2023年周总理会见基辛格,会议结束后,他为何被毛主席批评了?

2023-11-07 20:35:37 字數 5136 閱讀 4061

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一生曾访华近百次,并多次受到***的亲自接见,两人相谈甚欢。

在基辛格的外交生涯中,他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仅在2023年,基辛格就两次来到中国,与***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局势密切谈话。

然而这一次会谈,并没有之前的那样融洽,甚至于说***对此“雷霆震怒”。

11月12日下午,**和***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陪着***来到中南海与基辛格会见谈话,但由于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过于暧昧不清,以至于主席心中有些不快。在之后的几天里,**叶帅等人,依照***谈话精神,与基辛格继续商讨双边问题。

可11月17日,**在听了汇报工作后,专门找到***批评他在同基辛格的谈判中“说错了话”“态度软弱”。

那么,当时基辛格是带着怎样的目的一年内来到中国两次?在会议上又发生了什么?**为何要说***说错话了?

2023年,美国***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了2023年以来访问中国大陆的首位美国高级**。此举不仅是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也撬动了国际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此次秘密派遣基辛格访华,是有着深刻时代背景的。

当时的我国已经受到美国封锁、遏制、敌视政策,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了,可以说中美关系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然而,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迫使美国不得不转变对华策略。

那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大不如前:核垄断不复存在;西方国家和日本在经济上的快速崛起;“老对手”苏联军事实力的增强,对外全面扩张态势逼人等等

一切的一切,都使得美国急需找到一个突破口打破僵局,而这时中国恰好进入了它的视线。时任美国**的尼克松,看到了东方醒狮身上的无限潜力,他期盼与中国改善关系,有助于帮助本国度过难关。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密使基辛格的到来,对中国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日趋恶化,2023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则是成为了中苏关系的转折点。中国的安全不仅受到了严重威胁,更是让中国认识到苏联或许是个比美国还要危险的敌人。

如果此时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抵抗苏联的威胁,也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大业,同时还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打开外交新局面。

总之,中美踏出改善关系的这一步,是撼动国际格局的重要举措,也为双方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美国的侧重点是,如何破坏中苏关系,拉拢中国,打击苏联,以达到巩固自己世界霸权地位的目的;而中国则比美国考虑的更加深远一些,不仅有意联合美国抵抗苏联的威胁,更是要通过配合美国打开中国外交,打开中国的大门。

虽然两者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却有着高度的互补性。就这样,中美从相互试探走向“心照不宣的同盟”关系。

为了能够快速的与中国打好关系,2023年,尼克松派出基辛格秘密访华,而之所以基辛格能摆脱西方国家的耳目,顺利到达北京同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则是用了一个妙计。

基辛格先是对外公布自己的行程是印度,后再去巴基斯坦,但实际上抵达巴基斯坦是,佯装肚子疼,对外公开宣布取消欢迎宴会,去往山区养病。

以此混淆外界的注意,而他本人则是趁着这个空档,秘密飞往他们心中的神秘东方大国——中国。

不过为了保密,基辛格起初并没有出现,而是到唐龙兵一行人乘机返回北京时,才露出真容。刚开始,双方见面时的氛围有些紧张,但等到基辛格将自己巧妙来到中国的计划和盘托出后,周围的气氛才得以缓和。之后,中美双方就各自关切的问题展开了会谈。

在基辛格停留的48小时内,**等人与之会谈了17个小时,最终他们达成了协议。

也正是因为这次会晤,基辛格对这位神采奕奕的的总理阁下留有了深刻印象,而他与***的友谊继而发展成与中国人民的真挚友谊,一直持续至今。

但谁知2023年,**与基辛格的同年第二次会谈,却受到了***和政治局的严厉批判。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3年11月10日,基辛格再次来到中国访华,这是这一年里他第二次来访中国了。***还是一如既往,坚守“外交无小事”的原则,谨慎的对待每一场外交,这一次也不例外。

本以来此次会谈会与之前一样融洽,可事实却与之相反,不仅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甚至于***对此“雷霆震怒”,严厉批判了***

11月12日下午,**和***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陪着***来到中南海与基辛格会见谈话,但由于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过于暧昧不清,以至于主席心中有些不快。

在之后的几天里,**叶帅等人,依照***谈话精神,与基辛格继续商讨双边问题。总理非常谨慎,没有给准话,而基辛格也是外交的高手,二人你来我往的“过招”,谁都不相让,最终双方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可11月17日,***在听了汇报工作后,专门找到***批评他在同基辛格的谈判中“说错了话”“态度软弱”。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与基辛格会面结束后,《人民**》上刊登了访华公报。汇报上称,**与叶帅在谈判中,态度有些软弱,“屈从于美方”,犯了错误,没能好好贯彻***谈话精神。

