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送北大到打破中国零记录,她火成“下一个颜宁”?

2023-11-15 17:00:31 字數 5482 閱讀 6804

10月18日,《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这意味着,在**抑郁症上,将出现更完整、有效、长期的新型药品与策略。

这个发现,无疑对解决当今困扰全球心理健康的抑郁症,起着重大的推进作用,更开辟了未来生物药学、神经学的发展方向。

当大众的目光聚焦到背后的科研团队上,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项近乎“创举”的研究,竟然又又又与她有关!

她就是多次荣获国际性著名科学奖,任教于中国浙江大学的教授胡海岚

实际上,这位光环加身的女性科学家的科研之路,也漫长曲折、上下求索。

从2023年的凯默理(ibro-kemali)脑科学国际奖,到2023年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从未停止过前进与突破——

就如胡海岚所说:

科研是一次长跑。”

而每一次摆臂与迈步,都遥相呼应着,每一位患者的希望与渴求。

2023年,胡海岚降生在杭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军官,母亲是一名工程师。

严谨和求知,是胡海岚从父母身上继承而来的宝贵品质。

由于家庭里,日常充斥着关于数字、机制、原理的讨论氛围,胡海岚自小耳濡目染,逐步展露出在科学领域的天赋。

2023年,她进入杭州二中学习,老师们无不惊讶地发现:这个女孩不仅成绩名列前茅,在生物、物理等竞赛中,更是表现优异,有次还获得了浙江省物理竞赛的第三名。

几年后,胡海岚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的物理系。但出于对未知的挑战与探索,促使她从最初的物理系,转向了生物系。

在她看来,物理学科的建设相对完善,而生命科学领域,却存在很多“空白”的有待探索的地方。

*:中国国际电视台)

进入北京大学后,某一次,胡海岚读到了史蒂夫·库夫勒和约翰·尼科尔斯合著的《神经生物学——从神经元到脑》:

看见大脑发出的电脉冲可以被记录,脉冲的功能可以被探知,那一刻是我科学生涯中的启蒙时刻。”

在那以后,胡海岚在浩瀚的科学海洋中,找到了自己的灯塔——脑科学。

因此申请硕士学位时,原本攻读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的胡海岚,选择了转向神经科学、脑科学方向。随后,她进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了留学生涯。

*:中国国际电视台)

由于出色的韧劲与天赋,胡海岚在加州的科研学习还算顺利。但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她再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为了挑战自己,她的研究方向由原来的“果蝇神经发育”,转向“动物行为及其背后的脑机制”。

这两个方向虽然都属于神经科学与脑科学,但在具体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框架上,都有着种种差异。

*:中国国际电视台)

这一次,胡海岚相当于要“重头再来”,钻研新领域的理论。

这一阶段,毋庸置疑会面临很多挑战,但经历无数次试错后,她依然以绝佳的表现完成了学业。

从物理系到生物系,从果蝇神经发育到动物行为及其脑机制,胡海岚怀着对未知的渴望,一步步填补科学领域的“空白”,留下笔笔浓墨重彩。

而当所有人以为,胡海岚这次终于能“定”下来时,她却开始了第三次转向:

在博士毕业后,她认识到,自己原本研究的轴突导向问题的开创性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于是在博士后研究时,她毅然转为情绪的脑机制的研究者。

霍金曾说:“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

在与“未知”对话的过程中,胡海岚从不吝啬自己的好奇心,她耐心探索着那些“不明所以”的领域,而后在领悟的那个瞬间——

由衷地欣喜、感叹与微笑。

科学与个人有关,也与“所有人”有关。

在科研生涯中,胡海岚探索着自己的兴趣,也同样看重科研的社会效用。

博士毕业后,凭着卓越的科研成就,胡海岚进入了全球顶尖的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开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但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胡海岚选择了回国发展。

当时她所在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平台建设和科研环境,相比国内都更为成熟完善,国际知名度也更高。

*:中国国际电视台)

但当时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胡海岚,却果断放弃了美国科研所的高薪待遇。她看到的不是个人私利,而是中国科研领域亟待人才的现状。

尽管她赴美多年,却没有忘却自己的初心:祖国给予了她成长的机会,等到学成之时,她应为国家献一份心,尽一份力。

而现在,中国科研需要她,她也意识到——

回馈社会、回馈祖国的时候,到了。

回国后,她入选了中国科学院的青年引进与培养计划;2023年5月,胡海岚入职浙江大学,致力于抗抑郁研究。

科研室的工作,需要和数不尽的数据与报告“打交道”,但胡海岚却深知:科学最终的指向是人类——

包含人该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又如何在有限范围内改变世界,与自己的命运。

而胡海岚对抑郁症的研究兴趣,也**于此——

精神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抑郁症等情绪障碍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而且有其生物学基础。”

