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得不断地说,说我自己”。读汪曾祺《葡萄上的轻粉》有感

2023-11-17 10:40:24 字數 3036 閱讀 4250

#金秋**动态创作节#

痛苦的是找不到合适的话。在于辞不达意。”汪曾祺《葡萄上的轻粉》2023年5月22日,汪曾祺回信同乡朱奎元,信中叙述了自己的近况:“我已经够忙了,但我还要找点事情忙忙。我起始帮一个人编一个报,参与筹谋一切。我的**一般人不易懂〔……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当年汪曾祺先生于2023年5月18日发表在《云南***文艺”版面上的,一篇“不易懂”的文章——《葡萄上的轻粉》。摘录文章部分内容如下:

你在干什么,仅向草丛里的黑暗深处看,又把烟喷在你所看的地方?跟别人在一起而沉默至一吾灵伪。’

你看这种豆子,野生的,春天开的花是深紫色的,样子像麝香豌豆,整个的花还不及麝香豌豆一个瓣子大,它的卷须也就像一根须发。……

你的话把我仅有的一点植物学兴趣整个打消了!你看了半天豆子,就在半天当中已经有多少豆子在你眼前挣破荚子撒在地里了!’”

说句实话,这篇**我是看了几遍都无法看透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整篇都是自顾自地对话,是一种典型的意识流作品。不过,读不懂没关系,我试图从年轻时汪曾祺的经历入手,看看这样是否能够解析这篇文章。

汪老在《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中,写他在西南联大时期的一段学习生活,其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在西南联大时,我接受了各式各样的思想影响,读的书很乱,读了不少西方现代派作品。我在大学一二年级写的那些东西,很不好懂,它们都没有保留下来。比如那时我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所有的东边都是西边的东边。’这是什么东西呢?这是观念的游戏。我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搞创作,是从写诗起步的。一开始总喜欢追求新奇的、抽象的、晦涩的意境,有点‘朦胧’。我们的同学中有人称我为‘写那种别人不懂,他自己也不懂的诗的人’。大学二年级以后,受了西班牙作家阿左林的影响,写了一些很轻淡的小品文。有一个时期很喜爱“a.纪德”的作品,成天挟着一本纪德的书坐茶馆。那时萨特的书已经介绍进来了,我也读了一两本关于存在主义的书。虽然似懂不懂,但是思想上是受了影响的。[《美学感情的需要和社会效果》1983]”。

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看出端倪,显然,《葡萄上的轻粉》正与汪曾祺同时期阅读的法国作家纪德的《纳蕤思解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纳蕤思是一个古希腊的美少年,临水照影,爱上水中之自己,无法自拔,死后化为水仙。纪德在《纳蕤思解说》中借用这个希腊神话来阐述“象征”的概念,他指出:“象征的唯一的职分是显示‘真理’。它唯一的过失:偏重自己。”

我们再来看汪曾祺在**中所写,“一切都是述说自己,水,神,你说了些什么?”以及“所以我得不断的说,说我自己”,“每个人都为自己,自己存在于感受,河存在于水”等言论,从中可以看出纳蕤思的影子。

虽然《葡萄上的轻粉》并非每一句话都符合《纳蕤思解说》,但其启发之源是无疑的。也就是说,阅读后者可以大致理解前者是如何构思的。

在这篇**中,文字是有隐喻的,像是纪徳笔下的古希腊美少年纳蕤思那样,《葡萄上的轻粉》中隐藏着的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却不是纳蕤思似的孤芳自赏,但如他一样的难以自拔。

2023年正是动荡不安的岁月,年轻的汪曾祺面对未来难免陷入困惑、痛苦、惆怅之中。他在思索和寻找着“存在”的问题,“自我”的问题,而何去何从的哲思就隐藏在这样不着边际对话中。

人总有诉说自己的欲望,有时说给别人听,有时说给自己听,有时跟树说,有时跟草说,有时跟葡萄上的轻粉说。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欢悦,有时是嘲讽。

对于其作品中的“嘲讽”质素,汪曾祺晚年在《两栖杂述》中有过追忆和解释:“我在旧社会,因为生活的穷困和卑屈,对于现实不满而又找不到出路,又读了一些西方的现代派的作品,对于生活形成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尖刻、嘲弄、玩世不恭的态度。这在我的一些作品里也有所流露。”

如此,在细读这篇《葡萄上的轻粉》的时候,我发现,不易懂的对话是因为作者根本没想让你明明白白地看懂,因为里面包含了其本人太多的情绪与思索。

与其说这是一篇**,其实不如说是作者的自白,“所以我得不断的说,说我自己”,说那个时代所有人内心的苦闷与彷徨,悲伤与忧虑,纠缠与挣扎,迷惘与无奈,希望与期盼。而这,就是《葡萄上的轻粉》要说的故事。

早年汪曾祺在大学时期写过不少作品,而唯独这篇**比较晦涩难懂。在《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中,汪老写道:

沈先生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内容早已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这一段叙述中,汪老提及的“内容早已忘记干净”的**,或许就是这篇《葡萄上的轻粉》。而正应该是沈从文先生的那句话点醒了汪曾祺——对话要贴合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而非一味地展示作者的才华。从那以后,汪曾祺的文字愈发自然流畅、人间烟火气息愈加浓厚起来。

文章很枯燥,感谢您看到这里。

本文中一直提及到《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这本书本人一直珍藏在手,闲来无事就喜欢翻翻看看。

此书从汪老的童年一直到老年;从高邮一路到昆明,到上海,到北京等等。书中不但有汪老的自述,还有他多年集成的名篇佳作,可以说,拥有这本书,就等于穿越历史时空与汪老同行。这对于喜爱汪老作品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这里郑重向您推荐——《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这是一部纪录“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人生自传与文学自传,可谓经典中的经典!

记者节,说说我们自己!

大众网记者 王艳 汤淼 烟台报道。月日,是第个记者节,在这个普通又特别的日子,我们决定给自己一个福利 登一次头条。在你的印象中,记者是什么样的呢?是身扛长枪短炮的 大力士 是上得了山 下得了海的 superman 是为民解难的 正义之神 是妙笔生花的 神奇马良 是能见到 名人 的 特殊者 这是我们,...

陈奕天说万圣节我就COS我自己

陈奕天 万圣节,我就cos我自己陈奕天,一位在电影 电视 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艺人,即将到来的万圣节他选择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方式庆祝,他决定cosplay自己。这一举动无疑展现了他的自信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万圣节,陈奕天选择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庆祝。他发动态 我决定万圣节cos我自...

莫言说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怀念过去的我们。”

莫言说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怀念过去的我们。这句话,是著名作家莫言以一种淡然的口吻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在他眼中,现在的自己虽然有着种种成长与改变,但内心依然怀念着那段过去的时光。那么,这份感慨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解读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并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探寻人生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