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为何无后代 亚氏家庭生活小纪

2023-11-09 01:37:14 字數 5028 閱讀 8081

这些天好多人热火朝天议论亚里士多德,但是对他只知道一个名字,其他啥都不知道。很多人担心亚里士多德每天忙着写书,吃穿用度如何解决?有人担心他写书会莎草纸不够用?(再说一次,亚氏全集存世翻译成中文是110多万字,古希腊文不到100万字,写在莎草纸上而不是羊皮纸,那时还没有用羊皮纸)有人认定他是光棍,无亲戚无后人活像是孙猴子出世、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亚里士多德不是孙猴子,在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他的生平,内容以普鲁塔克和亚里士多德众多传记作者的内容为主。

1、 少年。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84年生于古希腊哈尔基季基半岛的斯达奇拉城(希腊语:στ英语:stagira)希腊古城,位于中马其顿哈尔基季基半岛东部海岸附近,始建于公元前655年,公元前480年由波斯薛西斯一世征服,公元前348年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占领并将该城摧毁,后重建。

斯达奇拉城方位。

斯达奇拉城是马其顿的领地,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敏塔斯三世的御医,阿敏塔斯三世是腓力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大帝的祖父。

腓力二世。亚里士多德年少时,父亲去世,他被委托给一位亲戚监护。17岁那年,亚里士多德被送进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在那里待了20年。

从小亚里士多德就在贵族家庭环境里长大,衣食无忧,直至老师柏拉图在前347年去世。亚里士多德少年时就跟着柏拉图读书,受柏拉图很大影响。在柏拉图**后来的记载中,柏拉图可能对亚里士多德有些不满,而亚里士多德也终于发现柏拉图在重要学说上与他存在分歧,不过他始终对老师充满了敬意。

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院的新首脑波西普斯比较喜欢柏拉图哲学中的纯数学方向,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院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一点和我们的墨子很像,墨子少时也就学儒家,越学越觉得儒家繁琐无用,就离开儒家自创门派。不过墨子对自己的师门很不客气,写了多篇反儒的文章,大骂儒家的观点。

2、成年。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一起学习的学长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的阿索斯。

而赫米阿斯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希腊城邦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被待如上宾,和学长一齐高谈阔论,还娶了学长赫米阿斯的养女(有一说是侄女)皮西亚丝为妻,把学长变成了岳父。皮西亚丝在史料中极少被记述,这也很正常:古希腊传统的观点并不把女人当做正常人,比我国“男尊女卑”的观点有过之无不及,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妻子虽然贵为城邦公主,但是默默无闻。

亚氏活动路线。

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因为反对波斯帝国侵略,在一次波斯人煽动的暴动中被**,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

公元前342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国王的12岁儿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大帝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甚至以帝王之便提供丰厚的人力、财力资源,使亚里士多德得以完成诸多科学研究。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是冲突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有人说莎草纸贵,亚氏写书那么多会变穷的,事实上亚氏可不在乎这些。一则他自己家底厚实,妻子也是公主贵妇,他身为帝师,根本不在乎几张莎草纸的费用。他的学生亚历山大打下埃及后,加冕为埃及法老,就是专门给亚里士多德建一座莎草纸厂,专**他一人使用都没问题。

公元前335年,腓力二世去世。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即位,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郊区里栖阿姆(lyceum)建立书院收生讲学,直到公元322年去世。学园的名字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

3、中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而亚里士多德的追随者也被称为逍遥派**(和金庸先生的逍遥派无关)。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主要在这一期间写出,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亚里士多德早期写下了许多对话录,但这些对话录都只有少数残缺的片段流传下来。被保留最多的作品主要都是**形式,而亚里士多德最初也没有想过要发表这些**。一般认为这些**是亚里士多德讲课时学生们的笔记或课本。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书院的岁月里,他与自己学生亚历山大的关系已经很一般了。亚历山大变得越来越自大狂,最终宣称自己是神,并要求希腊人在他面前俯首称臣。

这里得提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卡利斯提尼(约公元前360-327年),这是名字记载在史料中的又一位亚氏亲属。他被任命为亚历山大远征军的史官、书记官或者秘书,这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推荐。亚历山大大帝对自己的老师还是很敬重的,在军旅途中还不忘给亚里士多德寄送植物、动物、矿石、药材的标本,有些应该就是卡利斯提尼主持操办的。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卡利斯提尼也是因亚历山大而死的,可能这就是师徒两人关系冷淡的原因之一。

卡利斯提尼以史官的身份随亚历山大东征,在埃及时,曾研究尼罗河泛滥的原因;在巴比伦时,曾监修翻译《天文学日志》(astronomical diaries),后来天文学家卡利普斯(callipus of cyzicus,公元前370—前300年)利用这一译本改革了希腊日历。(编者:他发现默冬周期有错误,认为一个周期应是27758.75天,这被称为卡利普斯周(callippic period)。)

后撰成《亚历山大功绩》(deeds of alexander)一书,书中多奉承之辞,把亚历山大比作宙斯,暗示亚历山大功绩可比拟于特洛伊远征,荷马所提到的许多地方也多为亚历山大访问。不过卡利斯提尼也认为,一方面亚历山大具有伟人的壮举,另一方面也有柔弱的性格。

