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回暖的“东风”能吹多久?

2023-11-07 21:00:37 字數 2807 閱讀 2468

11月7日,存储芯片板块股价上行明显,其中江波龙大涨超10%,万润科技、德明利、同有科技、东芯股份大涨超5%,近年来由于消费电子低迷,连带着上游芯片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如今市场复苏的曙光隐约显露,一众企业也有望迎来触底**,但长期来看,如何对冲周期影响仍是难题,专家观点认为,随着产品的细分化、多元化,笼统地谈产业周期不足以解释现状,分赛道、分板块考量更有裨益。

下滑收窄 难言复苏。

消费电子市场萎靡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随着其复苏,上游的半导体芯片产业也有望看到拐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9月集成电路产量同比下降2.5%,不过,9月同比增长13.9%;另外,海关出口数据显示,消费电子产业进出口呈现复苏势头,集成电路进出口在月连续环比回升,9月手机、电脑出口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此外,近期联发科、苹果等业内龙头发布的芯片新品也点燃了市场热情,其中天玑9300旗舰芯片的“全大核”如期而至,该款产品的cpu架构有高智能、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的特性,在生成式ai、游戏、影像、无线连接等多方面带来跨越性升级。

苹果方面,其发布的三款突破性的芯片m3、m3pro、m3max备受关注,“3纳米工艺”成为关键词,三款芯片均采用全新图形处理器架构,也是首批采用3纳米工艺打造的个人电脑芯片,性能更快,功耗更低。

不过在专家观点看来,现在断言芯片产业复苏为时尚早,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首先,近期推出的芯片新品,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终端硬件性能,又是否能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仍有待观察,其次,包括笔记本、手机在内的产品仍处于下滑态势,不过下滑趋势有所减缓。

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例如idc在最新出炉的pc行业报告中提到,2023年三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7.6%,但环比增长达11%,总计出货量6820万台。idc认为,在过去两个季度中,个人电脑出货量降幅较去年同期有所减缓。

而techinsights则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5%;由于消费需求疲软和经济前景不明朗,出货量已连续十个季度出现同比下滑。不过三季度的跌速已经稳定下来,这表明市场正在触底,预计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开始复苏之旅。

应对波动 各有策略。

从芯片企业近期发布的三季度财务数据看,业内公司冷暖不一,总体而言,诸多龙头企业虽然前三季度业绩仍然下滑,但是环比有所增长,让市场看到了一定希望。

例如韦尔股份,虽然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下降,但三季度业绩改善明显,其营收、净利均实现同环比双增,单季度收入为历史新高,存货环比下降23.2%至75.52亿元。

也有公司仍然在去库存当中,例如兆易创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34亿元,同比下降79.27%,降幅进一步扩大,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大降幅,从单季度来看,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9769.4万元,同比下滑82.71%、环比下滑47.31%,且连续三个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70%。

兆易创新方面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销售收入下降,三季度汇兑收益减少以及存货减值损失增加。

另有公司已经吃到消费电子的红利,例如主打射频芯片的卓胜微,其三季度实现营收同环比大幅增长,且营收创历史新高,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存货13.94亿元,较二季度末环比下降2.8%,存货周转天数下降至262天,存货已逐步恢复至合理水平。卓胜微方面表示,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应用于智能手机端,本土品牌手机崛起对公司营收提升影响较大。

业内观点认为,如今芯片领域的回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依然没逃脱产业周期定律,只不过是从供过于求逐渐向供需平衡、供过于求的状态过渡,全球芯片巨头持续去库存,是本次芯片涨价、企业积极备货的重要因素。

全球芯片巨头三星扩大减产、美光释出逾20%涨幅等举动为行业涨价埋下了伏笔。据trend force预期,2023年存储器原厂对于dram与nand flash的减产策略仍将延续,尤其以亏损严重的nand flash更为明确。

面对周期波动,企业选择的举措愈发谨慎,例如卓胜微高管在10月底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考虑到市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结合公司自身经营模式的转换,未来公司将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逐步进行关键原材料及产成品的储备,以确保**链的稳定性。

还有的企业通过改变销售模式化解危险,乐鑫科技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今年公司直销比例为69.7%,去年同期为65.8%,略有提升。维护直销客户有助于公司迅速获取市场真实信息,今年库存快速下降也得益于能够真实了解客户的需求,而不易受**链“长鞭效应”影响。

产品分化 冷暖不一。

业内专家指出,从更长的时间周期看,半导体企业的业绩将进一步分化,整体**不会过度依赖消费电子或某一板块,汽车、ai、机器人等产业将会以板块轮动的形式呈现“掘金”机会,对企业而言,细分市场的增长可以对冲行业周期带来的压力。

从三季报来看,的确有企业在ai芯片上获益,例如瑞芯微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36.08%,瑞芯微称,公司在既有的芯片平台上,从算法和软件层面持续研发各种应用场景需要的ai技术,并持续升级人工智能npuip和相关工具链,更好地支持基于transformer底层技术的各种大模型,设计不同的算力性能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而航宇微方面则表示,公司自主研制的玉龙芯片,其为通用al芯片,可面向航空航天、智能安防、机器人、alot、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产品的具体使用场景由客户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

对此,产业观察家康钊分析称,就芯片产业周期而言,企业无论处在设计、封装还是设备等任何一环节,都难以摆脱周期带来的影响,总体而言,市场将长期呈现冷暖交替的格局,不过外部需求的变化,会令同一周期中的不同企业差异显著,新技术所带来的增长往往是爆发性的,令人难以预判。

专家称,ai芯片便是显著的例子,一方面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性增长,让产业链一时间难以应对,造成供货紧张,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领域不同,ai芯片在工艺、架构上需要很大改进,市场中的细分化、多元化需求仍未得到满足,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重要的机会。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不造芯片”黄仁勋 如果能回到30岁,我绝对不会创建英伟达

创业之路何其艰难,对于创始人来说更是如此。黄仁勋作为英伟达的创始人,亲身经历了创业的坎坷和风雨。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能回到岁,他绝对不会再次创办英伟达。这一回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尽管如今英伟达已成为市值破万亿美元的庞然大物,但黄仁勋却坦言创业之路实在太艰难了。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黄仁勋透...

“不做芯片”黄仁勋 如果能回到30岁,我绝对不会创办英伟达

黄仁勋在年出生于台北,并在岁时随哥哥一起来到美国接受教育。黄家父母的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他们将两兄弟送到肯塔基州的乡村寄宿学校,一个充满了精神小伙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黄仁勋开始学会适应,学会了一些不太光彩的行为,比如抽烟 爬墙和偷东西。然而,黄的命运在两年后发生了转折,他的父母也来到了美国。黄终...

“不造芯片”黄仁勋 如果能回到30岁,我绝对不会成立英伟达

黄仁勋是一位在科技界享有盛誉的创业家,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小就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他,凭借自己聪明才智获取了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技能。在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并且在工作与学习两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黄仁勋不仅在学术方面表现突出,他还在乒乓球运动上有过杰出的表现,甚至获得过全美双打第三的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