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和 周有光 在婚姻里,心比长相好,懂比爱重要

2023-11-17 13:20:04 字數 4749 閱讀 5930

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从苏州九如巷走出来的四位才女,是**时代最后的大家闺秀,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女性。

她们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各自绚丽地绽放,逆着岁月的流波,书写出独特的人生。

尤其是二姐张允和,她在颠沛流离中,与丈夫周有光相依相伴,成就了一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传奇佳话。

据张允和透露,他们夫妻爱情保鲜的秘诀正是:彼此懂得,相互包容。

从相识到白头,即使身处再艰难的困境,他们都能风雨同舟,相依相守。

有人说,婚姻总是从玫瑰到琐碎,它不会永远轰轰烈烈。

真心相爱的两个人,若不能彼此懂对方,他们的婚姻也不会长久。

婚姻里最美的拥有是我在,而最美的默契是我懂。

张允和与周有光的第一次相识,是在2023年的一个周末。

那天,允和去找同学周俊人玩,恰巧碰到了周俊人的哥哥——周有光。

那时的周有光已是一名大学生,他稳重好学,儒雅博闻,总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而张允和素来活泼可爱,充满灵性,很讨人喜欢。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彼此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后来,允和去杭州读大学,正巧那时,周有光也在杭州教书,两人既是旧识,又都漂泊异乡,自然有了更多交往的时间。

那时的周有光总是找各种理由与张允和见面,允和是何等聪明的女子,她自然懂得周有光的心思。

周有光约允和外出散步时,送给她一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书中夹着书签的那一页,描写的正是两个恋人第一次相见的情景。

允和看了,心里渐渐涌起一阵暖意。

原来,她对这位沉稳博学的大哥哥也颇有好感,就这样,他们在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定了终身。

爱情不是追来的,也不是找来的。

真正的爱情,是百转千回相逢后,我懂你的小心思,你懂我的小任性。

周有光喜欢西洋**,而张允和却对中国古典**有着浓厚兴趣。

但只要是去看戏或听**会,他们都会一同前往,即使不感兴趣,也会陪在彼此的身旁。

有一次,周有光带张允和一起去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会的门票很贵,所以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即便听不懂、不喜欢,也要听得全神贯注。

然而,**会开场没多久,张允和却睡着了。此时,周围的人都投来异样的眼光,周有光心里也有些不自然,但他没有叫醒允和。

要是换作别人,可能会觉得爱人不可理喻,买这么贵的门票,竟是来睡觉的。

但周有光懂允和的兴趣爱好,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她头上。

既然她不喜欢,那就睡觉好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相恋8年后,两人的婚事也提上日程。但这时,周有光却犹豫了,他写信给允和说:“我很穷,怕给不了你幸福。”

允和回了他十页长信,大胆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幸福不是你给的,而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创造。”

因为那时,周家已经没落,生活上十分拮据。可允和懂周有光的不易,所以她毫不在意,还是高高兴兴做他的新娘。

心若相知,无言也默契。一对才子佳人在相知相爱中,走入了一段让世人艳羡的世纪婚姻。

爱情是浪漫的,婚姻却是现实的。

婚后,由于经济拮据,张允和既不置办家产,也不买漂亮衣服。

她知道,在周有光心里一直有一个留学梦,便决定用自己的2000元嫁妆帮助丈夫圆梦。

2023年,夫妻二人赴日本留学。在途中遇上了大风浪,本来就瘦弱的允和,吐得稀里哗啦,但她还是乐观笑道:“没事,这是生活对我的考验。”

为了周有光的事业,她心甘情愿地付出。

最好的感情,从来不是甜言蜜语,而是在生死面前,也能一起面对。

2023年抗日战争爆发,此时,周有光夫妇已经回到了国内。为了躲避战争,一家开启了逃亡生活。

他们一共搬了十多次家,由于周有光经常要出差,很多时候都是张允和带着一大家子颠沛流离。

2023年5月,对张允和来说是一段不可触碰的记忆。在那段时间里,她失去了七岁的女儿小禾。

当时,他们住在重庆郊外,周有光依旧忙于工作,允和与女儿独自在家,女儿忽然说肚子痛,并伴有发烧。

开始允和以为是女儿吃坏肚子了,后来却发现症状越来越严重。

可他们的住所周围没有医院,等把女儿送到重庆医院后,已延误了最佳**时机。

周有光得知消息后,连夜从外地赶回来,他抱着几乎崩溃的允和心痛不已,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愧疚。

不料,平静下来的允和却反过来安慰他说:“命运为了锻炼我,把最难的题都留给了我一个人。”

