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三奔四,被年龄焦虑PUA的我们,该如何和解?

2023-11-15 17:55:37 字數 5173 閱讀 4159

前阵子,微博上有个话题引发了热议:“年龄带给你的是焦虑还是勇气?”

评论区一句:“最大的焦虑是年龄大了还和年轻时一样穷”!瞬间戳中大家的痛点。

有数据显示:对于成年人而言,30到34岁焦虑最严重,其次便是25到29岁。

他们担心不能30而立,也焦虑35岁可能面对的职场危机。他们会为忽然冒出的一根白头发心惊,也会跟一条隐隐若现的皱纹较劲

似乎每一条年龄标签,都会刺痛他们的焦虑神经。整个人仿佛正游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跌落的可能。

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些焦虑,变得踌躇不前,错失了人生很多机遇。

你是从多少岁开始有年龄焦虑的?我们又该如何对抗年龄焦虑呢?

你是从多少岁开始

有年龄焦虑的?

年龄就像是社会给人的一颗甜枣,让你沉迷这种味道。

然后有一天,当你爱上了这种美好,岁月又告诉你,一旦你失去年轻,你就失去了认可,你就会被这种感觉pua,认为自己失去了就是羞耻,认为没有了就是自己的错。

南方***曾针对年龄焦虑进行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男性受访者和女性受访者中都有超过八成的人有年龄焦虑。

他们焦虑的主要方面有:职业前景、经济状况、身材走样、婚姻家庭问题、健康问题、外貌衰老等。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担心外貌衰老和身材走样。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

女孩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毕业**也写得十分出彩,以至于导师第一眼看到,差点以为是抄袭的。在导师心里面,也暗自认定这个女孩是很好的科研苗子,期望她继续读博。

然而,女孩的反应,却让人跌破眼镜。

她拒绝了读博,理由是,自己快要30岁了,如果继续求学,会错过结婚生子的年龄,对人生影响太大了。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因为焦虑年龄而错过热爱且有发展的事业,着实让人心痛不已。

我们身边像这样被年龄裹挟的人,着实不在少数。他们总是担心:

我都29岁了,再不结婚,有没有可能这辈子就要孤独终老了?

我都35岁了,现在转行换工作,是不是太不靠谱了?

我都40岁了,换城市生活,会不会被人笑话

生活中如此,网络上也未能幸免。打开知乎,输入35岁,铺面而来的便是一股焦虑的气息:

35岁的人都会失业吗?

35岁以后的职场人,都去**了

35岁通过司法考试有用吗?

忽然之间,步入30岁后的群体,被**贴上了“中老年”标签。30岁后的我们踩着现实的齿轮拼命向前,不敢怠惰。

年轻人,你为什么年龄焦虑?

年龄焦虑仿佛是一道魔咒,紧紧套在每个成年人的头上。以致于大家无论做什么选择时,都要反复掂量自己的年龄是否被允许。很多人也因此,选择和不合适的人结婚,在不适合的工作中盘旋,在不如意的生活中苟且。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对自己的年龄产生焦虑?

身体变化带来的恐慌

担心衰老的根本是担心失去。当眼角开始出现皱纹,上三楼都要大喘气,下蹲时膝盖发出清脆的咔嚓声,熬了一次夜之后需要休息三天才能恢复,逛街不到一小时就想找地方坐下…我们往往就会感叹自己老了,再回望年少时的样子,便会有深深的失去感,从而感到失落和焦虑。

即使并不想承认衰老的事实,但身体的确在发生变化:**会逐渐失去弹性,出现色斑等老化现象;面部的骨骼和肌肉在衰老,鼻唇沟加深;新陈代谢不再像年轻时那么强悍,抵抗力也在下降;女性还会迎来绝经期,睡眠出现障碍,更容易感到疲惫和情绪变化等等。

社会时钟

社会学上有一个叫做“社会时钟”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尼斯·钮加藤提出,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指标,即什么年龄该完成哪些事情,人们都会有意无意地遵从这个节奏。它是来自社会的一种外部期待。比如30岁就应该成家立业了,比如任职三年就该升职了,它的产生,会迫使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遵循那种节奏。

人们通过和社会时钟的对照,判断自己在同龄人中的位置,当我们没有达到外部期望时,就会感到焦虑和彷徨,如果越陷越深,心态很容易崩塌。

在社会时钟的裹挟下,我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不自觉地就被年龄困住了:认为到了30岁还是没能达到别人的期待,未能赶上同龄人,就觉得自己老了,不能学习了,不该折腾了,应该求稳了,人生不过如此了…

年龄歧视

不得不承认,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在或隐性、或明显地进行年龄歧视。

比如在职场中,前段时间网络上曾经热烈讨论过一个残酷的话题——很多公司招聘时将年龄要求的上限控制在35岁,还有些公司会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那么我们35岁以后还能去做什么工作?

