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系列 石油人民币

2023-11-02 19:44:25 字數 6535 閱讀 5334

在中东地区战火纷飞的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进行大宗**交易的“石油人民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近些年来不遗余力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人民币可以在国际上买到我们需要的物品,即全球主要商品的交易可以用人民计价和结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石油——作为全球“工业的血液”——毫无疑问成为了头号抓手。

介绍“石油人民币”的发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石油美元”的历史背景。(这段历史过于有名,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我们都知道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了全球的“中心货币”,作为全球各个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挂钩**。

而2023年,美国再也支撑不住美元与**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为了保证美元仍然保持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美国找上了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沙特。

于是美国和沙特两国就签订了“石油美元”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沙特保证本国出口的所有石油以美元定价和结算;同时沙特需承诺所有美元的盈余都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且沙特应游说opec成员国也绑定美元;美国保证向沙特提供国防安全(主要对抗:1. 苏联扩张带来的威胁,2. 统治约旦和统治伊拉克的哈希姆王室势力的攻击, 3. 伊朗什叶派穆斯林对沙特逊尼派的冲击)。也就是后来大家说的“石油换安全”。

注,实际上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沙特的石油还是美国的石油公司探明的。沙特阿美的前身是成立于2023年的阿美石油公司(aramco),是一家由四家石油巨头持股的美国公司。)

与十九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类似,在脱离了与**的联接后,“美元”在“石油”的加持下,快速完善了全球“美元-石油”的现货和**市场,并依靠美国“军工复合体”+“金融”的优势,在全球形成了——中东提供油气资源、亚非拉提供上游矿产资源、欧日韩负责生产制造加工、欧美为代表的消费国提供美元、美国提供“美债”系统和“金融投资”系统**美元——这样一条完整的全球经济流动闭环。

这一经济闭环完美的延长了“美元”的生命周期长达几十年。并且,在惯性的作用下,牢不可破。

若不是后来作为替代“日韩”、“四小龙”制造业的中国发展过快,且脱离了欧美的控制,以上这一完美的“美元-石油”闭环还不会这么早的就出现裂痕。

当前我国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家,仅次于美国。

自加入wto以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工厂,石油的年消耗量从2023年的22亿吨增长至2023年的66亿吨,翻了两翻。

而这期间,我国的石油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2023年时期,我国仅有26%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补充。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变为了69%,也就是说,我国当前的**需求严重依赖进口。

同期,美国作为**第一大消耗国家,自2023年“页岩油(气)革命”后,已经可以大规模量产页岩油和页岩气。甚至在2023年后,美国已经可以对外出口页岩油、页岩气(主要是页岩气。**方面还是相对短缺)。

自从美国的**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后,opec国家的**出口就主要供给欧洲和亚洲使用。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以及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的主要进口来自于俄罗斯和中东国家。

如上图所示:

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数量常年增长。

2023年后,沙特成为了我国第一大**进口国,略高于俄罗斯。当然,沙特本身就是全世界**储量最大的国家。

伊朗作为我国前十大**进口国之一,在2023年受美国制裁切断其**出口后,伊朗出**国的**绕道马来西亚进入我国。这也是为什么马来西亚近两年对我国的出口量暴增的原因。(马来西亚不是主要产油国家)

其他中东国家,如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等,近年来出**国的**量也逐年增加。

安哥拉是我国在非洲地区重要的**出口国家。安哥拉的**基本全部出**国。为加强与安哥拉的合作关系,我国还向安哥拉提供了各类贷款以帮助其发展国内经济建设。

概括来说,我国石油进口**的现状为:

进口总量全球第一高度依赖进口,且依赖度仍在增加。进口风险有一定的分散,不会过度依赖某个国家。首先,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第一大**进口国,不能、也不应该在这一核心战略资源的进口上,对另一国家(美国)的主权信用货币(美元)有过高的依赖。

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购买国),理论上来说,即使不能左右该产品的**和结算方式,也至少应该有一定的影响。

然而,实际上,我国直到2023年正式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后,人民币才开始逐步的参与到全球**市场中来。

其次,石油作为“工业血液”,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占比最大,也最为重要。以石油**为切入点,可以很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再次,虽然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但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全世界都在想办法“去美元化”。

美元霸权在过去几十年里确实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一些国家的发展,也给国际金融领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譬如2023年,依靠美元在全球货币市场的霸权地位,收割了多个东南亚制造业国家。

譬如2023年美国自身的“次贷危机”由美元传导到国际,造成了全球的金融衰退。

譬如为制裁伊朗、委内瑞拉,限制对其开放swift系统,对伊朗、委内瑞拉的国内经济打击严重。

去美元化”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被广泛讨论。sdr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国际上对“去美元中心化”的一次尝试。包括后面欧元区的建立,也是对全球美元霸权发起的挑战。

在石油**领域,实际上也长期存在“去美元化”:被制裁的伊朗、俄罗斯都在积极寻求美元之外的替代方案,沙特、阿曼等国家也在小范围的尝试使用本币进行结算。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发展“使用人民币对**进行结算”,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与“石油美元”不同,中国推动“石油人民币”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能用人民币在国际上方便的买到**产品。

