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会议在京举行

2023-11-27 05:55:12 字數 1944 閱讀 1897

***北京11月27日电 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德、澳、美、西等国的近百名专家相聚人大,就如何利用跨文化视野来理解和诠释目的语国家及其区域文化特点,如何借助目的语国家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等问题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会议开幕式致欢迎辞。林尚立表示,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是语言类学科的必要之举,此举对未来人类的发展会愈发彰显其重要性。林尚立认为,外语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文化感、哲学感,同时要加深对世界文化的了解,要有世界眼光,希望外语专业能够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家国情怀、人类情怀,同时也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新一代文化人,培养出跨文化的文化外交者、跨文化的文化促进者。

主办方供图。

中德友协会长、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致辞中指出,人大在培养高质量区域与国别人才方面具有独特条件和优势,师资雄厚、学科齐全、研究基础牢固,未来一定大有作为。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方表示,在目前区域国别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语境之下,外语学科要发挥其独特作用,找到自己的学科主体性和立足点,文化外交可能是一个答案,同时学院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来进行。

主办方供图。

本次会议设有四场主旨报告和一场专家对谈,主题为高校外语院校区域国别学研究、新时期的文化外交、文化外交与外语人才培养,分别由中国人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方院长、田丽丽副院长、周铭副院长、“文化外交与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团队负责人孟虹教授和德语系主任张意教授主持。

主办方供图。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峰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陈壮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顾俊礼研究员,**欧洲司参赞兼处长孙明晰,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李铭敬教授,人大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教授,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区域国别学研究平台主任陈杰教授、同济大学德语系主任伍慧萍,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colin mackerras),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芮悟峰(worfgang röhr),柏林赫尔梯学院社会学系、著名文化外交专家赫尔穆特·安赫尔教授(helmut k. anheier),德国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波恩大学培高德(cord eberspaecher)博士、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当代东亚研究客座教授拉斐尔·马丁·罗德里格斯(rafael martín rodríguez)、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非裔美国人和非洲研究系副教授大西裕一郎(yuichiro onishi)等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旨发言和参与专家对谈。

主办方供图。

会议第二天的五个分论坛还包括文化外交、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记忆场所与外语课程中的历史教育、区域国别研究及**外交与跨文化翻译等主题,近四十位中外专家和学者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据介绍,“文化外交与跨文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国际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其“文化外交与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团队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中国德国友好协会和汉斯·赛德尔**会(德国)北京代表处等机构举办,旨在汇集国内外学者观点,助力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完)

跨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因为差异而引发的矛盾和不适应。然而,文化冲突不仅仅是一种阻碍,它也是一个机会,通过适应和理解,我们可以实现跨文化的和谐与发展。本文将 文化冲突与文化适...

《亲切的金子》与跨文化交流 文化冲突如何催生互相理解

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视听 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探索和呈现多样性 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交流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电影 亲切的金子 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该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移民金子 kumiko 在美国生活的故事,她在异国他乡面对文化差异和挑战。以及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发现。电影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关于...

文旅海外推广 打造跨境文化体验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旅海外推广 已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与人群的纽带。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工具,以下是具体的执行方法 首先,新闻稿的发布是提高海外知名度的基础。针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定制化的新闻稿能够更好地吸引当地 和公众的注意。在撰写新闻稿时,应重点突出文旅项目的独特性和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