男女无法逃避年龄歧视的残酷性,但就结果来看,女性受到的冲击要比男性更大一些。比如+的女演员戏路变窄,角色难求。女演员一旦被贴上中年的标签,就意味着她只能演一些妈妈类的配角,而同年龄段的男演员却能在一部戏中挑大梁,甚至和二十出头的年轻女演员演偶像剧。

打破年龄焦虑,需要一份勇敢

容易有年龄焦虑的人,其实与年龄无关。只是到了一定年纪后,焦虑被激发出来。它很可能是在年轻的时候就没有稳定的自我,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

他们可能对外界声音敏感,对社会时钟认可,对“我是谁”存在疑问。

很多人都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从小灌输的传统思想**了,而留给自己的时间,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富裕。

打破年龄焦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重新认识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课题。那么,怎么才能摆脱年龄焦虑呢?这里分享几点建议。

低配生活,控制欲望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来自于不是所得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如果你出过差,就会发现,拖个箱子或者背个背包,就能到一个新地方生活了。并不要携带太多的东西。东西太多反而是一种累赘。

低配的生活,不是让你没有生活的欲望,而是不能纵欲。当我们放下对繁华奢靡的追求,放下求而不得的欲念,才能减轻身心的负担,活得自在。

有空多读书,没事多运动

柴静说:要么读书,要么运动,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养脑,运动养身。如果35岁的你依然健康美丽,精力旺盛,内心丰盈,对比25岁的迷茫,你肯定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因此,不是年龄决定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是否匹配了年龄。

试着读一些经典的或者感兴趣的书籍,从书中汲取养分、提升见识。当读得多了,内心有能量的时候,焦虑自动离你远去。

试着每周做些运动,比如跑步、跳操、走路、爬山等任何一种让你动起来的运动。当你锻炼30分钟后,那些负面情绪就会随汗水蒸发殆尽,你的精神状态也会松弛。状态好了,你自然会觉得年轻。

培养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尔·徳韦克曾提出的“成长型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能力、心智是可以改变的。而与它相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后者认为能力、心智等都是天生的,是一成不变的。

衰老不是衰败,你仍可以焕发生机。

对于不会的东西,把“你不会”,改为“我可以学”;对于没做过的事情,不要把“我不行”挂在嘴边,要说“我可以”。

无惧年龄,大胆去尝试一门新技能,体验一个新事物吧。当你一直保持成长型思维,你会发现,年轻与年龄无关,年轻是一种心态。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时区,生活的惊喜永远存在于下一秒。每一个年龄其实都是最好的年龄,只要我们懂得珍惜,学会运用,每一个年龄都有他独特的风韵。

重要的是,你不被任何声音所裹挟,一直笃定自己想要什么。稳定好自己的内核,坦然的活出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生掌控者。

end

其实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近年最受关注的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慌等情绪,都在范围内。我们学习心理学不仅是为了成为心理咨询师,更是为了可以做自己的心灵导师,自我调节。

然而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技能,不仅仅需要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心理学理论,更需要专业指导和练习。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想考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证书,欢迎你来找华东人才心理教育~

奔三奔四的女人,尽量少穿卫衣 衬衫,多穿这3件“上装”更洋气

随着秋天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长袖衣服了。对于奔三奔四的女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气质的上衣非常重要。在秋冬季节,卫衣和衬衫的搭配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但对于年龄稍长的女性来说,这样的搭配可能显得平凡而缺乏特色。为了获得更多的时尚魅力,我们建议大家尝试一些与众不同的上衣款式。本文将为大家推荐种更加...

奔三奔四的女人化妆,尽量避免这3个“误区”,会显得很“掉价”

所谓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的行为,在当今社会,前半句已经很难实现了,毕竟时代变了,即便是再好的知己好友,也很难再有古时候那种侠肝义胆的牺牲感和奉献感了。再来看看后半句,女为悦己者容,是很多女性刚陷入恋爱时期的真实写照,谁都想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在大众的面前。每个女生都想将最有魅力的一面给展示在...

向年龄焦虑说“不” “周四推理俱乐部” 四位老人神通破案

活得潇洒,对新鲜的一切抱有好奇,平均年龄七十多岁,面对疑案各显神通 月日,周四推理俱乐部 消失的子弹 新书发布会在朵云书院 举行。活动现场,陆烨华 孙沁文从推理作家的角度,与读者分享了 周四推理俱乐部 系列 的魅力。周四推理俱乐部 消失的子弹 接力出版社年月出版。周四推理俱乐部 系列是近年来英国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