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600多年洗礼 “运河之心”戴村坝守护漕运畅通

2023-11-14 11:55:08 字數 1405 閱讀 2178

黄河文化古迹——戴村坝,600年巧夺天工11月13日,在山东泰安东平县的戴村坝,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参加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暨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观摩活动。戴村坝是一座丰碑,它矗立在大汶河与大清河的分界处,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大成就。戴村坝始建于明朝永乐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是如何巧妙解决了丘陵地段运河断流的难题,保障了船只的畅通无阻呢?对于东平县来说,它位于黄河、大运河、大汶河交汇之处,是黄河下游唯一的蓄滞洪区。自大运河开通以来,东平一直扮演着北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运河文化、黄河文化至今仍在推动着东平在新时代的兴盛繁荣。戴村坝的建设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大坝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坝体设计巧妙、造型美观,虽经数百年,任洪水千磨万击,仍岿然不动,因此有“大运河之心”“天下第一坝”之誉。它由主石坝、窦公堤和灰土坝构成,全长1599.5米,主要起到“引汶济运”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戴村坝,就没有中国历史上400余年的漕运畅通。戴村坝巧妙解决了丘陵地段运河断流的难题,保障船只一年四季畅通无阻,也使得东平段600年来稳稳占据京杭大运河南北中枢的核心地位。戴村坝的建设还使用了当今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将木头表面烧至碳化后作为“钢筋”,再在木头之间浇筑黏性灰土,使得堤坝至今可以岿然不动。如今,戴村坝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戴村坝博物馆通过文物、模型、**等多种形式,辅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了戴村坝悠久的历史和卓绝的设计思想。那么,戴村坝博物馆对于了解中国水工文化史有何作用呢?戴村坝博物馆是中国少见的水工文化博物馆,是了解、研究中国水工文化史的第一平台。馆藏文物有三千余件,仅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工具——“夯”的数量就是全国之最。通过戴村坝博物馆,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戴村坝的历史。博物馆由序厅、运河之心、戴坝修筑、科学治水、治水名人、运兴东平,以及3d影院组成,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戴村坝的历史和设计思想。戴村坝博物馆对于传承水利工程的文化意义何在?戴村坝是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它的建设和保护不仅是对古代水利工程的历史传承,更是对于中国水利文化的传统发扬。

在当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并关注这些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和动力。你对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怎样的看法?你认为这些古代水利工程对于今天的社会还有哪些启示意义呢?

太阳镇 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

我的旅行日记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它就是山西大阳镇。这个小镇坐落在黄土高原的怀抱中,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却依然屹立不倒,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一进入大阳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的街道,青石板路历经岁月的沧桑,见证了小镇的兴衰。两旁的古建筑群,白墙黛瓦,飞檐翘角,仿佛一幅幅生动的...

揭秘明代辽东防御体系 历经洗礼的演变与独特特征!

明代辽东地区是明朝北方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朝与女真 蒙古等外族的冲突和交流的主要战场。明朝在辽东建立了一套由城镇和边墙共同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边境形势和敌对势力的威胁。这一防御体系在明代历经了多次演变和调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明初,明朝刚刚完成对辽东地区的军事争夺,城镇和...

历经1500多年的少林寺景区,你知道多少故事?

作为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a级景区,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当你走进嵩山少林景区,你会被这里的山川景色所震撼。嵩山峻岭,气势磅礴,仿佛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山间的绿树郁郁葱葱,与山石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清新的画面。而山下的少林寺则静静地坐落在那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