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夯實“雲網智安”底座能力 中企通訊大模型構建進行時

2023-07-26 21:58:49 字數 4204 閱讀 6686

c114訊 7月24日訊息(艾斯)“百模大戰”成了2023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 2023)的關鍵詞。的確,自年初以來,chatgpt引爆新一輪機器學習革命,ai大模型持續演進。在剛剛落幕的waic上,眾多海內外大模型先後亮相,從而使整個行業對ai的關注度再上乙個新台階。同樣在這場盛會上,中信集團舉辦了ai+產融協同發展論壇,並發布《人工智慧十大發展趨勢》。

繼去年首次參加waic之後,在中信集團的統一部署和規劃下,中信國際電訊攜旗下澳門電訊ctm、中信國際電訊cpc、中企通訊等多家子公司,再次參與此次盛會,並整體出現在中信集團的“網路強國區”。其中,在本次中信國際電訊展區的智賦“一帶一路”展示中,詳細呈現了中信國際電訊cpc和中企通訊通過“雲網智安”數位化底座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所取得的成果。

夯實“雲網智安”底座

“一帶一路”沿線資源完備

作為中信國際電訊旗下的一站式ict服務提供商,中企通訊對於“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開拓,可以追溯到“十一五”中旬,從最初相對簡單的“連線”業務到如今通過“雲網智安”策略滿足全球企業對數位化轉型的爆發性需求,可以說,這家以國際業務見長、背靠中信國際電訊龐大且深厚資源的ict企業,在幫助海內外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的落地過程中正愈發游刃有餘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通過全球一體化運營平台,構建雲網融合架構以及智慧型算網大腦,中信國際電訊在智賦“一帶一路”方面已經形成了覆蓋全球的優質資源。據悉,目前,中企通訊及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協同集團與夥伴資源,在全球五大洲部署了160+個網路據點、 60+個sd-wan服務節點、30+座資料中心、21座雲平台和3個全天候運作的安全運營中心(socs),為3000多家跨國企業、4萬多家當地企業客戶、2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

中信國際電訊cpc及中企通訊在原有“雲網安”業務之上深入疊加“智”的能力,這便是其“雲網智安”一體化平台體系的完整構成。中企通訊首席副總裁駱嘉釗在waic 2023期間接受c114採訪時表示,“智”是中企通訊“雲網智安”一體化賦能平台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智慧型化方面,我們一開始的目非常樸素簡單,就是為了提公升客戶的滿意度。不過,從‘十二五’一直到現在‘十四五’,我們的智慧型化能力一直在不斷提公升,包括從一開始的檢查網路是否存在異常的智慧型化分析,到按照客戶業務需求進行沙盤演練從而明確網路部署需求,再到我們在waic展出的‘ar+ai’這樣成熟落地的智慧型化運維服務應用。現在我們的智慧型化技術不僅能夠幫助客戶降低運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並且還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

在waic現場我們留意到,中企通訊此次展示的“元宇宙多人協作平台-ar互動場景”方案,將數字創新技術與企業實際業務相融合,通過xr技術與ai技術對物理空間進行掃瞄、對映與增強,疊加數字空間,打造企業智慧型化數字空間與商業作業系統,通過在虛擬世界的分析、關聯、模擬與強化,來優化現實世界的效率。駱嘉釗對此介紹到,這一“ar+ai”解決方案是中企通訊已經實際商用的技術應用,現場人員在佩戴ar眼鏡後,遠端的技術專家可通過自身佩戴的ar眼鏡檢視到現場人員所能看到的實況,其中不僅包括現場環境情況,還能夠將產品零部件的相關技術引數的實時執行數字展示出來,從而使對方獲得操作指導意見,這對於降低企業運維成本的效果已經得到了實際驗證。

關於行業大模型構建

為何從通用走向專用

事實上,在ai技術方面,中企通訊的謀劃布局也由來已久。中企通訊資料科學與創新總監詹東東告訴c114,早在2023年,公司就開始構建資料科學與創新團隊,現在整個團隊的人員在不斷增加,並且廣泛分布在成都、上海、廣州和香港等多個區域。在人員能力方面,其中不僅包含資料科學構建演算法,同時還有計算機視覺、nlp自然語言處理以及ai平台構建、區塊鏈等,中企通訊積極融合所有這些創新技術後,推出了行業前瞻的ict-miind (ict-智賦 )策略與一系列面向未來的智慧型化解決方案和服務,智賦千行百業。

近期chatgpt熱潮來襲,大模型的能力湧現,大量ai應用爆發。在詹東東看來,本輪ai大模型的爆發建立在三個基礎層面之上,一是演算法的成熟度越來越高,二是資料的質量越來越高,三是算力在不斷迭代。中企通訊在大模型的研究和應用早已積極部署,加上擁有ai能力三要素:資料、演算法、算力,與多元的雲網架構底座優勢,背後更有成熟的業務矩陣,和在多年行業實戰中鍛鍊出來的差異化服務能力,能應用大模型為企業快速打造客製化小場景。“我們具有一定的運營商性質,這使我們天然具備優勢能夠更好地將ai與ict服務進行融合。”他分析稱,依託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及集團的優質資源,中企通訊進行大模型研發也具備一定優勢:首先是中企通訊在全球各地服務的3000多家遍布各個垂直領域的企業客戶,使其擁有豐富的行業知識和智慧型化經驗;第二個是中企通訊具備對大量資料進行計算、訓練和推理的演算法和算力能力;第三個是中企通訊“雲網安”整體基礎架構的實施,能夠充分地為其演算法和算力提供支援。結合這些獨有的資源稟賦,中企通訊便能夠去構建自己在行業裡面的大模型,包括通訊大模型、資訊保安大模型等。

