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记忆 聊聊徐家棚

2023-11-29 02:10:10 字數 4320 閱讀 8574

搬迁纪实 >>

编者按

武汉铁路百年》里这样说到“武汉是坐着火车穿越历史而来的城市,每一段铁轨,每一个车站,都是一段革命史、奋斗史和城市发展史”。武汉铁路的百年沧桑,既见证了大武汉近代奋斗自强的不屈历史,又亲历了武汉当代加速复兴的蝶变之路,怎能不荡气回肠、波澜壮阔?

铁路赋予武汉这座城市的是历史,是记忆,更是城市的文脉赓续。本期《时代记忆——聊聊徐家棚》,将讲述徐家棚与老武九北环线的岁月历史。

老旧的铁轨通向江中?

火车过江也得坐轮渡?

徐家棚与老武九北环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岁月变迁,城市更迭

今天,聊聊徐家棚。

徐家棚车站是粤汉铁路的终点,徐家棚的记忆,与铁路息息相关。

武九铁路北环线在武昌城郊穿梭了几十年,已成为大武汉的一道风景。沿着有花甲之龄的钢轨,一条小巷一条小巷地走进徐家棚看市井百态。地处徐家棚的武昌北站,开出长长的绿皮火车,吐着白烟,带人们穿越沙湖、南湖,穿过武昌、青山、洪山,让不少市民与游客在兜兜转转之间熟悉了武汉。一天也跑不出武昌城,这里就好像开辟了一条时光隧道。

那时,在大武汉,在徐家棚不少身着铁路**的工人推着自行车匆匆穿过钢轨上下班,一节节车厢满载而来,长江上轮船如梭。铁路职工在铁道上来来回回,铁路家属区到处是小商小贩。三三两两的女孩子在信号灯下,在水塔、站房、天桥旁,拍着文艺**。她们穿着旗袍,有着老武汉的格调。

追忆90年代的徐家棚,05年还可以在小东门的涵洞边乘上绿皮火车,走走停停,路过波光荡漾的沙湖,路过高楼林立的徐东,沿着徐家棚街的羊肠小道,穿越武汉长江二桥辅桥,步行至粤汉码头,往回穿过四美塘公园,骑车抵达秦园路,在沙湖边听火车嘶鸣。钢轨铿锵,将整个武昌震动得呼呼作响。

徐家棚与老武九北环线。

如果把武汉比喻成容色姣好的姑娘,那火车就如发簪,红色的火车是红木簪,绿色的火车是翡翠簪,蓝色的火车是琉璃簪。“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华梦。”从时速35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武汉这个“九省通衢”之地留下了许多可以追寻的梦想足迹,生动讲述了中国铁路的沧桑过往。

徐家棚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地名。长江边上,滔滔江水,漂来一个姓徐的家族。自清代始,他们在这里筑棚而居,繁衍后人,以种菜为生,周围全是芦苇荡。徐家棚名震天下,是因为火车这个庞然大物。

曾经的武昌徐家棚火车站,毁于战火。

2023年,粤汉铁路湘鄂段原定以鲇鱼套为终点,后因购地困难,改在徐家棚。2023年9月,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建成。2023年9月,粤汉铁路全线竣工,徐家棚站成为级点站。9月3日,一列火车由蒸汽机车牵引,穿越秋天的原野,历时44个小时,由广州黄沙站抵达徐家棚站,徐家棚的命运从此被改写。

96年徐家棚火车轮渡。

说起粤汉铁路,也是徐家棚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条铁路南起广州、北达武昌,全长1096公里,2023年开始筹建,历经近40年才全线通车。作为粤汉铁路的终点,徐家棚逐渐成为连接南北的枢纽。2023年8月,徐家棚站更名为武昌站。2023年1月,随着武昌城区的扩大,徐家棚已处于武昌城区的西北角,这座车站又更名为武昌北站。

曾经荒芜落寞的四美塘铁路沿线。

曾经的过江轮渡遗址

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2023年)前,从南方来的旅客均在武昌北站下车,步行百米之远到徐家棚轮渡码头。继续北行的旅客,乘渡轮过长江到达汉口,在汉口的粤汉码头上岸,然后到大智门站(2023年更名为汉口站,2023年被新汉口站取代)乘车北上。南下的旅客则在大智门站下车后,在粤汉码头乘渡轮过长江到徐家棚轮渡码头上岸,再由武昌北站南下。因为南来北往的人多经徐家棚转乘火车,武昌北站迎来很多显赫人物,留下不少扣人心弦的故事。

