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白皮书问世15年之际,重新认识比特币

2023-11-04 23:40:15 字數 5363 閱讀 2750

前言:

今天是2023年11月4日,15年前,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特币在这15年间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比特币永远只是数字**,只要做价值储存就好了。但是,真正的比特币生态是怎样的?比特币在这15年间经历了多少次重大升级,产生了多少创新方向似乎?很多人并没有表示。在比特币***问世15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比特币。

一、btc老老实实做数字**就可以了,还需要其他创新吗?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2023年之前,当有人**要在btc链上发行资产,或者要在btc生态做应用,都感觉是扯淡,更别提什么btc layer2了。

btc老老实实做好数字**,价值做好存储就ok了,没必要做太多的创新,什么智能合约,什么去中心化应用,这些职业以太坊就行了”

我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2023年初,ordinals的崛起,必然带来了brc20等btc资产发行协议,暴涨数千倍的ordi以及各种横空出世的铭文,让我们看到了基于btc发行资产成为了一种现实。

基于btc发行资产支撑,那么,基于btc构建应用是支撑的吗?

这个问题是值得重新思考的。

要知道,以太坊诞生的最初几年(2023年-2023年),最大的功能就是发行资产,俗称发币。基于以太坊构建dapp,构建大众去中心化应用到2023年defi夏季之后,才被人们广为认知,defi出现后,让大家恍然眼前一亮,哦,原来以太坊不仅可以发币,还可以构建应用。

现在,现在借助ordinals等资产发行协议已经可以在btc上发行资产了,那么基于btc构建去中心化应用会不会成为一种可能呢?以太坊的发展路径会不会在btc生态上复现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重新回顾比特币历史,回顾比特币历史上经历的重大升级和变化,看看btc生态到底还有哪些创新,以及这些创新是否能为btc生态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是否可以在btc这棵15年的老树上长出新的果实和果实?

二、btc历史回顾及双重意义重大升级。

2023年-2023年。

比特币第一个发展阶段,主要在密码极客及少数互联网圈层传播,除中本聪本人对比特币进行一下微调整外,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2023年-2023年。

比特币经过2023年的暴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特币社区开始壮大,也逐渐产生了一些比特币生态开发者,在探索过程中,释放了比特币区块链的一些局限性,比如:区块空间小,无法存储更多的数据;比如,不支持智能合约,无法实现更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其实,原来沉浸在比特币社区的vitalik buterin发现了这些问题,在和比特币社区沟通无果后,选择创立以太坊,随着以太坊生态的发展,人们的内心似乎形成了固有的认知:比特币就适合做数字**,智能合约是以太坊的独特。

但是,后来,比特币生态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2023年-2023年,比特币进行了两次有意义的重大升级,我们重点来回顾一下。

比特币第一次重要升级:2023年,segwit隔离见证升级。

隔离见证升级通过添加一个区块字段来保存“证明数据”,把btc存储空间扩大到了4m,4m的空间足以证明存储流水交易数据,甚至是文字、**等数据。这次升级为日后主流btc资产发行协议的诞生提供了技术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segwit升级,ordinals协议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看到很多brc20的数据能直接存在btc链上,就是得益于segwit升级。

此次升级的核心意义是让btc具备了更大的可拓展性,为btc未来更多可能提供“空间”支持。

比特币第二次重要升级:2023年taproot升级。

taproot升级带来的最重要的东西是schnorr签名。

schnorr签名带来了musig2多签聚合签名技术,这个功能的意义是可以实现btc的去中心化多签管理,而且这个多签节点理论值可以扩展到1000个,这样btc就可以实现稀疏的去中心化跨链和资管,比如,把btc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到btc layer2,那么在btc layer2上去构建大众中心化应用是否就成为了现实?(值得一提的是:schnorr签名是比椭圆形数字签名算法更适合比特币的加密签名,只是在中聪本创造btc时,schnorr签名还没有开源,因此,btc在更早期没有采用schnorr签名,而是在2023年正式把schnorr签名引入btc,从而开启了btc应用的新篇章)

