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如懿传》原著 才懂阿箬为何那么恨如懿!换做是我,我也会

2023-11-17 15:50:08 字數 4842 閱讀 4422

如懿对身边的人好吗?

并不好。如懿对皇上情义最为重视,对宫中规矩也十分关心。无论谁,即使对她格外友好,只要在宫中犯了罪,她都不保护对方。

八年后,再看《如懿传》原著时,我真的认为如懿是个过于倔强、恋爱脑的男人。跟着她的男人除非洁身自好一生,但只要有一点点过错,她就不保护。她会说:“犯了错误应该受到惩罚。”

这种主子只做他们觉得正确的事情。她对自己要求很高,还对奴才施了条件。

阿箬受了跪的惩罚,只是认为阿箬是应该的。田姥姥急需要钱替女儿延续性命,如懿却根本不顾及接生婆给她的钱,非但不赏钱,反而为宫中勤俭持家,扣去半块钱。

站在如懿立场上,其作法并无不妥。但站在阿箬与田姥姥立场上,她们对如懿恨之入骨也就理所当然了。

做奴才之于深宫为何物?但就是希望有个地方可以庇护他们,可以让他们与亲人生活得更好。

如懿既能深爱着皇上,又能无比俭朴自己,但她不应该对于周围奴才的要求,毫无半点体察之意,只论规矩而不谈人情。

人人生活在一起,并非人人有情有义饮水饱,也并非人人像容佩、惢心那样只顾报恩、忠心不求主子。

阿箬对如懿是否付出了真诚?

给予了。阿箬是如懿的陪嫁丫鬟,从如懿十二岁起,她就一直陪伴在如懿身边。

如懿爱喝什么水、要什么热,谁也不比阿箬明了。如懿对皇上有好感,但不惯宣在口头上,阿箬也总会别出心裁地将如懿的想法向皇上诉说。

特别是当其他人都不看好如懿时阿箬就特别生气。她多数情况下都是最先出言回击。

蠢归蠢,没规矩算没规矩,可她对如懿是有着一份真心的。

其中就有她对莲心的出言挖苦。

从如懿看来,阿箬正替自己招祸上身。从阿箬的视角来看,却是莲心曾嘲笑如懿,自己要为如懿回击。

但是如懿自始至终都只是想着整治阿箬和让阿箬也受点教训,可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么冷言冷语和疾言厉色对那些想为自己辩护的奴才们又何尝不觉得凉薄呢。

你的初心不重要,你为我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犯了规矩,你但凡犯了规矩,你对我多好都没用。

阿箬横行霸道与如懿有关?

有。如懿也曾骄横霸道、伶牙俐齿,根本不知隐忍。因她而生,身边大丫鬟阿箬天生亦骄纵霸道、不知隐忍。

可待弘历即位后,如懿却大为改观。对这一转变,如懿心知肚明,但阿箬并未立刻理解。

和所有普通丫鬟一样,她也很期待主子的宠爱和主子的荣宠。

然而进宫后,如懿却彻底改观。她开始忍气吞声,也开始将自己低至尘埃之中,她不愿争宠、荣宠很重,她只要求与皇上两情相悦、感情深厚。

原著中,阿箬不只一次与如懿商量,希望如懿能想方设法讨皇上欢心,获得皇上宠幸,使如懿能够很好的管理好宫中身份。

然而如懿却偏偏厌恶,非但没有认为阿箬干得好,还认为阿箬过于锋芒毕露,已不再适合宫中居住。

其实真正不合宫中的并非阿箬而是阿箬本人。

如懿从来没有想过保护好自己旁边的奴才。

一宫女子,不思争宠、处心积虑地为自己设计。而且只求爱。

她能有情饮水饱却又有奴才在旁?

在《如懿传》原著中,如懿不时顶撞皇上,她甘愿豁出自己的位置,甚至豁出自己的生命。但是跟在她身后的奴才又该何去何从呢?

她可是替这些人着想的。

阿箬将莲心挖苦一番,遭到慧贵妃的罚跪。暴雨倾盆,阿箬有多么凄惨,自己咎由自取也无可厚非。但身为阿箬主子的如懿难道真的一点方法也不应该想到吗?就算她什么也不想要,当她知道阿箬最初的想法就是为自己出气时,也可以给阿箬一点点安慰。

根本不是。她首先想到的是要将阿箬送回宫中。

惢心为自己摔断了腿,心事亦然,急忙将惢心送回宫中。

如懿从来没有想过保护他的奴才们,而在她保护不了他的奴才们时,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送出皇宫。

如此美好,对惢心而言,也算美好。因惢心有了多情守候的江与彬。但对阿箬而言,如此美好却并非自己所愿。自己的阿玛刚刚有起复归,也想好好追随如懿以出人头地过上好日子。

但如懿却根本不念旧爱,想将其彻底赶出皇宫。她怎么舍得。

当人们将自己所设想的美好,强压在他人身上时,哪怕这种美好是真实的美好,那对彼此来说,就不成其为美好。

八年后,当我再次阅读《如懿传》时,竟一次又一次地感叹如懿固执己见。

无论是对待皇帝还是阿箬都不例外,其中也有自己对待凌云彻和海兰的一面。她都只是执着于内心所想,而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人是什么滋味。

她将所感受到的美好,给予了他人,但从没有想过他人觉没有感觉到这就是美好。

她自认为对皇上诚惶诚恐,所以什么事都顶着皇上。但对皇帝来说,他希望自己是个顺从的女王。

她自认为对阿箬不错,便要将阿箬送出皇宫,但在阿箬看来,自己入宫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

