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发动在即,苏联竟希望国共和谈,毛主席却态度坚决

2023-11-29 01:05:10 字數 3641 閱讀 7302

"纵使你们拥有三十万海陆空之众,但我们百万雄狮势不可挡!" 2023年,蒋介石背弃协议,挑起战乱,然而到了2023年,国民党在淮海战役接近尾声时,却节节败退,无力回天。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蒋介石的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开始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平协商”。2023年元旦,他发表了一份声明,表达了希望和谈的愿望。

然而,国民党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分治”。这个提议的真正含义,我们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在我们的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时刻,苏联却突然介入,暗示我们的解放军不要南下,同意国民党的“分治”计划……

苏联为何介入此事,而我们的伟大领袖***又是如何拒绝的呢?老蒋被迫下野:三大战役的失败导致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国民党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了困境。同时,桂系巨头李宗仁和白崇禧也不断对党内施加压力,使得党内形势变得更加紧张。

最终,老蒋不得不在2023年1月下野,李宗仁接任“**一职。

这次党内的变动对国民党具有重大意义,是其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三大战役的败北对国民党造成了重大冲击,使他们丧失了对大陆的控制权。

在政治层面,国民党陷入了混乱,各派系之间的争斗加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在外交方面,国民党的地位也受到严重挑战,国际社会对其信任和支持度大幅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李宗仁和白崇禧作为桂系的代表人物,对国民党高层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他们认为党内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和调整,以应对当前的困境。

他们不断敦促党内进行内部整顿,加强统一战线,凝聚力量,以应对共产党的崛起。

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国民党高层做出了艰难的决定。2023年1月,蒋介石被迫卸任,由李宗仁接任“**一职。

这一决定标志着国民党对大陆的统治权正式终结,国共内战的胜利者——中共开始在中国大陆建立自己的政权。解放军势如破竹,成功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国共双方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解放军的面积占据了全国总面积的27%,总人口数约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2%。

同时,解放军总兵力也达到了358万左右。

在我们的努力下,老蒋的五大嫡系部队已被我军彻底击败,他们所剩下的军队已经不足两百万。2023年1月1日,**发表新年献词,号召我们"继续革命,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2023年2月,淮海战役落下帷幕,**粟裕率领的三野与***指挥的二野迅速集结长江北岸,准备一举渡江,直取距离长江仅十公里的国民党老巢——南京,从而实现全中国的解放!

然而,就在同月的一天,**主席向总前委发来一封电报,批准了渡江计划。然而,正当总前委满怀信心,带着士气高昂的前线将士准备渡江时,**主席又发来一封电报,要求暂缓渡江!

收到**的电报后,大家心中充满了焦虑。因为目前的战士士气正高,正是进攻的最佳时机,而且再过一段时间,天气条件就不利于我们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收到了情报,老k正在加紧训练两百万的新兵,我们不能再等了。如果等到老k训练完毕,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主席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背后的原因与政治考量紧密相连。在这个时期,南京的国民党正在精心策划一场和谈大戏。

同月,李宗仁派出了和平谈判先遣团,他们的目标同样是和谈。如果我们拒绝和谈,他们很可能会把战争的责任全部推到我们身上。

因此,主席的决定是出于对这种情况的深思熟虑。

李宗仁是个狡猾的人,他一方面派使者频繁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又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和谈。就在淮海战役结束时,**收到了一封来自苏联的电报,斯大林暗示双方进行和谈,以结束内战。

但是,斯大林的暗示让***感到非常失望,他意识到他们并不是真正把我们视为盟友,而是想借此机会瓜分我国。

原文案:有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当年美苏对待朝鲜实行了南北分立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看着是像在帮助我们,但是他们的真正目的就是想从分立而治之中趁机拿到利益,从而可以控制……对此,我们的***自然是委婉地回绝了他……“自家的家务事”被“外人”插手,这自然是令人……

国民党一面大肆宣传,一面积极与我方高层接触,我党领袖***对此早已洞察。李宗仁的企图是企图阻止我方,实现他的分治主张,进而推翻蒋家统治,从而成为英雄。

不过,还有一个他心知肚明,那就是老蒋,虽然被迫下野,但不过是他的将计就计,把李宗仁作为替罪羊推上台,老蒋的目的是让李宗仁拖延时间,自己则抓紧训练那两百万的新兵,准备重新夺回政权。

长江,作为中国的天然屏障,历来被视为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在***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成功地跨越了长江,打破了人们心中的固有观念。

当时,斯大林建议中国避免挑战国民党的南京防线,但***坚决地拒绝了这一建议。他下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兵力集结起来,准备横渡长江,直捣南京。

此决定体现了***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他深信中国人民解放军定能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在百万雄师渡江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示了无比的胆识和实力。

这场胜利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胜利,更象征着中国完成了全面统一的目标。

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全国的统一。长江,这条天然的屏障曾被认为是无法跨越的阻碍,但在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下,最终被克服。

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语:**的英明决策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坚决地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的决策体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领导力。**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领袖和杰出的战略家。

他的思想和领导风格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他引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的决策和战略指导使中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大国。**强调人民的力量和创造力,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理论和思想,如群众路线、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等。

他的理论和思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引,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积极性。

过去的岁月虽然已成历史,但这个时代正是您所期待的盛世。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的壮丽诗篇

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个壮丽的场景和历史画面,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个不朽篇章。这句话是 在南京解放后写下的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的一句诗,它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个伟大的战役,被誉为渡江战役,也被称为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的第一个重...

中国英雄传奇 14岁渡江战役女英雄“马毛姐”的坚韧与荣誉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岁的马毛姐,她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军渡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我国首批 七一勋章 获得者。她的故事充满坚韧 奉献和荣誉,一直激励着我们。童年的坎坷。马毛姐,原名马三姐,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马家坝村。这个小村庄靠近长江,大多数居民以渔业为生,而...

渡江战役中最小群众英雄 14岁的马毛姐

自从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军队,一支被称为人民军队的军队,旨在为人民谋福利,依靠人民支持。这支军队中的解放军战士亲切地被称为人民子弟兵。人民军队的成立历经无数艰难困苦和战斗,最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在这个漫长的革命年代中,不仅有无数的战斗英雄,还有许多为了支援革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