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上的「漢族」是怎麼來的?

2023-07-23 01:35:23 字數 4532 閱讀 9685

中國自古是多民族的國家,人口最多的民族叫作「漢」族。那麼「漢」這個族稱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我們很容易憑直覺推測,「漢族」大抵是從漢朝而來的。這種看法對不對呢?

先秦時代,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血統,而諸侯國之上又存在著乙個更大的共同體——「諸夏」。認同禮樂文明的民族稱為「諸夏」,不認同者稱作「夷狄」。「諸夏用夷禮則夷之,夷狄用諸夏禮則諸夏之」。早期華夏族是通過「禮」來維繫的,是比較鬆散的共同體,而這種局面正是在漢朝被改變的。政治上的戰國結束於秦,而文化上的戰國結束於漢。

西漢的司馬遷寫《史記》時把人稱作齊人、楚人、趙人···列國觀念仍在延續,可等到東漢班固的《漢書》時,把人物籍貫全部寫作某郡某縣,列國的地域觀念已經被漢王朝的行政區劃所取代。從此大家都有了共同的意識,大家都是「大漢人」的意識。在與匈奴人、羌人、烏孫人打交道時,漢朝人自稱為「漢人」,這似乎標誌著「漢」民族的出現。但是漢朝的「漢人」更像是乙個政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畢竟「漢人」這個詞在漢朝滅亡以後就不再廣泛使用了。

三國時代,人們根據自己所屬的政權以「魏人」、「吳人」自稱,偶爾在史書中見到「漢人」都是蜀漢人士在強調季漢政權的正統性,漢人依舊是表達政治立場的政治概念。公元280年晉朝統一三國以後,「漢人」指的是漢朝那個時代的人,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宋人」、「明人」一樣,是乙個描述特定時期的歷史概念。東西兩晉的中原土著不稱「漢人」,而是自稱為「華人」或「晉人」,外來者則被稱作「胡人」或者「戎人」,故而有了「五胡亂華」的說法。

統一不久的晉王朝在內亂和五胡的打擊下土崩瓦解。由於***尖銳,晉人口中的「胡」、「戎」字眼帶有強烈的蔑視和仇恨意味。隨著「胡人」對中原文化日益了解,他們開始樹立自己的話語權。比如匈奴人劉淵驕傲地宣布,寡人先祖是冒頓,開創大國叫匈奴,世代和親娶公主,單于岳父是漢武,曹賊大逆廢漢皇,餘脈尚有劉皇叔,司馬奸臣逞威風,痛哉阿斗不思蜀,漢匈一家表兄弟,安能罵我是戎胡,阿斗前仆弟後繼,大漢正統在匈奴。

公元304年,被晉人藐視的匈奴人劉淵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建立「漢」政權,表示今幷州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騎兵,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317年,匈奴人攻陷長安城,俘虜晉愍帝,西晉52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但匈奴人的霸業終究未能成功,倒是來自大興安嶺的森林之子——鮮卑人,成功上演了一幕大魏正統在鮮卑的橋段。

什麼叫「鮮卑」?根據鮮卑人的自稱,他們和中原人一樣,也是黃帝的後裔。當初黃帝的乙個孫子被分封在北方,國土中有一座「大鮮卑山」,因此這一支軒轅子孫叫做「鮮卑」。那鮮卑王朝為什麼國號「大魏」呢?一方面是西晉至十六國時期,社會上流行著有關大魏將興的姚讖,所以建國號「魏」,響應天命成為一種時尚潮流。西晉都督王浚、羯趙權臣石虎、冉閔、丁零人翟遼以及確定北魏國號的拓跋珪都在努力蹭這個熱點。另一方面,拓跋珪大破後燕所取得的土地,基本上是曹操初封魏王時,受封的冀州十郡。四捨五入等於拓跋鮮卑繼承了曹魏的基業。

雖然從認祖歸宗的角度,鮮卑人也成了炎黃子孫,但他們的生活習俗畢竟與中土不同,五世紀上半期,拓跋魏入主中原以後,依然需要一套話語來區分不同的民族。此時,許多中土人仍舊自稱「晉人」,這是北魏朝廷最不愛聽的。首先,在朝廷看來,晉的天命早在晉愍帝時就已經結束。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正統所在,我「大魏」虎踞中原,自然是正統王朝。至於在南方負隅頑抗的東晉,南朝,不過是「島夷」而已。你在大魏的土地上自稱「晉人」算怎麼回事兒?莫非是效忠「偽東晉」,要南望王師又一年嗎?

