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陷入绝境时,一战士用从小练就的“绝活”,一举扭转乾坤

2023-11-07 10:10:24 字數 5815 閱讀 3657

2023年5月,随着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结束,志愿军战士们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弹尽粮绝,部队整体被迫进行北撤,返回三八线,为此每个军留下了一个师的兵力作为掩护。

而此时接手“联合**”总司令的李奇微,发现了我军的“礼拜攻势”的薄弱之处,敏锐的意识到了我军攻势疲软,将要后撤。

5月26日,美军调集了平常战斗五倍的弹药量,进行了疯狂的全线反扑,为了防止我军防线全面崩溃,各个掩护部队拼死阻击。

著名的铁原阻击战就发生在此时,但还有一个比铁原阻击战更为重要,甚至产生的影响也要远超铁原阻击战的战役,也在此时爆发了,就是华川阻击战。

而在华川阻击战中,一个名字叫裴景善的小战士凭着一技“绝活”,竟对此次战役产生了扭转乾坤的作用,甚至改变了战局走向。

那么为何爆发了华川阻击战?裴景善又做了什么事,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2023年4月,随着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被我军打的节节败退,甚至一度被赶回三八线附近,这让美国华盛顿对于麦克阿瑟的表现十分不满意。

同时,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最终被解除了兵权,由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的职务,成为了新的“联合**”总司令。

李奇微此人不同于麦克阿瑟嚣张跋扈的军事做风,他不仅在军事上十分的小心谨慎,善于思考,甚至还喜欢亲赴前线,来了解战斗情况和战斗地形。

这样的军事风格,注定李奇微将会对我军造成不小的威胁。

就在李奇微正式接手麦克阿瑟的“联合**”总司令职务的一个月前,就亲自谋划了“撕裂者行动”,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

当时我军的战线已经深入到了朝鲜半岛中部,但该处地形地势较为平坦且三面环海,先前就已经提到了李奇微十分的擅长了解战斗地形。

此次也不例外,李奇微敏锐的发现,平坦的地势让志愿军失去了以往机动和隐蔽的优势,能够让志愿军大面积的暴露在炮火之下,并且这样的地势也更加的有利于美军的坦克、摩托等机动部队快速移动。

2023年3月7日,李奇微立马调集了五个军的兵力,发动“撕裂者行动”,来趁此重创我军的进攻势头。

面对地形地势上的劣势,和美军的火炮优势,我军决定避免和美军进行正面的对抗作战,逐步的收缩已经出去的战线,进行后撤,并主动的撤出了已经攻打下来的仁川和汉城,全线后退一百多公里。

而美军发现了我军的后撤动向后,自然没有放弃追击的机会,但我军在平原战场上发挥不了实力,退回山地还能打不了?

志愿军部队秉持着阶梯式阻击,争取主力撤退的目的,依靠山地对美军逐节进行阻击,这让美军每天几乎要付出九百人死亡的代价,才能够将队伍勉强的向前推进一公里。

但在此战中,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此次“撕裂者行动”,不仅迫使我军撤出辛苦打下来的仁川和汉城,也使得我军因战斗而减员多达五万余人,称得上是一场血战。

而李奇微在接手“联合**”司令员之后,因为与我军多次的交手,自然领教到了志愿军的穿插战术的厉害。

但李奇微十分的善于总结,他发现,我军的每晚穿插距离,一般是35公里,于是李奇微便发挥美军机动性强的优势,在夜间的时候,自己主动后撤35公里,不给我军穿插的机会。

在天亮之后再凭借着自己的炮火优势,逐步的打回去。

这样的战术无疑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但最重要的是李奇微总结了我军的“礼拜攻势”,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我军每次的长线作战,只能随身携带干粮,维持一周。

5月22日,我军随着弹药粮食的缺乏,主动开始北撤,李奇微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立马调集了平常五倍的弹药量,进行反扑,企图对我军的主力部队造成重击。