对于海兰与凌云彻来说,两人纯粹是为她而活,她只顾自己的爱,全然不顾二人的心情。

情深的人,多半是自私的。在她只顾感情的时候,对旁人自然也就很少注意。

如懿今生,只是感觉到了爱,便甜蜜无比,事实上,对多数深宫的女子而言,过好自己的生活,活得更多、更精彩,是终极的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的并不是阿箬而是如懿。

若是如懿一心只想好好过日子,不苛求爱,只为了自己、为了家族、为了周围奴才寻求安生之所、为了更美好的生活,那她与阿箬之间,就不相悖了。

老实说,如懿对于自己周围的奴才来说,都是不友好的。

如懿终因情断发自戕身亡。

她断了头发,却想起了家族、儿女、身边那些依附在她身上的奴才。

她全然不顾。

死后身旁的奴才只是风里的浮萍。她在世时严格按照宫规行事,为皇上一直勤俭持家,奴才并不过分荣华富贵。她死心塌地,不曾对这些奴才有意,只听之任之。

千万别以为容佩殉主是多么忠诚。皇宫里奴才们只想要一个安身之所,只想要主子们宠爱他们,他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一点。不是人人都如容佩了无牵挂,不是人人都跟如懿一样,有情饮水饱。

深宫中多数奴才都和阿箬一样期待主子的宠幸和生活。

遗憾的是他们跟踪的是错误的对象。

阿箬卖主求荣、田姥姥诬陷等行为揭示出人性中**之处以及人类相处之道。

看不惯阿箬就更加看不上田姥姥了。

她们都可归为“坏人”那种人。她们的所作所为,都清楚地显示出人性中的**:为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死活。

然而她们出卖如懿也透露出人们相处很实际的两点:

一是让他人有别于自己。

实则阿箬所起之心,浣碧亦有之。但是甄嬛却不怎样对待浣碧,没想到会将浣碧赶出皇宫。不仅是因为浣碧是姐姐,还因为,她让浣碧和自己不一样。

浣碧多年来一直跟随在她身边,两人感情深厚。浣碧踏上“歧途”之时,甄嬛并没选择冷言冷语或者将浣碧逐出皇宫。但,与浣碧申述利弊得失,亦表明情分所在。若浣碧真想娶皇上为妻,而且很执着,凭着甄嬛性格,就答应并支持了。

但如懿却不愿意。

她认为深宫不合阿箬的心意,无论阿箬是否愿意,都要将阿箬送入宫中。

其实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并不盲目的总以为我在为你好,甚至在父母子女的关系中。你需要更多地去想自己给了对方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否就是他所需要的。

不信的话,与其固执己见,倒不如将选择权让给彼此。

二是给予周围人更多真正的利益。

其实那就是我颠颠撞撞就知道了。说穿了,这是一句很俗的名言:自古情深留不得,只有套路得民心。

特别是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朋友、爱人、亦或家长,真诚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有时真诚,却不容易被人体察到。遇到这类情况,就应该给予周围人真正的利益。

如懿父母双亡,皆因落魄。如懿之子,亦因生活困苦。如懿周围之人嬿心断腿,容佩牺牲主,他人之人亦如浮萍。

如懿真真正正的为自己周围的人带来太少利益。

她似乎是最真诚的人,但她的真诚,只有爱情至上的人才能彻底体察。

阿箬和魏嬿婉属于同一个类型,她们只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懿传》中魏嬿婉的结局很惨,但《延禧攻略》中魏嬿婉如此巴结帝王,如此想过上好日子却很成功。

媚上、争宠果真纯属恶事?

深宫中,阿箬一直劝如懿争个你死我活、媚个不停,其实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深宫中的女子,本是靠帝王的宠爱而生活。

恩宠多多,周围的百姓,上有老父母、下有小奴才,才会有较好的出口。

甄嬛争宠,有什么不好?

她没有争宠又怎么会有最终的归宿。父母亲人甚至从周围奴才那里得到了好处。

如懿只要求保有本心是否一定正确?

她留住本心,重新审视自己周围的人们,下场并不理想。

现在一遍又一遍的念着阿箬的故事,对此人并不是很喜欢,甚至是很讨厌,然而却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讨厌如懿的错误。

她与如懿本是两类人。

不相容是不可避免的。

九义人 读懂原著吴廉的结局,才明白蔺如兰之死有多冤

吴廉结局。吴廉原本是被单独关押的,后来俞大人收到了王妃的信,于是把吴廉和抢劫杀人的凶犯一起关在了一起。不过几天后就毫无踪影了。俞大人对于失去扳倒前任知府李大人的机会感到遗憾。这个 的恶魔伤害了二十三名无辜女子,最终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吴廉的外貌如同娇嫩的花瓣,细腻,脸庞洁白如墨。他这样的外貌在重刑犯...

《如懿传》原著 “太监”进忠和魏嬿婉竟然有个孩子,不可思议!

魏嬿婉原是侍卫凌云彻的青梅竹马,可是她最终谈恋荣华富贵,不甘心做一个小小宫女,于是,她搭上了皇帝身边的大太监进忠的路子。在大雨中,魏嬿婉拽住进忠的衣角,跪倒在地,梨花带雨地恳求他,进忠公公,求您疼我,让我赌一回吧。这美人面加上娇柔的哭诉,任谁都受不了。在进忠的扶持下,魏嬿婉成功的成为了皇帝的嫔妃。可...

《如懿传》原著“十年生六子”的魏嬿婉 她为了争宠,到底有多狠

孝仪纯皇后是魏佳氏,出身于汉军正黄旗的包衣,她是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的亲生母亲,也是承恩公魏清泰的女儿。从乾隆的第二十一年到第三十一年,他为乾隆诞下了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是关于魏佳氏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历史记载。她是一个出身名门 有远大抱负而又充满才情的女词人,但在她的词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