漫漫人生路,能有这样一个人,和自己携手走过无数风风雨雨,直至彼此步履蹒跚,也不离不弃。

张允和与周有光就是这样一对伴侣。

2023年,周有光被下放到宁夏,那里风沙满天,荒草丛生,环境非常恶劣。

而他又患有青光眼,经常出现头痛、乏力的症状。身体的不适,让他变得郁郁寡欢。

允和理解丈夫的苦痛,经常会给他寄一些眼药水,在寄的包裹里,往往也会偷偷放进几颗巧克力。

她想让丈夫的生活,在困苦中,带点甜。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俩人相知相惜,走过了岁月带给他们的苦难和伤痛。

婚姻最高的境界是遇事不责备。

我懂你的辛苦,你知我的不易,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同时又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

好的婚姻经得起烟火,守得住深情。

下放两年后,周有光回到了北京,此后,他们夫妻才真正过上了夫唱妇随的生活。

回京后,周有光推出了一系列语言学著作,这期间,允和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周有光直到85岁才退休,其实他只是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每天仍旧笔耕不辍。

晚年的周有光写过一篇名叫《张允和的乐观人生》的文章,在他眼里,夫人既是大家闺秀,又是充满朝气的新女性,还是一个到了晚年仍充满“童趣”的小女人。

允和爱美,八十多岁了,还每天穿戴整齐、仔细梳妆,且总是拉着丈夫问:“美不美?好不好看?”

周有光总是点头称赞,常常会加上一句:“允和比我有才。”

而张允和就会非常满足地说:“我现在比周有光更‘有光’。”

都说婚姻最好的样子是陪着你一起慢慢变老,然后再带着你一起“返老还童”。

周有光在2023年就拥有了一台电脑,并学会了打字。

张允和为了重新编印张家的家庭刊物《水》,也想着要学习打字,而她的老师,自然就是周有光了。

有一次,她怎么也打不出“爱”字,就冲着周有光嚷嚷道:“周有光,帮帮忙,这个爱字打不了,我也爱不了了,怎么办?”

周有光听到后,笑眯眯地走到老伴身边,手把手地教她。

如果说打字是“妇敲夫审”,那么唱昆曲就是“妇唱夫随”了。

每次张允和去参加昆曲研习社的活动,周有光怕她劳累,都会蹬着个小三轮车载着她。

允和在台上表演,他就坐在台下看,看着她惟妙惟肖地扮演各种人物。

在允和生日时,周有光送了她一套《汤显祖全集》,老太太心里乐开了花:他真是懂我的心思。

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周有光与张允和的爱情犹如流水一般,他们自然而然地在一起,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静静地守护。

情若相眷,不语也怜惜。这是对张允和与周有光的爱情最好的写照。风风雨雨一起走,大起大落不放手。

贫困时彼此相伴,富贵时彼此相惜。

2023年12月21日,国际教育**会举行百对恩爱夫妻会,年近百岁的周有光、张允和夫妇是其中最年长的一对。

从才子佳人、喜结连理,到危难之中、生死相依,再到晚年的幸福相守,他们经历过战乱,承受过丧女之痛,可这些苦难不仅没有摧毁他们的爱情,还让这份感情变得坚如磐石。

巴尔扎克说:“真正的爱情像美丽的花朵,它开放的地面越是贫瘠,看起来越格外耀眼。”

是啊,只有经过风雨洗礼的爱情,才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世上所有好的感情,都必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就像张允和与周有光的爱情,从初次遇见时的砰然心动,到百转千回依旧挂念,最后,经过颠沛流离依然还在身边。

杨澜说:

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

在最无助和软弱时,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

花前月下的感情自然让人羡慕,但能彼此滋养,彼此成就的婚姻,才是婚姻最好的样子。

浪漫一生的老夫妻 张允和与周有光的不平凡爱情

当谈及世纪中国的知名家族时,张家四姐妹的名字常常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尽管许多人知道她们嫁给了有名的文化人,但鲜有人知道大姐和三姐的婚事竟然并非父母之力促成。然而,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张家的二姐,张允和,一个生命坚韧而充满浪漫的女性,她与丈夫周有光演绎了一场爱情传奇,一路走来,不忘初心。张允和,于年降生...

爱情与坚韧 张允和与周有光的幸福传奇

爱情故事总是能温暖人心,而当它与坚韧 坚持相结合,就变得更加令人感动和令人敬佩。今天,我们将 张允和和周有光这对夫妻之间的幸福传奇,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浪漫 坎坷 与坚持,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张允和和周有光的相遇是一场美丽的巧合。张允和来自合肥张家,是四个才女中的二小姐。她的家庭充满了书香和教育传统,...

周有光与张允和 语言与爱情的交织之美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语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汉语拼音,作为中国汉语学习的基石,却鲜有人关注其创始人周有光。这篇文章将带您深入了解周有光的生平及他与张允和的不凡爱情故事。周有光,生于江苏常州,家世显赫。然而,曾祖父因太平军战败而跳水而亡,使得周家走上了一条不太富裕的生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