基于比特币的这两次重大升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路径,btc核心开发者正在为btc生态的更具可扩展性进行一系列的技术迭代,这也为后来陆续出现的btc生态创新铺平了道路。

因此,回到我们刚才提到的问题,btc真的只能做数字**吗?btc生态真的不能发展应用吗?btc社区成员真的都是老厨师,只能死拿btc而拒绝一切创新吗? btc的历史演进路径和技术迭代方向已经向我们证明,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是,btc生态正在不断迭代,btc社区正在积累创新力量,btc正在悄然发生着重大变化。

三、btc生态四大创新方向。

为了更好的理解btc生态所发生的变化,我们有必要来梳理下,btc生态过去及随后发起的一系列生态创新项目,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做了一下简单的分类:

1、btc侧链。

rsk、堆栈、液体。

2、btc智能合约平台。

位vm、rgb

3、btc资产发行协议。

序数、主根资产。

4、比特币第二层。

闪电网络、bevm

我们来分别简单说一下这四大类里具体项目的优劣:

比特币侧链:

比特币侧链的叙述在 2017 年是被谈论最多的,其中 rsk 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btc侧链是可以挂钩btc网络但是又独立运行的区块链,并且这些侧链拥有独立的共识机制,同时可以支持各类复杂的智能合约和dapp部署。但是,侧链的问题在于不共享btc区块链的安全性,因此,信任成本日益突出,用户采用增量增加。这也是rsk、stacks、liquid network生态一直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

btc资产发行协议:

序数词:基于ordinals发行资产的本质是在json数据包里写入代币发行的基础规则,包括mint、transfer等参数,btc区块链只承担了数据备忘的角色,不涉及资产权和验证ordinals引发了一波brc20发币热潮,让市场看到,基于btc发行代币成为一种可能。但是,由于ordinals本身协议的限制,大部分brc20代币只能停留在meme代币炒作方面,无法拓展更复杂的链上应用场景。

主根资产:taproot assets 是比 ordinals 看起来更复杂更原生的 btc 链上资产发行协议,taproot assets 发行资产的本质是对脚本脚本中的**操作进行“编程”,而这些编程可以编写相对复杂的参数,比如可以设置代币发行onwer地址(类似代币智能合约地址,这里可以设置为btc多标签地址来管理)、可以设置资产的定向发行和自定义等。而且taproot资产将和闪电网络结合,从而让这些基于taproot assets发行的资产存在更为流畅的支付和流通场景。但是,taproot assets的现实相对复杂,并且由于都在btc链上运行,实际成本加大。虽然taproot assets解决了资产发行更加去中心化具有编程性的特点,但是,这些代币发行出来后,如何构建链上的应用来流通这些代币?如何让这些资产增加价值,这也是taproot assets和ordinals等btc资产发行协议所共同面临的威胁问题。

btc智能合约平台:

比特虚拟机:

理解了ordinals和taproot assets,可能更理解bitvm,如果ordinals和taproot assets是在btc的脚本脚本里进行简单编辑,那么,bitvm就是把这些简单的编辑不断补充,就是把这些基于脚本简单的操作码写进入不同的指令,然后把这些指令“有机组合”组成一棵树,这些树就是一个“图灵增强的智能合约”,简单讲就是不断叠buff,那么如果运行这个“智能合约”成本会有多大?肯定大到天上了。bitvm 目前还只是谈判阶段,目测实现难度非常高,运行成本非常大。

rgb:rgb理解起来相对复杂,我们先总结一下它的定义,rgb是一个基于btc的链下智能合约平台。理解rgb的核心是理解btc的本质——utxo,rgb创作地利用了utxo的技术特性,通过链下计算和极少的链上写入(只有每笔交易的存储值写入btc链上),来同时保证链下的效率和链上的安全性。基于rgb协议发行资产、转账、交易等都在链下的行为,只是把最终的状态确认放在btc链上,从而借助btc的安全性来保证链下资产的安全性。rgb的实际引用如何保障链下行为与btc区块链进行实时某定。