胡海岚观察到,传统药物在**抑郁症时,一般6至8周后才会慢慢生效,而对于一些难治性抑郁患者,效果几乎为零。

可抑郁症患者并不少见,相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成为笼罩在人们精神世界上空,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随着研究深入,她发现,一类名叫***的物质,在极低剂量下,就能快速产生抗抑效果,甚至能在一小时内,基本抹除病人的自杀念头。

但在当时,很少人能阐明***快速发挥作用的原理,也很难解释清楚与抑郁症相关的大脑疾病的核心机制。

面对新的未知领域,胡海岚及其团队,在至少70%的时间里,都面临着实验的失败或停滞。

而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临床实验成功,至少需要10年时间去探明相关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优化等问题。

*:中国国际电视台)

幸运的是,胡海岚已经习惯,并擅长与“空白”作斗争,甚至还幽默地调侃道:

百折不挠,在科研领域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现实。”

在漫长的实验中,胡海岚团队发现***能够快速阻断负面情绪的过度激活状态,从而将多巴胺、五羟色胺等与快感相关的化学物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而只要了解清楚疾病的机制,就相当于“跨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就相当于让所有抑郁症患者“停摆”的时钟,再一次被拨动。

在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两者中,胡海岚寻找着平衡的“最优解”。

她深知:看似“二选一”的局面,往往可以凭借智慧,寻找到协调的“第三条路”。

在传统印象中,科学家们似乎总是埋头钻研、无欲无求,但在繁琐的科研工作中,胡海岚更愿意让自己“贪玩”一点。

偶尔的闲暇,是胡海岚放松娱乐的时间。在难得的假期里,她会运动、旅游和享受美食,毕竟——

科研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有起点,却没有终点。

科学不能一蹴而就,在等待中,胡海岚也总愿意松一松,放一放。

目前,胡海岚在《nature》等国际著名科研刊物上,已经发表了十余篇**,为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而在研究之外,胡海岚也栽培了无数“未来”的科学家。

迄今为止,胡海岚已经培养了至少五名博士生,而据学生回忆,在授课时,胡海岚总会将晦涩的知识点,讲得生动有趣,尽管工作忙碌,也从不耽误对学生的解疑。

在胡海岚教授的学生里头,有很多年轻女性。她认为,无论男女,都有深入科研的资格:

在科学的真相和事实面前,不同的性别都是平等的。”

在参与“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线下颁奖的过程中,胡海岚印象最深的,是和其他女性科学家的交流。

当时,胡海岚接触了来自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15位女科学家,她们热情分享着各自的工作与科学灵感,共同享受着这场知识的盛宴。

在访谈中,胡海岚提到了女性智慧和女性知识的崛起,还分享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对女性人才的政策鼓励,认为这些都是可喜的进步:

科学的世界需要多元和包容,科学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无论性别、国籍、种族或文化。”

2023年,胡海岚获得了国际著名的凯默理(ibro-kemali)脑科学国际奖,在她之前,从未有过亚洲人获得该奖项。

正如她所说,人类真理,与国别无关,与身份无关,更与性别无关。只要热爱科学,便有资格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

*:颜宁教授微博)

如今的胡海岚,与团队一起探索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原理,推动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致力于突破这项“世界性难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而我国《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约为9500万。

*:《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无论获得多高的奖项,胡海岚的研究重心依然是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现实的遭遇与困境,并决心用科学的力量,为全世界有着共同痛苦的人们,带来一丝希望。

2023年,她率领团队,破解快速抗抑郁分子,发现多个新的药物靶点。

2023年,胡海岚的研究组首次揭露大脑的“胜利者效应”,为认知等神经环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脑区。

*:《自然》杂志**)

而无论是抑郁症,还是胜利者效应,都联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与社会运行机制,都助力解决着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和阻碍。

而胡海岚等科学家们,既代表着人类对宇宙的热爱,也回应着现实中每个人的困境与努力,触目所及,无所不包——

有世界,有人,更有生命的努力与光亮。

中北大学2024保研数据,保送研究生473人

中北大学的安全工程,弹药工程与 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等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中北大学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它是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山西省重点建设高校。中北大学现在有六个博士后流动站,七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个本科专业,中北大学今年在河北省物理类本科批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为分,年和年的高考录取分...

蒙古国打破沉默,向法国“雪中送炭”,马克龙点赞,普京心生不悦

传统上,法国作为一流国家,对于一些非洲国家的控制力一直很强。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被殖民的国家开始寻求真正的独立。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尼日尔,这个国家是法国重要的铀矿出口国,法国对于核燃料的 非常依赖尼日尔。然而,尼日尔政变导致法国无法再从这里获取铀矿,对法国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在尼日尔政变后...

李贤玉 从北大才女到中国火箭军第一位女将军

李贤玉,一个杰出的中国女性,从高考状元到北大才女,最终成为中国火箭军的第一位女将军。她的故事充满了坚韧 奋斗和自我奉献,代表了中 人的优秀品质。她的早期生活。李贤玉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备受赞誉,被称为 小大学生 在岁时,她提前参加高考,成为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后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