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红楼之愿得一人心

2023-11-15 12:50:07 字數 4194 閱讀 1260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红楼梦》一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红迷们一直疑惑不解,为何要将宝钗黛玉放在同一判词上?历来有钗黛合一的说法,或许是为了彰显对主角的偏爱亦未可知。但凡读过《红楼梦》的人,早已分成两派,有人喜欢宝钗温柔和顺,不喜黛玉尖酸刻薄,这就好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自然也有人喜欢黛玉聪慧率真,不喜宝钗精明算计。然,无论是抑钗扬黛,或是抑黛扬钗,都无可否认,两位女主角的光环,作为艺术形象,一直是不朽的经典。

黛玉和宝钗,一个是绛珠仙草转世,风流袅娜的神仙妹妹;一个是出身皇商世家,从小饱读诗书,鲜艳妩媚的宝姐姐。据说民意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男士认为宝钗适合娶回家,黛玉适合谈恋爱。不得不说,这两个姑娘都是人间极品,难分伯仲。最值得羡慕的人应该是贾宝玉,生在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有一家之长的贾母呵护宠爱,有黛玉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又娶贤惠的宝钗为妻,与大观园中的才女佳人们度过浪漫的青春年华。如果贾府不败落,这样的出身禀赋及地位荣耀,世间有几人可兼得?然,即便如此,整部红楼仍然是悲剧的基调,开篇第一章就道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慨叹。

第八十回以后人物命运的安排我们无法确知,只能从作者遗留的蛛丝马迹当中略作分析。从贾宝玉步入太虚幻境一章对十二钗的判词里推测众人命运结局,黛玉泪尽仙逝,探春远嫁异域,迎春被摧残而死,惜春出家为尼,史湘云年轻守寡,就连自称槛外人的妙玉也陷入泥沼当中。“金玉良缘”得偿所愿,宝钗落入凡尘烟火,了了一生。人物命运个中滋味,只落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残局。

台湾画家、美学家蒋勋先生曾解说,《红楼梦》到八十回已是结局,十二钗的命运一早已作交代。恰恰是身为读者的我们对这样的结局意难平,或许“有情人未成眷属”劳燕分飞的悲剧让人难以接受。年少时读红楼读的是情,人到中年再品红楼,读的就是人生了,绚烂繁华终究是一时,聚散离别皆是人生的常态。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先生老年的回忆录,青春时代曾经历过那样的生活,对每个人物葆有眷恋,到最后穷困潦倒时反而是他的放下,故此才得《红楼梦》。

可叹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世人梦不醒?宝钗和黛玉,一个入世随缘,一个出尘脱俗,两个极冰雪聪明的人儿,世间罕有。若问我们究竟喜欢哪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其实,我们都想成为贾宝玉,坐拥富贵风流,美女无数。薛宝钗性格温柔和顺,一进贾府就备受瞩目,光芒一路盖过林妹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都谓黛玉所不及”。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总有鸿鹄之志,却不能施展抱负。

宝钗劝诫宝玉读书求取功名方是人生正途,而这恰恰就是宝玉最厌烦的事。他不愿应酬官场与禄蠹为伍,宁愿守在姊妹队里为其研磨胭脂膏子,到死也要用身边人的眼泪埋葬,诚如他所说“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宝玉觉得见了女孩便清爽,宁愿一辈子在温柔富贵乡,做他的怡红公子。

宝钗是个极其理智的姑娘,自然从心底认定宝玉胡闹不争气,然,命运就是把她推向了“金玉良缘”,自从“选秀”失败之后,她为自己谋划终身幸福也是情理之中。受当时封建礼教的影响,女性的荣耀来自于家族的庇护,偏偏父亲故去,母兄又无能,终身幸福终究要靠自己争取,未来能仰仗的只有丈夫,所谓“夫贵妻荣”,所以才有一腔掏心掏肺的劝诫。宝玉挨父亲棍棒教训,小厮茗烟与袭人说皆因薛蟠多嘴,走漏了宝玉私藏戏子一事,才使宝玉挨打。宝钗回去质问薛蟠,被心直口快的薛蟠说破金配玉是宝钗的心思,宝钗为此痛哭一宿。宝钗藏愚守拙,少有真性情流露,她所追求的人生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大志向,阖家客居贾府,她随分从时,事事思虑周全,上下老小无不称赞。她一早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过早地从红尘中清醒,做人完美无懈可击。曾几何时,读红楼的我们,亦希望身边有个宝姐姐做榜样,放在现代社会,她多像职场里永不疲倦的女强人,既通达圆融,又安分守己,遵从规则。

史湘云就曾满口夸赞宝钗“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袭人亦夸宝钗“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就连地位低下的赵姨娘也在王夫人面前夸宝钗“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宝钗深知世故人情,周旋在大观园众多人事当中游刃有余,贾母就曾当着众人夸奖宝钗“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句话不无客气,却仍可见薛宝钗经营人气的成功。可唯独贾宝玉对宝钗只有敬并无爱,宝钗的“停机德”,其实扮演的是姐姐的角色,而贾宝玉需要的是灵魂的知音,那个陪他一起闹一起笑的人永远不是薛宝钗。

