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 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可明显降低多重健康风险

2023-11-07 23:00:41 字數 1136 閱讀 6203

11月4日,第20届北京论坛期间,北京大学和能源**会共同主办发布会,发布了题为《基于健康保护的空气质量标准体系——科学认知、标准制定和管理策略》的项目旗舰报告。

报告显示,最新科学证据表明,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空气污染物的短期和长期暴露不仅会引发公认的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也会对内分泌系统、生育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超额死亡风险,而且对幼儿、孕妇、老年人等易感人群的影响更加明显。

基于京津冀地区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利用本土证据进一步明确了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之间的关联;提出pm2.5的化学成分对不同健康结局的复杂影响。此外,空气质量改善,尤其在重污染期间的预警应急和健康提示明显降低了过早死亡和致病率等多重健康结局风险。

大气环境基准,即通过环境空气污染物暴露与健康影响之间的定量关系来识别健康风险的最低阈值,是国际上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和控制空气污染的重要科学依据。报告认为,我国大气基准研究发展较晚,未来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际已有的基准研究和制定体系,建立基于本土队列研究的高质量暴露反应关系,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环境基准。

研究认为,实行更加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带来的健康收益远高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成本。经保守估计,提高空气质量标准到世界领先水平(即who第四阶段it4或aqg2021)的减排直接总成本为1.71万亿人民币(1.23万亿至1.94万亿),远低于空气质量改善清洁情景所带来的健康效益(3.1万亿至4.2万亿)。

多位专家认为,中国的空气质量标准亟待修订。“标准及时修订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个努力的目标,以更大程度保护公众健康,所以要提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开展研究并及时启动修订程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表示。“中国经历大气治理的**十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我们相信,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用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化。”能源**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称。

据悉,该项目汇总了项目各课题组的多项关键研究成果,从“科学认知”、“标准制定”、“管理策略”三个维度,梳理了我国空气质量标准所具备的工作基础,分析了科研、管理等方面潜在的不足和问题,旨在为决策部门提供基于科学证据的参考。

**:北京**客户端 实习记者 张悦

丰台全力应对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受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污染传输影响,月日时至月日时北京市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为有效应对连日来的空气重污染天气,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丰台区各部门 各街镇及时应对 迅速出击,区生态环境局 区环卫中心等部门开展夜间执法检查和道路清扫保洁 各街镇主要 管 领导现场带队,对辖区施工工地扬尘管控 背街...

应对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平谷这样“出招”

月日时至月日时。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平谷区严阵以待。筑牢防线。全力以赴开展。空气重污染应急应对工作。严密部署,高频调度。召开调度会,靠前部署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对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应急应对进行再强调 再部署,聚焦短板弱项 重点难点,多次通过工作群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提示预警。政策引领,机制保障...

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拟优化 PM2 5或成唯一预警指标

生态环境部近日起草了 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与以往的 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 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重污染天气应急仅针对pm.污染过程,不再以空气质量指数 aqi指数 为预警指标。因沙尘 山火 局地扬沙 境外传输等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气,不纳入预警应急范畴。图为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