但是,卡利斯提尼看到亚历山大提倡沿袭波斯衣着、语言、习俗以及匍匐礼拜(proskynesis)等东方礼仪时,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会给希腊世界的传统带来危害,不断谏说亚历山大。结果他被牵连进一次饭亚历山大的阴谋,惹怒亚历山大,被其处决。

卡利斯提尼著有《希腊史》(history of greece)、《福西斯战争史》(phocian war)、《波斯志》以及其他一些作品,不过大多已遗失。存有较多片断的《波斯志》,记述了亚历山大的用兵方略,描写了波斯的山川地形和政治概况,比较真实可靠。

4、晚年。侄儿卡利斯提尼之死,无疑是亚里士多德心头之痛。

相比亚氏的师尊柏拉图和师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家庭生活,无疑是虽有遗憾但还算美满,他和妻子结婚多年没有孩子,至少没有生育孩子的记录。他的妻子皮西亚丝pythia因病早逝,时间可能在他们迁居雅典之后,也可能再早一点。

相比而言,师爷苏格拉底很惨,他偏偏放着雕刻家的职业不做,干起了哲学家的生意,以激怒别人为己任,不但经常被老婆骂出门外,还最终落得个全民公敌的下场,惨遭死刑。

柏拉图估计也是看到老师的老婆这么霸道了,觉得爱情是哲学的天敌了,不仅没有结婚,而且还在《会饮篇》里大赞男男之间的爱情,那种肉麻与崇高简直比上帝还要纯粹,一辈子没有结婚,把自己完全献给了哲学,一生都在不断地阐述自己形而上的理论,最终跟孔子一样,搞得灰头土脸,狼狈地回到老家,安安分分地著书立说。

而亚里士多德虽然也不怎么看得起女人,但身体很诚实,老婆死后很快跟皮西亚丝pythia的一个**herpyllis好上了,还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尼各马可,为纪念亚里士多德父亲。

是的,尼各马可nicomachus是亚里士多德儿子的名字,是亚氏的学生记录下来的。尼各马可曾经在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泰奥弗拉斯托斯(约公元前 372 年至公元前 287 年),theophrastus门下学习哲学。

亚里士多德著作很多不是亚里士多德本人写的,而是他的学生们根据他的讲课内容做的记录,亚里士多德编辑成书,标题也是后人加上去的。其中有一部《尼各马可伦理学》这本书,非常例外地以人的名字冠名,据记载是纪念尼各马可的——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儿子尼各马可很年轻的时候,就在一次战争中战死了,说亚里士多德无后,也没错。

之所以用这个标题,也有记载说是尼各马可编辑过此书,或者是尼各马可对这本书作了评注。个人以为还是纪念性质的可能性最大。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至哈尔基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泰奥弗拉斯托斯掌管。亚里士多德说他会逃离是因为:“我不想让雅典人再犯下第二次毁灭哲学的罪孽。”(隐喻之前苏格拉底之死)

不过在一年之后的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为多年积累的一种疾病而去世。亚里士多德还留下一个遗嘱,要求将他埋葬在妻子坟边。对于他的继任者、学园的负责人泰奥弗拉斯托斯(约公元前 372 年至公元前 287 年),他留下了自己的图书馆,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大量著作。

从各种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并不是诸子百家中苦哈哈的墨子,也不是颠沛流离的孔子,而是生活无忧、吃穿不愁的贵族。他的上课形式,不是孔子教**时会在野外田间地头饿着肚子讲课。

亚氏是逍遥迈步,喝着饮料讲着课,各位贵族学生围绕听课,诸多识字奴隶奋笔疾书记录讲课内容。

亚氏的课本流传至今,实际内容大多数都已经被后世学者推翻颠覆,他只是开创了一项科学事业而已。

古代高产作家除亚里士多德外还有哪些人?

印度的古书字数也很多。摩诃婆罗多 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罗摩衍那 的汉译本约有万字,不过这两 诗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作品,作品成型时间长达五六百年,好几代隐士 修行者和刹帝利不断加工创作,而且还是口头传播,也就是说一开始都是口耳相传的,所以会有中国说唱艺术那样的大量套话重复出现。这些史诗最初并...

古代智者亚里士多德的真相揭秘

亚里士多德是虚构的?这个论点一度在一些学者中间流行。但是,我们不妨来看看古代的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在西塞罗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曾多次提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在 论国家 中,他提到亚里士多德写过四卷重要的著作关于公正问题。在 论演说家 中,他也曾提到亚里士多德的语言雄辩文雅。这些古代学者的评价...

亚里士多德一生一共写了多少字?有啥著作?

那啥,古代有个和尚,法名虚竹。是逍遥派掌门 那啥,其实,正宗的逍遥学派掌门,法号亚里士多德 至于亚里士多德写过什么东西,江湖流传,从一部到一千部不等 估计那个时代,电脑还没有从升级到。至于键盘,青轴的没有,蓝屏的盖,也没有。据相关人士报道,他的中国同龄人还在拿刀刻字。估计亚里士多德的学术条件也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