为此,志愿军的各个兵团,都留下了一个师的兵力,作为殿后掩护,华川阻击战,即将拉开序幕,一名小战士,也将被推上历史舞台。

我军在得到了撤退的命令后,立马组织了各军进行撤退,此时的20军58师,也自然收到了撤退命令,有序的组织着撤退行动。

可美军自然不会放过追击的机会,美军的第九军指挥着第7师和第24师,沿着中线的华川公路,急速的追击我军。

5月27日,正在有序组织撤退的58师突然听到了一阵极为密集的炮火声响,这让58师的师长顿感不妙,因为58师此时是属于撤退较早的部队,已经过了三八线,到了华川附近。

在58师的后面还有60军等部队,没有撤退过来,但此时密集的炮火声响,却是美军部队的**声响,这让58师的师长也是十分疑惑:“难道我们被美军给穿插了?”

但实际上,是美军的机动部队移动速度实在是太快,正好沿线都是公路,而我军的行军路线大多选择避开公路,这才让美军打了一个时间差。

最要命的是,当时的华川地区,是志愿军在东线的后勤中心,这里面有着大量的兵站和医院,此时还没有进行转移,如果真让美军杀进了这里,这对于我军的整个东线战场,甚至整个朝鲜战场局势,都是不小的打击。

怎么办?守还是不守?此时的58师是奉命撤退,即使当下急行军撤出华川地区,也不会有什么事。

但如果留守阻击美军,那么58师不仅是抗命,甚至将要面对的就是弹药量极为充足,且不计代价追击的美军,极有可能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但58师毅然决然的决定,坚守狙击,为华川地区的转移争取时间。

于是58师立马就地部署了防御阵地,命令手下的172团,迅速建立起阻击阵地,并随后将自己就地狙击的情况,汇报给了20军的军部,而20军军部也拿不定主意,又将58师的临时决定汇报给了宋时轮。

而宋时轮听后,也是连声说了几句好。

得到上级同意的58师,自然是没了后顾之忧,但此时58师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首先就是58师也是刚刚从战场之上撤下来,有着大量的伤员情况,同时粮食与弹药也相当的匮乏。

其次队伍情况上,58师也就172团的编制人员相对完整,而173团被缩编成了四个连队,176团被缩编成了六个连队。

可以说58师面对着气势汹汹的美军,所承受的压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可说曹操,曹操到,就在58师在华川的两侧建立阻击阵地的时候,美军的第七师,第二十四师,就已经咆哮着赶到了华川,发现华川此时已经被我军占据之后,十分的愤怒,立马组织的大规模的进攻。

美军士兵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对着两侧的高地阵地发起了以营为单位的,轮番进攻。

而在防御阵地之上,这些缺弹药缺食物,刚刚从前线撤下来的战士们,却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就凭借着手里的步枪,冲锋枪和手榴弹,击退了美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但美军的炮火覆盖极为密集,为了减少在阵地之上的**数量,58师命令留下少量的战士在阵地之上正面阻击,将大部队的主力采用运动战的方式,来进行游击,减少**,也能对美军实现有效阻击。

但尽管采用这样的战术,能源有效的减免被火炮集中造成的损伤,但在战斗之中的减员,却是不可避免的。

从27日的战斗开始,到28日,本就人员匮乏的173团和174团更是损失惨重,被美军打的不成了样子,两个团的人加起来都凑不齐一个团的编制。

面对这样的情况,58师师长将编制健全的172团调到了正面战场之上,分布在各个山头来对美军实施阻击,尽管对于当下的局面来说是杯水车薪,但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先前一直在据守着的296高地,被美军以搏命的方式给打了下来,这个高地是周围地势最高的高地,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华川的阻击阵地,美军可以居高临下的对各个高地进行攻击。

随着296高地的落入敌手,华川阻击陷入了极大的危机当中。

都说危急时刻显英雄,裴景善此时,就被历史推上舞台。

此时的裴景善正在172团内担任八连的班长,在自己的阵地之上,瞄着美军,打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子弹,努力的阻击美军。

