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吨半田”填满百姓粮袋子

2023-11-01 19:58:37 字數 3786 閱讀 9573

“1亩地,收获小麦玉米总重超过了1500公斤?太不可思议了。”10月27日,记者在陕西省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出了惊讶的疑问。

确实是这样,这也是我们开展‘吨半田’课题攻关以来,看到的最好成效。”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杨美悦满脸自豪地说,“虽然这个成绩只是在局部地区的表现,但这也能反映出,我们的粮食单产确实是可以提高的,我们的技术管理是科学有效的。”

为深入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总书记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国家粮食安全理念,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3年以来,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的安排,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两年开展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试验示范,不断加强机理研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熟化技术路径,不断优化生产模式,不断完善规范标准,不断扩大示范范围,为提升全省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和保障水平作出新贡献。

重实效 示范片区传丰收喜报

粮食安全是***的基石,而农业技术推广则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张选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地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吨半田’,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单产,从而实现粮食总产量的突破。同时,还能增加粮食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社会化组织的发展,加快先进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应用,比如新优品种的更新换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农管技术、晾晒贮藏技术进步等,都将为我国的粮安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西安市的夏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在高陵、临潼、阎良、长安、鄠邑、周至、蓝田、西咸等八区县实施。

在高陵、鄠邑、临潼、长安建立部级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千亩片27个,示范面积27001.46亩;万亩片7个,示范面积44756.64亩,辐射带动区6万亩;在长安实施省级玉米提升工程吨粮田5000亩,辐射带动区2万亩;在鄠邑实施省级玉米提升工程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示范区3万亩,辐射带动区13万亩;在高陵、临潼、阎良、长安、鄠邑、周至、蓝田、西咸新区八区县建立市级粮食主产区夏玉米绿色示范区12个,示范面积24002.2亩(含蓝田1000亩大豆),建立百亩示范园13个,示范面积1408亩。

10月16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阎良区夏玉米增密度“5335”技术、小麦——玉米“吨半田” 攻关田进行实收测产,该攻关田玉米平均单产为845.8公斤/亩,较去年812.9公斤/亩增加32.9公斤,夏玉米单产再创新高,粮食单产多点实现新突破。杨居村攻关田小麦实收单产为664.8公斤/亩,小麦玉米一年两料总产合计1510.6公斤/亩,再次实现“吨半田”,创下西安市连续两年在同一地块实现“吨半田”的新纪录;阎良区关山街办光明村1.88亩经现场实测亩产902.7公斤,小面积创全市最高。

西安市立足关中灌区耕地资源周年高效利用,通过种子、耕地、农艺等各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系统集成,不断总结完善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技术模式,提高生产应用的稳定性,打造一批小麦玉米两季亩产吨半的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关中灌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稳定全省粮食生产基本盘提供有力支撑。

抓落实 “五大强化”夯实丰产基础

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紧抓小麦——玉米“吨半田”课题攻关,统筹协调市、县农技推广部门资源和力量,聚焦聚力,为推动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产量全面提升作出了积极探索。

强化攻关研究,推动“吨半田”多点试验集成。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印发《2022-2023 年度西安市小麦-玉米“吨半田”试验示范工作方案》,在全市建成7个吨半田,同步进行多地多点的攻关研究,先后在西安市阎良区、鄠邑区、临潼区、高陵区建立“吨半田”示范基地 7 个,面积共678亩。

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杨居村的小麦-玉米“吨半田”玉米高产示范田,已经连续两年拿下了“吨半田”高产冠军。“我这100亩地作为咱的试验田,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和支持,咱西安市农技中心经常给我进行指导,包括施肥用药。我就是听指挥,照着做,产量确实好,所以,我觉得种地也是要讲科学。”种植大户徐杨明说。

强化关键技术引领,推进吨半田试验区单产和总产量的提升。通过近几年的研究示范,总结出的“夏玉米耐密宜机收生产技术”,入选为陕西省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推广。该技术能降低玉米种植成本、大幅提高单产及种植效益,平均亩增产50kg-100 kg。

制定的db6101/t161-2020《小麦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获西安市标准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选的2023年西安市标准创新奖一等奖。该技术规程攻克了小麦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瓶颈,解决了小麦生产中“五关”精准量化问题,即“品种关、播种关、机械关、灌溉关、施肥关”,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和水肥等资源浪费,减少了栽培的盲目性,为农民生产应用提供了精准数据与科技支撑,同时降低了不利气候的影响,打破了农民群众多年来靠经验种田的传统思想和落后的种植技术,推动小麦生产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实现了我市小麦生产发展一次质的飞跃。

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及时有效,夯实吨半田丰产基础。在小麦、玉米等生产关键时期,开展小麦玉米苗情调查16余次,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及明白纸17期,为**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为各区县农技骨干、粮食新型主体、农户抓好关键时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召开小麦、玉米管理技术培训80余场次,培训人次35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4000余份,提升科技水平。制作技术宣传专题片,《小麦冬前苗情管理》《玉米滴灌增密技术》《玉米“一喷多促”技术》等3期,广泛宣传,助力丰产丰收。

根据不同时期极端天气状况,适时制定应对技术措施,及时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尽量将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为我市粮食安全、打赢粮食丰收战提供预案及技术支撑,为小麦玉米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强化“五良结合”,保障粮食安全。“五良结合”即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结合,是实现小麦——玉米“吨半田”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动五良协同,示范引领群众应用新技术。

据了解,西安市累计建成部、省、市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点61个,实施面积34.2万亩,占夏玉米播种面积的19.1%。全市玉米主栽优良品种占总播种面积的95%,籽粒机收品种占比10%,面积均稳步扩大。玉米增密度“5335”示范成效明显,有四个百亩示范田单产均突破800公斤大关,多点实现新突破。全市累计建成部、省、市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点73个,实施面积83.4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9.0%。全市小麦主栽优良品种占总播种面积的85%。全面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宽幅沟播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10.9%,较去年增加4.3个百分点。

强化资金保障,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小麦 ——玉米“吨半田”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2023年,西安市级财政拿出245万资金用于专项扶持,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同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为推动小麦——玉米“吨半田”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杨美悦站长表示,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加大小麦——玉米“吨半田”集成示范范围,计划在阎良区建设500亩示范基地2个,在鄠邑区、临潼区、高陵区各建设100亩示范基地1个,共计1300亩。同时,加大对“吨半田”瓶颈问题的攻关力度,争取使2023-2023年度的亩产量再上新台阶。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小麦——玉米“吨半田”课题攻关,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特性于一体的小麦、玉米栽培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引领作用,不断破解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粮食高效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冯玉龙 牛博成。

让心被快乐填满,享受生活的美好的时光

及时行乐是人们一直挂在嘴边的生活态度,然而在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挑战时,我们是否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我感觉快乐真的可以轻易地填满我们的内心世界。五一长假,我们一起坐地铁出门溜达。五号线上人还挺多,毕竟是假期出行的拥堵。轩轩说无人驾驶的地铁很帅气。地铁一直是我们首选的绿色出行交通工具。家里的两娃,可...

让烤羊腿填满你的胃口,赏析草原之美

标题 烤羊腿与草原之美,满足你的味蕾与视觉。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烤羊腿是一道不可抗拒的美食。它不仅填满了我们的胃口,更让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品味烤羊腿的诱人风味,赏析草原之美。一 草原之美,羊儿们的乐园。草原,那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是自然与生命的交响曲。这里,羊儿们自由自在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