老武九编组站。

繁华时期的徐家棚人气爆满。车辆厂、纺织厂、造船厂、钢厂在它周围扎下了根。工业化使这片土地开始了快速城市化进程,火车站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比如:四美塘尽管在徐家棚的边缘地区,但发展很快。2023年,修筑粤汉铁路时,于此挖取土方,从此积水成塘。沿塘搭棚而居的筑路工人曾数以千计,当地人便以筑路工人为对象做衣食住行方面的小生意。时有四女子于塘边以洗衣为生,筑路工人称为“四美”,四美塘由此得名。

曾经铁路沿线的居民。

如今的四美塘是武汉繁华的社区,火车站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再如:秦园路,是徐家棚可圈可点的地方。秦园路这条马路是2023年修建的,它西起粤汉铁路江边,与铁路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在秦园路,可寻觅无数徐家棚老街坊美食:灌汤包、热干面、麻辣烫。这些都是“吃货”心里的私藏美食。夜幕降临时,那里挤满了食客,几乎家家排队,店店爆满,虽然简朴却是地道的武汉味道。

武九铁路北环线搬迁前的武昌北站站牌

铁路带来了徐家棚的繁华。21世纪初,徐家棚逐渐成为武汉内环面积最大的棚户区。随着城市的发展,纵横南北、连接成网的铁路也面临着新的改造。2023年5月10日,位于徐家棚的武昌北站送走最后一班市郊列车——8304次列车,承载着武汉人绿皮车情怀的市郊通勤车停运了。同年5月13日,武昌北站正式停办行车业务,拥有109年历史的武昌北站关站了。

2023年以后,武九铁路北环线开始进行搬迁工作,与四美塘和秦园路所处的繁华闹市相比,这时徐家棚的景象让人感慨。往日情景再现,仿佛还能看到昔日门庭若市的早点摊、人声鼎沸的大排档。沿着水泥路一直往里走,就像穿梭在历史的通道中。

如今,与武昌北站配套使用的码头已经搬迁,铁道线上的绿皮火车不再运行。与之相距不足1公里的武汉绿地中心拔地而起,成为武汉的地标建筑。随着武昌滨江商务区的出现,徐家棚焕发新的生机。围绕绿地中心而打造的金融之都、设计之都,将助力武汉早日成为国际大都市。

徐家棚车站如今已经焕然一新,改造为四美塘文化公园的月台入口,公园以铁路为具象载体,以城市历史为底色,将在充分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将工业保留建筑与周边建筑一并改造,成为以铁路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核心区生态活力中心。

2023年,京汉铁路通车,武汉步入铁路时代。2023年8月,粤汉铁路全线竣工。从茶叶交易的码头城市到繁华的工业城市,再到工商繁荣的交通枢纽城市,武汉的每一次腾飞,都与铁路紧密相连。这一次,武汉百年铁路史重新被激活和延续。

徐家棚以前的铁道线,已成为集各种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廊道。这长长的景观廊道充满铁路的灵动与张力,让我们仍能聆听并感受大武汉的心跳。

未来,四美塘文化公园将形**文浸润区、活力体创区、自然体验区、创客交互区四大主体业态,既延续老建筑历史,又焕发城市新生,重塑片区价值,成为展示武汉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 |武汉铁投 杨园街道。

部分资料**于《在武汉触摸中国铁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品 | 中共武昌区委宣传部 武昌区融**中心。

聊一聊古代时辰与今24时的对应关系

在 中国传统文化和时间观念的关系时,我们不能忽视古代时辰与现代小时制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利用方式,也反映了社会 文化和历史的变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时辰的划分。古代时辰以十二地支为标识,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个小时。从半夜子时开始,经历丑时 寅时 卯时 辰...

长相思 从桑甜儿来聊一聊旧时代的娼妓

桑甜儿在长相思里是个娼妓,但是她却是令我记忆犹新的人物。旧世界的人皆说那时候的娼妓是恶之花,生长于恶的天空和土壤之中,继而其所吸收的阳光 雨露和空气无一不恶,其实这充其量只是那个时代的人类的恶,而非她们自身身份的恶。所以这花,也有古老的名字 火坑莲。莲者,出污泥而不染 者也。美貌的娼妓来买酒,轩笑容...

男女暧昧时的聊天记录

小雅和李子豪是大学同班同学,从大一就开始认识。李子豪本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男生,而小雅文静且有点神秘。大二那年,李子豪发现自己开始注意小雅,无论在课堂还是食堂,只要一眼看见她,他就会不自主地朝她走去。朋友曹明曾捉弄般地问他 子豪,你对小雅 但他没有说完,李子豪就打断了他,别胡说,她是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