其次,拓跋鮮卑曾經向西晉稱臣,東晉的將軍也是晉朝的臣子,他們寫信從來不「上表」,而是上來就跟北魏皇帝稱兄道弟,說大家都是大晉人,一家人不打一家人。北魏天子一聽這話就來氣。所以北魏需要一套脫離政治屬性,只顯示民族屬性的概念,於是把「中州」之人稱作「漢人」。自從493年孝文帝定都洛陽以後,北魏王朝開始了全盤漢化,史書中再也沒有出現過「晉人」的字眼。不過523年以後,留守北方邊境的兵團此起彼伏的造反,不久就南下洛陽奪取了政權,來自北境的軍人們崇尚鮮卑舊文化,敵視漢族文官和漢化的「鮮卑奸」,史稱「鮮卑共輕中華朝士」。在族群矛盾的背景下,「漢人」成了一種蔑稱。不管血統上是漢人、西域人還是鮮卑人,只要你「崇華媚漢」,都會被北境老鮮卑罵為「漢」。

和《木蘭詩》同時期的北朝民歌唱道:「我是虜家子,不解漢兒歌」。當時的「漢兒」和「漢人」讀音和語義一致,只是另一種寫法。東魏的高歡調解族群矛盾時,對鮮卑人說,「漢民是你們的奴隸,男的給你們種地,女的給你們紡織,是他們給你們吃的穿的,你們才能溫飽,為什麼要欺負他們呢」?高歡又對漢人說,「鮮卑人是你們的門客,只需要支付一斛糧食,一匹絹布,鮮卑人就替你們上陣殺敵,維護治安,你們何必要痛恨他們呢」?總的來說,北朝已經使用了「漢人」這個族稱,但都是他者對漢族人的叫法。北朝的高門大姓,南朝的統治集團都不以「漢人」來稱呼自己,北朝的「漢人」是他稱而不是自稱。

隨著南北朝對立的結束,隋唐大一統的實現,漢人的文化自信上來了,「漢」這個詞的蔑視的意味也自然的消散了。唐朝的「華人」開始自稱為「漢人」。使用「漢人」的原因有三條,第一,漢朝的國際影響力依然存在。貞觀二年,管理西域高昌地區的法定規定,「諸蕃人」娶漢族婦女為妻妾的,不得將漢族妻妾帶回番邦」。這是目前已知的第乙份由漢族王朝頒布的把「漢」用作民族名稱的官方檔案。那時在西域的漢族人大部分是漢朝移民的後裔,他們對變幻莫測的中原政局缺乏認同,「只知有漢,不認魏晉」。貞觀14年,唐軍進攻高昌時,高昌城內流傳著一首童謠,「高昌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滅」。高昌國把唐人稱作「漢家」,體現了西域各國對漢的記憶和認同。

稱「漢」的第二條原因,這唐朝人抱有成漢而興的理想,唐朝人仰慕周漢的強盛。武德九年,唐太宗剛一上位,就下詔整頓邊防,「城彼朔方,周朝盛典,繕治河上,漢室巨集規。強調重視邊防是周漢的優良傳統,我大唐自然要發揚光大。貞觀四年唐滅西突厥時,唐太宗感慨道,隆周致涇水之師,強漢受白登之辱」,暗示我朝的武功已經超越周漢。貞觀20年唐滅薛延陀,太宗稱之為「雪涇陽之周恥,報白登之漢仇」,替周漢報仇雪恨。

稱「漢」的第三條原因是為了民族團結。從「五胡亂華」到南北朝對峙的時代,「晉」與「胡」、「華」與「戎」這兩對概念包含了文明程度高低的判斷,甚至因為歷史原因帶有民族仇恨的情緒。唐軍將士裡什麼血統都有,總不能讓各族將士頂著鄙視鏈為大唐衝鋒陷陣吧?所以唐**使用的迴避褒貶色彩的中性詞「番漢」。