这时候,**在听取到了不正确的汇报后,也认为***叶帅在中美会谈中态度软弱,犯了错误,于是就召集***和***相关成员开会,批评了他们在此次会谈中的问题。

会后,**向***做了检讨,表示自己在中美会谈中“做的不够好”,今后会加以反思和改正。

也是有了***的意见,**政治局开了好几次会,抓住这件事情不放,严厉指斥了***和叶帅,甚至还污蔑***是“错误路线的头子”等等,**还要求在政治局内部,再添加常委的位置,而人选则是她自己和姚文元。而政治局批判***的具体情况,受批判的***和叶帅从来都没有对外界讲过。

参加会议的邓公等人,也没有见过对于此次批评会议的文字记录,只能根据当时在会场外的人员回忆,窥得一丝当时的情形。

据场外的人回忆,当时***去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政治局会议,按照往常的做法,工作人员会将饭菜送入会场,然后他们会边吃饭边开会。可这一次,当服务员把饭菜送入会场后没多久,**就把饭退了回来。

饭菜丝毫未动,显然***是一点也没吃,原路退了回来,当时在会场外的工作人员还很纳闷,随即便询问服务员,可服务员却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于是,他们先把饭菜端回了厨房,等一个小时候再送来,当时众人还没有发觉异常,只认为***太忙了,以至于没有时间吃饭,因为这种事以前也发生过,只不过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没有捎“等一下再吃”这句话。

又过去了一个小时,刚送进去的饭又退了回来,服务员还传话说,总理说他不吃饭,也不叫再送吃的进来。

这怎么能行啊,**身体本来就已经大不如前了,如今不吃饭还怎么得了呢,但眼见总理的态度那么坚决,众人也没有办法,思考了一番后便商量着,就算不吃饭,该吃的药还是要按时吃的。

于是就请服务员把药送了进去,这次总理没有退回来,按时把药吃了,所有人才稍稍放下心来。

几个小时后散会了,随行的工作人员看到***是第一个出来的,不过他的脸色有些难看,人显得也很疲劳,便对***关心的问道:“您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的语气低沉。“饿吗?”“不饿。”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起床,**只吃了一杯豆浆和一个鸡蛋。

所有人都十分担心,于是就和保健医生交换了看法,虽然不知道总理为什么不吃饭,但总觉得今天的会不太正常。医生还说,这种情况,对心脏不利。

所以众人便守在办公室外,隔十几分钟就轻轻的打开总理的门,查看总理的情况,只见***还是那样聚精会神的批阅文件,和往常无异,一直工作到深夜,才离开办公室。

对于所有人而言,这件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至于当时是什么情况,也只有会上在场的人清楚了。

直到后来***与***一同会见尼泊尔的国王和王后时,紧紧握住***的手良久,笑着说道:“恩来啊,现在这些小将都不好惹啊,我们把他们带上来,整了你,也整了自己

可见,**对***依旧十分信任和支持,而中美会议批评***的事,则是一个误会罢了。

对此,屏幕前的您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2023年,周总理提议追认蒋介石的亲信为烈士,毛主席力挺!

你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不定时分享历史趣事,带你感受历史画卷中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吴石,一个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熟悉的名字,但在年热播电视剧 潜伏 中,他的原型 余则成的形象却深入人心。然而,吴石并非共产党员,却在解放战争期间默默为共产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以 潜伏者 的身份,承担了为共产党送情报的危...

2023年中央会议上,周总理嘱咐陈赓 你带枪坐在高岗身后,为何?

年 会议在召开,此次会议 领导人全体出席。会议前夕,找到陈赓,郑重其事的嘱咐道 参加会议的时候,你要带枪坐在高岗的身后,以防万一。陈赓为之一怔,随即顿悟 话中的含义。临近大会地点,会有安全检测,当警卫员摸到陈赓身上携带的手枪时,面容微惊,而陈赓却不动声色的解释道 这是 领导特别批准,今天必有大事发生...

2023年周总理追悼会,为何毛主席缺席?背后苦楚谁能理解

年月,中国的一位伟大领袖,因病去世。这场追悼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许多重要人物和普通百姓都前来送别 然而,的好友和盟友 却没有出现在追悼会上。人们纷纷猜测 此时在做什么。事实上,之所以没有出现在追悼会上,是因为他自己本身也身患重病。在生前病情每况愈下,需要进行多次大手术。而 也同样深受病魔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