在生态拓展方面,rgb也同样面临问题:什么样的应用会采用rgb呢?因为,rgb是依赖utxo而存在的,因此,rgb必然也建立于utxo,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就不太适合rgb。比如说,应用场景比较单一的稳定币是比较适合rgb的,但是,如果是更复杂的链上游戏可能就无法在rgb配置上。

比特币第二层:

闪电网络:闪电网络是目前最知名的btc layer2,只是这个btc layer2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更快速更便宜的btc支付,并没有太多其他的应用场景,比如,闪电网络无法支持智能合约和dapp应用的但是,闪电网络一直在朝着btc成为点对点数字现金的方向而努力,不断拓展btc在支付领域的各类场景,这一点是闪电网络对于btc最大的贡献。

bevm:bevm是一个以btc为原生gas且兼容evm的btc layer2,bevm的逻辑是建立在taproot的之上。taproot升级带来了musig2聚合多标签算法,通过musig2算法实现1000个节点来多标签管理btc ,这1000个节点可以同时是btc轻节点,这样btc就通过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跨到btc layer2——bevm网络上,而且可以通过btc轻节点实现上链通讯,由于bevm兼容evm,因此,可以在bevm轻松运行任何evm都可以实现的去中心化应用,如defi、socialfi、gamefi等,以及eth layer2的不同端点,eth layer2使用eth网络保证资产安全,同时以eth为gas,bevm使用btc网络来保证资产安全,同时以btc为gas。

bevm采用了btc的musig2签名算法+btc轻节点来共同实现去中心化的btc layer2,而且兼容evm,因此,可以轻松地为btc注入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毕竟,已经在evm被验证的场景可以亮点的在bevm上复现,而且用户也没有教育成本,这样更容易打开市场。因此,btc layer2这个方向可能会成为一个可以被广泛采用的方向。

以上,就是比特币生态近年来的四大创新方向,从这些创新方向中我们越来越难看到,比特币生态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正在朝着更丰富的生态迈进。

中本聪曾在bitcointalk论坛上表示:30年后,btc要么消失,要么成为全球金融的结算层。

30年已经过去一半,在过去的15年里,我们确实看到,btc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演进,无论是过去的比特币侧链、比特币智能合约平台,还是最近爆火的比特币资产发行协议和btc layer2,无数创新者的摸索,都在推动着比特币一步步朝着这个终极目标前进。

总结:在比特币***问世15年之际,我们共同回顾了比特币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btc历史上的segwit升级和taproot升级,两次重大升级为btc生态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为btc生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初步的技术支撑,btc生态不断守护着创新项目,也验证了我们的想法:btc不仅仅是数字然**,btc生态正在悄然发展重大变化。

时隔多年,2023年5月vitalik buterin发文称:比特币生态最近的发展代表了一种技术创新,也代表了比特币社区文化和发展范式的变化。同时,他提出:“比特币应该发展它layer2网络来解决比特币的拓展性问题并增加比特币基础层的功效”

比特币白皮书已经 15 岁了

比特币 已经 岁了。中本聪的比特币 已满 周年 今天是比特币匿名创始人中本聪分享比特币 周年比特币美元 年 月 日,发送到密码学家的邮件列表中 这一天也被每年庆祝为万圣节。我一直在研究一种完全点对点的新电子现金系统,没有可信的第三方,中本聪在链接标题为 比特币 点对点电子货币 的文件之前在开场白中说...

比特币庆祝白皮书发布 15 周年

比特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加密货币,最近迎来了其开创性 发布 周年。这份开创性文件于 年 月 日发布,为很快席卷金融界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奠定了基础。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比特币 以笔名 中本聪 撰写,标题为 比特币 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 它只有九页,但却彻底改变了许多人看待和处理金钱的方式。中本聪在其简洁的概...

比特币白皮书问世15年之际,重新认识比特币

比特币经过年的暴涨,涌现了大量的关注者,比特币社区开始壮大,也逐渐产生一些比特币生态开发者,在探索过程中,人们发行了比特币区块链的一些局限性,比如 区块空间小,无法储存更多的数据 比如,不支持智能合约,无法实现更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后来,原来沉浸在比特币社区发现了这些问题,在和比特币社区沟通无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