我国自始至终认为,全球各个主权国家是平等的,国家与国家直接的合作应当是互惠互利的。

以人民币结算**,最主要是为了摆脱美元结算的“火耗费”,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减少美元霸权的剥削。

如果用更具体的语言来描述,**我们追求的是“石油以人民币结算”,而不是如“石油美元”一样,带有“军火保护费”性质的霸权货币。**也不是——“美元结算石油,产油国使用美元购买美债,美国向产油国输出国防安全(军事基地)”—这样的形式。

我们希望我国用人民币可以直接购买到**。同时,如果其他国家愿意,我们也欢迎他们使用人民币结算**。

这大概就是我国发展“石油人民币”的最终目标,也是其最终形态。

近年来,为了匹配我国快速崛起的经济,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并且积极地寻求扩大人民币在石油**领域的结算份额。

首先,与各个石油输出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比如与俄罗斯、沙特、伊朗、安哥拉等国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国家开始尝试、或者接受以人民币作为石油结算的货币,在双边**中也增加人民币结算的比例。

其次,建立并完善石油人民币的结算体系。

2023年上线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并在2023年更新上线二期。这为全球各项商贸活动(包括石油**)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金融基建的一部分)。

2023年,我国建立了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石油**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并于2023年,于该**交易所发布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该**的发布,填补了整个亚洲能源**交易的空白,也在现货的基础上,给石油**的交易提供了人民币交易和结算的场所。这一举措不仅增加了中国对石油定价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在石油**结算中的应用。

再次,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要知道,如果想让全球其他国家积极的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我国需要对人民币的“**提供合理有效的渠道。

这个渠道可以是: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可以是投资中国的金融市场并获利,更可以是储存并获得利息。

如果货币不能换取物品、或者保值增值,那么货币就是一堆没有用处的白纸。

为了让其他国家(比如**出口国)愿意持有并使用人民币,我国**在这些年里也在积极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譬如开放a股,开放“合格境外投资者”,开放债券市场,并且增加香港作为“金融中间站”的价值。

这些动作逐步解决了人民币的使用、消耗、回流的问题,减少了其他国家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疑虑,为我国“石油人民币”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交易所发起设立的、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国际交易场所。

2023年11月6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注册于中国(上海)自由**试验区,开始筹备发布中国版的人民币计价的***

2023年2月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经过周密准备,中国版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将于3月26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人民币***上市后不到1个月,其成交就已经超过了迪拜***

3个月以后,主力合约的成交规模已经仅次于wti和brent两大***成为亚洲及中东地区最大的***市场。

2023年3月,人民币***在亚洲时段交易量与wti和brent相当。

至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亚洲的**定价中心,与两大国际***市场高度融合,中国***已具有一定的国际定价权。

世界公认两大**市场中心——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其对应的 wti 和 brent 定价基准,牢牢掌握着全球**市场的定价。)

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之前,亚洲地区的***定价不得不绕道欧洲或者北美市场。亚洲一些主要的**交易商(或者采购者)不得不在伦敦和纽约市场交易***以进行套期保值等活动,避免实际生产受到**波动的影响。

然而,北美市场与欧洲市场的**变动不能百分之百代表亚洲地区的石油供需情况,因此亚洲的**交易商们的实际风险会更大。

2023年的“**宝事件”——便是亚洲地区参与北美***市场面临巨大风险的例子:

202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短期经济冲击等综合因素影响,国际商品市场波动剧烈。

美国时间2023年4月20日,wti**5月**合约官方结算价为美元/桶,客户和中国银行都蒙受了巨大损失,实际亏损金额超过90亿元人民币。

虽然有机构操作的问题,但如果是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则不会发生这类风险事件。

上海***的推出,不仅有利于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减少单一石油美元计价的风险,也有助于稳定亚洲地区的**供需平衡以及***更可以帮助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当前,“石油人民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自2023年,我国正式提出并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在跨境**和跨境投资活动中,人民币的使用占比逐年上升。

在石油**领域也一样,我国近些年来一直积极主动的推动使用人民币结算**。当前我国已经与多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国家也开始逐步接受以人民币作为石油结算的货币(大部分仅为试点,少部分国家大范围使用人民币结算,比如俄罗斯)。

相信未来,在现货市场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并且逐步扩大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数额。

同时,在**市场上,上海能源交易中心推出的石油**,也将继续在亚洲地区稳定发挥作用,加强人民币在石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石油**结算中的应用。

虽然目前,人民币在石油**中的结算比例还不是很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国际市场对多元化货币结算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人民币”在未来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人民币已成为诸多阿拉伯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新选择,这也将为“石油人民币”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 新变化

央视网。央视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 月日 发布 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报告显示,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 新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万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货物 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例为. 年 月,人...

国内原油期货上市,人民币国际化一小步

导语 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崛起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而中国 的上市更是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标志着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推动人民币在国际 中的地位提升。本文将 中国 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正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舞台上迅速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

国际化货币计价策略下,人民币该怎么选择?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了形 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激烈。再加上年,中国在gdp生产总值 国际 总额及外汇储备总额等宏观指标方面,再次表现出了不俗的成绩。这桩桩件件都无可置疑 中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国际地位,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却与中国作为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