可随着一连串的子弹蹭着裴景善的头皮飞过,裴景善立马缩头蹲下,这让裴景善心中忍不住打起了嘀咕,子弹飞来的方向可是296高地,那边不是自己家的阵地吗,怎么子弹往自己头上打过来了。

可还没等裴景善想明白,周围就传来了296高地失守的消息,这让裴景善心头一惊,他自然是清楚296高地的重要性,可现如今却传来了失守的消息,这让本就艰难的阻击战雪上加霜。

很快便传来了命令,要求近处的八连负责夺回296高地,军令如山,战士们也都清楚296高地的重要性,立马拉开了战术动作,尝试冲上296高地。

但美军的火力实在是太过于猛烈,山头上的机枪响个不停,像是割草机一样,扫射过去的地方,总会有战士应声倒地,虽然战士们都悍不畏死,但眼下的现状自然是不能再盲目的冲锋了。

然而美军并没有打算让这群战士们撤回去,对着296高地坡上进行了猛烈的弹雨倾泻,这让冲在一半的战士们只好窝在半坡的山凹里。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要想法上到296高地上,解决掉那几个机枪手,不然刚刚倒下的战士就白白牺牲了,可到底该如何上去呢?

此时裴景善开口说道:“让我试试吧。”而裴景善的主动请求,并不是贸然的。

当时的296高地的北侧,有着一个十分陡峭的悬崖,接近于垂直,可以说是难以攀登,因此无论是58师当初设防,还是美军占据296高地后,都没有管北侧的悬崖。

而这无疑就是一个机会,善于攀爬的裴景善,决定利用好这个机会。

听了裴景善的思路后,他的战友们也觉得当下实在是没有更好的方法了,于是决定由他们在正面发起佯攻,来吸引美军的注意力,由裴景善一人从北侧的悬崖上,徒手上去。

这听上去似乎十分容易,但真正到了悬崖下,即使是把头给全抬起来,才勉强能看到悬崖的边处,可以说是十分的陡峭,况且此时还面临着被发现的风险和没有保护措施,裴景善的压力不言而喻。

就连在正面佯攻的战斗们,都为裴景善捏了一把汗,对于到底能不能爬上去,谁心里都没底。可等上了许久,正面佯攻的战友们,仍是被头顶的机枪死死的压制着,这让他们心中不禁想到了最糟糕的情况。

可正感觉此时已经陷入绝境的时候,八连的战士们突然听到了头顶传来了十分杂乱的枪声,就连先前一直压制他们的机枪,也顿时停了火。

一瞬间,战士们都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裴景善成功爬上去了!

机不可失,八连战士们抓住了这个时机,迅速的冲上了296高地,一举将这个至关重要的高地,拿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裴景善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不仅扭转了局面,也挽救了整个华川阻击战。而他也凭借着此次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志愿军陷入险境时,一战士使用“独门绝技”,一举扭转乾坤!

裴景善的 绝活 如何一举扭转战局?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有很多英勇的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汗水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这些英雄当中,有一个人比较特殊,他的名字叫裴景善,他依靠从小练就的 绝活 一举扭转了战局,在志愿军取得胜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年的春夏之交,...

爱情的归宿 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跨国爱情传奇

在年,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兴复,做出了一个让世人叹为观止的决定。他选择留在朝鲜,放弃了中国国籍,为了与心爱的朝鲜姑娘吴玉实建立家庭,他踏上了一段跨国爱情传奇的旅程。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鸭绿江畔跨越边境,投身朝鲜战场。其中一个普通战士,王兴复,虽未亲临前线,但在后勤保障工作中付出了巨大努力...

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志愿军战士的抉择与中朝友谊的传承

上世纪年代,中国的志愿军投入抗美援朝的战场,为了保家卫国,无数年轻人踏上了英勇的征程。他们不仅用鲜血与汗水守卫了和平,更在朝鲜的大地上播撒了友谊的种子。在这个伟大的战斗中,有一个特别的故事,那是王兴复与吴玉实之间的爱情传说。一位志愿军战士与一位朝鲜女孩之间的深厚感情,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史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