景隆四年(710年),唐中宗北伐突厥叛軍,下令調集「瀚海,北庭、碎葉等漢兵及驍勇健兒五萬騎,諸蕃部落兵健兒二十五萬騎,蕃漢兵募健兒···等十五萬騎」。「當軍及當屆蕃漢兵幕健兒七萬騎」,「蕃漢兵馬六萬騎」。詔書涉及民族稱謂的措辭,一律使用「蕃漢」。從唐高宗武后以下,邊地各族不再稱「戎狄」,一律叫「藩」,朝廷派到羈縻府州的**,一律稱「漢」官。國家刑律也以「蕃漢」的措辭來界定民族身份。

李敬業反抗武則天失敗後,逃到了吐蕃當官,自稱「予本漢人」,意思是雖然大唐被「妖后」搞沒了,但我的民族屬性依然是「漢」族。中晚唐時,人們已經習慣了「漢」的民族名稱。例如《安祿山事蹟》稱唐玄宗時,安祿山「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以代漢將」。安史之亂爆發後,哥舒瀚「督蕃漢兵二十一萬八千人鎮於潼關」。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南詔與唐會盟。盟文全文以「漢」稱「唐」,表示漢皇帝聖明,懷柔好生之德」,南詔「願歸清化,誓為漢臣」,可見中晚唐人在記述當代事蹟時,唐就是漢,漢就是唐,所以白居易寫《長恨歌》第一句話說,」漢皇重色思傾國」。以前我們還以為是為尊者諱,借古諷今呢?現在看來,這句話極有可能不帶有任何含蓄的意味,就是在說李隆基呢。

簡而言之,所謂「漢人」,在漢、魏是乙個政治概念,在晉是乙個歷史概念,在十六國北朝是乙個他者的稱呼,在唐代才確立為正式的族群名稱。「漢」的名稱排除了褒貶色彩,象徵著與各個民族親愛共處的包容心態,人們不再糾結於文化差異、生活方式或者空間距離帶來的區隔,它標誌著「車同軌、書同文、形同倫」的民族國家觀,提公升到「愛之如一」的天下國家觀。

從此以後,雖然仍舊有「唐人」、「宋人」、「元人」、「明人」、「清人」等政治概念不斷出現,但作為族群名稱的「漢人」卻從未被取代,它承載著久遠的文明和歷史的榮光,以至於今天的我們,透過「漢族」、「漢字」抑或「漢語」,總能感應到遙遠而清晰的號召,一如站在鐫繪了數千年榮辱興衰的窮廬之下,喚醒了我們血液中奔騰的萬古江河。

身份證在高鐵上丟了,怎麼找回 附詳情

身份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證件之一,但是在快節奏的出行中,難免會出現遺失的情況。本文將通過一位旅客的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身份證在高鐵上丟了,怎麼找回的一系列過程,希望能給遇到類似情況的小夥伴們一些有用的建議。王小姐是乙個熱愛旅行的機不離身的旅行愛好者。某天,她乘坐高鐵外出旅行,不料在繁忙的上下...

高鐵上丟了身份證怎麼找回(簡單方法)

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在高鐵上丟了身份證怎麼找回。如果您在高鐵上丟失了身份證,以下是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找回它 1 借助列車工作人員 立即向列車工作人員報告您的情況。他們可能會幫助您聯絡高鐵站或相關部門,並提供尋找丟失物品的幫助。2 聯絡高鐵站 盡快聯絡您下車的高鐵站,向工作人員說明您丟失了身份證,並提供您的...

女生拍身份證的最佳髮型!教你線上完成身份證照片拍攝!

女生拍身份證的最佳髮型!教你線上完成身份證 拍攝!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支援線上完成身份證相關業務辦理,通過上傳符合要求的身份證 我們快速完成 更換。然而,許多人對身份證 的拍攝和製作要求不太清楚,很容易導致上傳的 不符合要求,比如人物髮型,儀容儀表等方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下 拍攝要求和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