蒋勋先生说如果曹雪芹就是贾宝玉,一个大家族由盛转衰,正因为经历过顶级富贵到贫穷寒微,晚年回忆时内心充满悲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这种放下和慈悲,才使生命的孤舟在泅渡中直抵彼岸。判词中有一首《终身误》写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出自元末明初高启的《咏梅》诗中“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一句。山中高士必是宝钗无疑,林下美人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是典型的文艺青年,有着良好的出身教养,自从入贾府,贾母见了黛玉便“心肝肉”地叫,王熙凤见了黛玉惊为天人,夸她“是个嫡亲的孙女”,宝玉说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从对人物的描写当中,初见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温馨,如水波荡漾着梦里的白莲。读到这段便觉这是世间最好的遇见,包括他们日常相处的每个桥段,都是爱情里最美好的情态。

在第三十二回里,史湘云和袭人吐槽林黛玉生气时剪了宝玉的扇套子,忽听外面有人喊贾雨村来了。史湘云劝宝玉多会会为官做宰的人谈谈仕途经济,贾宝玉驳斥史湘云的言语被站在窗外的林黛玉听见,黛玉明了宝玉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从此收起醋坛子,彼此互通心曲,互为知己。黛玉说“我是为了我的心”,一个随心而活的姑娘,守着自我精神的世界。满府上下都说她是尖酸刻薄目无下尘,被新来的薛宝钗比了下去。林黛玉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喜欢她的人爱极了她,不喜欢她的又恨极了她的清高孤傲。

我们常说真正懂得一个人很难,故此贾宝玉那句“你放心”让她一生情感所系只有宝玉一人,这就好比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中有句台词说“刚好那个人出现,其他的人就成了将就”,在爱情里只有唯一,没有将就,这是爱情的忠贞。红迷们猜测林黛玉的死因,有说投湖而死,有说在贾府败落时林中上吊而亡。续书上是采用蒙太奇手法,这边宝玉娶亲锣鼓喧天,那边潇湘馆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我们无法猜准曹雪芹的春秋笔法,似乎哪个都有诗为据,又似乎哪个都不符合逻辑。终究是还泪而来,泪尽而逝罢了,任何猜测都毫无意义。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给我们讲红楼梦,他说在电影里看到宝玉听闻黛玉死去,毫不犹豫就出家当了和尚。不记得这是哪个版本的电影,似乎只有这样才符合人们对原著中情节的期许。后来,终于读懂了贾宝玉的无奈,人世漫漫,凡尘苦海,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必不会绝望到没有一丝牵绊的地步,这才符合人性的本质。

终身误》中还有一句“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是意难平”,纵使林黛玉已化作一抔黄土,终究是往后余生念念不忘的红颜知己,美中不足今方信,娶了薛宝钗,纵然举案齐眉,人生从此亦无趣。想起汉武帝身边的那位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她懂得“以色事人,色衰爱弛”的道理,病重时亦不肯让汉武帝见最后一面,因此留住了爱情。所不同的是李夫人是刻意为之,林黛玉泪尽而逝却是宿命的因果。人已去,爱未殇。

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纯元皇后也是如此,正因她早逝,才将一丝温柔眷恋留在帝王心中,往后看到像她的女子都会当成她。身处无人之巅,多情亦薄情,当帝王写下那句“除去巫山不是云”的诗句,用一生去悼念她。因为那个人住在心里,始终不曾离去,即使山河变色,岁月更改,美好如初见。

金庸名著《天龙八部》中铁汉柔情的大侠乔峰,误伤一生挚爱的阿朱,后来妹妹阿紫爱上乔峰,乔峰只念一人,那便是阿朱。阿紫不甘心,她不知**不如姐姐阿朱。当大辽皇帝赏赐美女给乔峰,他断然拒绝,因为“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从那一句“你放心”开始,宝黛的爱情再无嫌隙猜忌,彼此心心相印。“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顽劣少年终于懂得不可能得尽世间所有女孩的眼泪,只愿得一人心足矣。

每每再看电视剧中贾宝玉衣衫褴褛在雪地上踉跄行走,镜头渐渐拉远,红楼一梦,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终于懂得,红尘道场,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各人有个人的造化。

其实,局外的人哪管什么结局,只有入戏的人才听懂曲中意。从此再不纠结宝钗和黛玉谁更可爱的问题,我们都不是贾宝玉,即使是贾宝玉也在转身那一刻就已放下。恣意爱过,拥有过,失去过,也领悟过,便是好了,好就是了,了就是好。

漫谈现代人写旧体诗(一)

百万创作者计划 旧体诗词的现代 当代和现在。讨论今天的旧体诗词,需要一个时间轴,以及对描述这个时间轴上不同节点的词汇进行有效的定义,比如 现代 当代和现在,云云。在中国文化史的语言环境中,文学史意义上的年代一般分为古代 近代 现代 当代等几个阶段。他们被一系列节点分隔开,鸦片战争是一个节点,五四 是...

红楼梦 怎一个梦字了得!人性和社会或是石头传奇的主旨

红楼梦 其实有好几个不同的名字,比如 石头记 风月宝鉴 再比如 金陵十二钗 和 情僧录 还有好事者起名叫 金玉缘 的,这个金玉缘自然是未懂红楼真谛的叫法,而书名繁多的本身也印证了这部书的奇谲和不凡。而红楼有两大系统,一个是脂批本系统,这是手抄版,一个是通行本系统,这是刊印版。无论是哪个版本都足以奠定...

再谈《红楼梦》 人物 对比 伏笔及隐喻

我们写 很注重刻画人物,比如人物的细节 语言。通过这些然后让读者去感受到这个人物是一个丰满的角色,他有自己的人物性格。这种手法,在我们中国的古典 里,运用非常多,而且中国的 也很注重刻画人物,通过语言刻画他的性格。这些呢,我们都可以在中国古典 的高峰 红楼梦 里面看到。所以,我们一提 红楼梦 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