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读完《我与地坛》,我的眼泪不值钱

2023-11-27 09:25:13 字數 1316 閱讀 6398

那年第一次在课本上读到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只是单纯的觉得他就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作家,有些悲伤,从没想过要去主动读他的书。

而点开《我与地坛》,也是因为它在微信读书中被称为神作,与《明朝那些事儿》、《道德经》等并称的神作。

开篇就被史铁生那优雅又细腻的文笔吸引了,史铁生的文字实在是太有力量了,特别是母亲离世后,作者后知后觉的许多感悟,让本来就有点鼻塞的我哽咽的不能呼吸,啜不能寐就一口气读完了。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中年的遗憾往往来自因为年少的无知,史铁生也没有例外。史铁生在文中写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写自己的坏情绪,但传递给我们的却是要好好活下去的力量。

莫言曾说:“中国作协如果只能养一个人,那史铁生就足够了!”史铁生的文字更多的是向内探索,他的思考和经历呈现出的关于生与死的哲学,以及人生的意义等问题,也让今天的我们陷入沉思。

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儿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儿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感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我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欲望说到底是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想要就要先接受再改变,接受当下的自己,接受自己现状。用现在很火的一句话说就是“你接纳什么,什么就消失。”

“接受”,接受天命的限制。(达摩的面壁是不是这样呢?)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哭和喊都是要逃离它,怒和骂都是要逃离它,恭维和跪拜还是想逃离它。

苦难照亮前行路,不停的写,厚着脸皮往作家群里凑,史铁生给自己来了一场超成功的反转,认清这个世界,然后好好爱它,好好活着。

这本书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性,它带给我们的力量我无法用更多的文字表达,如果你处于低谷期,感到困顿焦躁,请读一读它吧,相信我,它能给你很大的力量。

读《我与地坛》,读懂一位母亲浓浓的爱

昨天早上,周一,在通勤地铁上。翻开了我与地坛。两年前翻译过其中一篇文章,在史铁生的细腻描述中,翻译时泣不成声。再次翻开这本书时,我已经成了一个大人,忙碌的工作 生活,装模作样地成了一个成年人,一个整日忙碌的打工人。虽然我对很多事情感知已没有那么细腻,但是这篇文章还是轻而易举打动了我。背影是初一语文书...

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之《记忆与印象2》,学习孙姨的乐观与坚强

作者史铁生在 记忆与印象 里回忆了儿时的伙伴八子,珊珊 小恒等人,还有孙姨和梅娘,m的故事,b老师,庄子以及老海棠树和奶奶。其中讲到孙姨的故事,最是震撼人心。当时作者住在医院,寸步难行,每天唯有两个盼望,一是死,一是同学们来看望他,同学们为了激励作者好好活下去,和他说起了孙姨的故事。孙姨是一个特棒的...

眼泪与欢笑的交织 讲述我们身边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眼泪与欢笑是两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元素。它们犹如阳光与雨露,交织在我们的生活中,塑造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这篇文章,就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个充满眼泪与欢笑的世界,聆听那些真实感人的故事。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眼泪。眼泪,是我们在面对挫折 痛苦和失落时的一种自然流露。它代表了我们对现实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