當然,這些並非空口白話,中企通訊在演算法科學方面的創新能力,也可從其獲得的一些重要獎項略窺一二。c114了解到,過去數年,中企通訊聯合母公司中信國際電訊cpc便在多個國家級智慧型演算法比賽奪魁和贏得不少重磅國際獎項。如今年五月,其團隊便在國內工業大資料領域最具權威的比賽之一「第六屆工業網際網路資料創新應用大賽」之「氫燃料電池系統效能均值**」賽道榮獲一等獎,在取得佳績的同時,也驗證了其團隊在雲服務中融入智慧型化元素的演算法能力。

在中信集團發布的人工智慧趨勢裡面提到,未來的大模型一定會從通用向專有進行拓展。對此,詹東東解釋道,“乙個越通用的模型,到具體的領域裡面,其適用性可能就會越低。對於通過ai進行決策的企業來講,需要的是精準性和實時性,這就要求通過專有資料計算得出專有回答。”同時,中企通訊還提出了小模型概念,也即邊緣側的ai能力。在其看來,通過“雲邊端”的大模型架構以及大小模型的融合,將會是未來企業採用ai的關鍵方向,而這也正是中企通訊“雲網智安”一體化平台的構建目的所在。

面向未來

ai必須具備可信性和可解釋性

顯然,參與waic這場行業盛會,令身處快速變化的ict行業的駱嘉釗感慨良多,他強調,未來中企通訊將繼續夯實“雲網智安”數位化底座的能力,同時也表示十分看好中國所具備的促進ai發展的沃土條件。他談到,“雲網智安”底座是乙個國際化的底座,根據在全球不同市場面對不同的資源條件、成本和合規要求,中企通訊在進行本地化服務時也會提供不同的定製化服務,但同時確保企業客戶能夠全球範圍內獲得一致性的服務體驗,這樣在幫助客戶降低it部署和運維成本的同時,也能使其更加專注於自身核心業務發展。

在ai發展方面,我覺得我們中國市場具備幾方面的顯著優勢。首先,中國具備豐富的應用場景,而應用場景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從而推動和牽引一些其他方面的需求;第二個是政策支援,現在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各個地方**層面,都已經有大量政策在支援和推動ai的落地和應用;第三是中國市場非常龐大,只有是有價值的ai應用出現,哪怕市場才剛啟動,就足以使一些ai企業存活,從而實現蓬勃發展。”駱嘉釗表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信通院近日聯合幾家重要的產學研單位發布了多份關於可信ai技術的***報告,對aigc爆發式增長帶來的ai風險防範提出了分析和建議。在詹東東的發言中,我們也注意到了中企通訊對於ai大模型“可信性”和“可解釋性”的重視。他表示,如何去辨別和驗證大模型回答內容的正確性,如何對其進行解釋,這是行業在發展ai技術中不能忽略的地方。

他分析說,“在給企業的專用大模型裡面,我們需要不斷去推進可信任性,盡量把它從乙個黑箱的演算法變成能夠向客戶解釋為什麼得出相關答案,讓客戶去理解為什麼做出這個決策。因為對於個人來說,成本和代價是相對比較小的,但對於企業來講,其生產決策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大模型的可信任和可解釋至關重要,這也將是中企通訊未來ai發展的乙個重要關注方向。”

關於c114通訊網

c114通訊網(簡稱c114)(www.c114.com.cn)是一家聚焦ict領域的資訊、社交平台,以“推動智慧型 鏈結世界”為己任,提供高效的資訊閱讀服務和多元化的學習交流平台,幫助行業使用者更及時、準確的了解行業資訊,更生動、深入的掌握行業知識。

文章**:c114通訊網

作者:艾斯。

每日學習看公司 3 雲賽智聯

公司概況簡介。雲賽智聯股份 是上海儀電 集團 旗下的上市公司,是一家以雲計算與大資料 行業解決方案及智慧型化產品為核心業務的專業化資訊科技服務企業。公司成立於1986年12月。1987年1月,公司作為首家試行股份制的國有企業向社會發行 是國內最早上市的 老八股 之一。1991年11月,公司又率先獲准...

雲網融合發展趨勢

現如今,整個雲計算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包括計算 儲存 網路等各個垂直領域的雲產品大量出現,各個廠家的業務領域大量交叉,競爭十分激烈。當前,單純的公有雲或私有雲已經不能滿足現有業務需求,企業需要多種雲環境並存來適應新的業務發展,雲計算將進入到多雲混合時代。而事實上雲計算廠商從底層技術上來說並無太大差異...

中廣雲智投 家居用品促銷費,智慧型轉型融合公升級

商務部等13部門印發關於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 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強對家居消費的信貸支援,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和還款期限,優化審批流程,完善金融服務,推廣線上即時辦理。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家居生產企業 家居賣場 家裝企業等合作,為經營商戶和 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