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同奏產業“交響曲” 四大萬億級產業衝刺“世界級”

2023-07-25 08:47:23 字數 2682 閱讀 1335

5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一飛沖天,其關鍵鋁合金材料為“重慶造”,而“牽”牢太空飛行器“生命線”的航天測控通訊源於“四川智慧型”。

7月,白鶴灘水電站發電量創歷史新高,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為四川研製,而“重慶造”重型卡車則為電站建設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川渝製造”在大國重器中頻頻現身,展現出“硬核實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共建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川渝兩省市將電子資訊、汽車、裝備製造、消費品產業等4個“當家”產業列為共建方向。

去年,川渝四大產業產值規模超5萬億元。在此基礎上,瞄準萬億級目標,“川渝製造”正攜手衝刺“世界級”。

從一張螢幕看電子資訊產業。

80%本地配套率,提公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

伴隨“無電視客廳”的流行,智慧型投影產品正成為市場新寵。川渝兩大“門派”——四川極公尺光電、重慶峰公尺科技笑傲江湖,成為業界“投影雙雄”。

當前,極公尺的市場份額位居全國第一,佔比超過20%;峰公尺市場份額位居全國第三,在雷射電視領域位居第一。

極公尺與峰公尺能夠在行業“領跑”,與川渝強大的電子資訊產業鏈密切相關。極公尺投影產品的核心主機板與驅動的**商,是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峻凌電子;峰公尺則在川渝地區與20余家**商合作,2023年合作金額逾3000萬元。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背景下,川渝電子資訊產業經歷了從“單打獨鬥”到“抱團合作”的過程,產業規模現已突破2萬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14%。“雙劍合璧”之後,兩地進一步提公升產業互補性,電子資訊產業全域配套率達80%以上,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幅提公升。

去年,成渝地區電子資訊先進製造集群入選“國家隊”,該集群也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域先進製造業集群,代表了國內產業集群的最高水準。此外,國家超高清**創新中心獲批在川組建。

如今,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50%的膝上型電腦、10%的智慧型手機在成渝地區製造。在龐大的智慧型終端製造帶動和雄厚的科研人才基礎支撐下,成渝地區新型顯示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oled生產基地。

從一塊電池看汽車產業。

生產出全國1/6動力電池,驅動新能源汽車加速跑。

成都龍泉山下,藏著乙個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的夢想。

從零起步,短短20年時間,—汽-大眾、一汽豐田、神龍汽車、沃爾沃等整車生產基地在此串珠成鏈,“拼”出一座汽車城。

有基礎,也有短板。川渝地區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但當下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卻顯得較為冷清。去年川渝兩地共生產汽車318萬輛,全國佔比12%,其中新能源汽車為45萬輛。

總量雖然不高,但是增長趨勢可喜。”川渝兩地工業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兩地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10%,與此同時,川渝兩地還通過招商引資,以增量擴充,共建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產業集群。

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系統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四川引進寧德時代,在宜賓三江新區建設四川時代動力電池工廠,帶動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200餘戶聚集,全國六分之一的動力電池產自四川。不久前,國內最大的固態電池生產基地——贛鋒鋰業固態電池生產基地在重慶兩江新區投建。

三智”(智慧型駕駛、智慧型互聯、智慧型座艙)是智慧型網聯汽車競爭的新藍海。位於成都的中瓴智行(成都)科技***已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財權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將為川渝智慧型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解決“卡脖子”難題。

預計到2023年,川渝兩地新能源汽車產量將突破100萬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將力爭建成世界級汽車研發、製造、應用基地。

從一台發電機看裝備製造產業。

發電裝置產量全球第一,為世界送去清潔能源。

40多年前,葛洲壩兩台17萬千瓦機組併網發電的訊息震驚世界;如今,溪洛渡、烏東德、白鶴灘、華龍一號……國產清潔能源裝備頻頻“出圈”,這些發電機組的重要部件都誕生於四川的一家企業——中國東方電氣集團***

去年,東方電氣建成國內首個葉片加工無人車間及首條黑燈產線。被譽為“爭氣機”的首颱我國自主研製的重型燃氣輪機g50就從這裡下線,它的研發、製造,打破了長久以來國外技術的封鎖和壟斷。

從製造到“智造”,東方電氣的發展歷程,是川渝兩地推進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如今,四川發電裝置產量累計突破6億千瓦,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為全球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動力。

全國60%的核電產品、50%的大型電站鑄鍛件、40%的水電機組來自四川,相關科研院所和規上企業達3000多家;重慶裝備製造業已形成風電、軌道交通、工業機械人等多個特色產業集群,有規上企業1100多家,從業人員18萬人。2023年,兩地裝備製造業已實現營業收入超1.4萬億元。

地處長江上游的川渝地區,通過製造業賦能,正加速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能源優勢。四川計畫到2023年底,新增省調機組裝機4000萬千瓦以上,加快構建更加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

從一口火鍋看消費品產業。

傳統產業“煮”出百億產值,讓土特產變新引擎。

四川盆地自古物產豐饒,川茶、川菜、川酒等享譽全球。

豐富且優質的農產品走上工業生產線,誕生了川渝地區獨具特色的食品產業。去年,四川食品產業實現營業收入8555億元,居全國第三,利潤約佔全國20%。

以食品加工為代表的消費品工業是川渝地區的傳統優勢產業,但一直以來產業被貼上“傳統”“落後”的標籤。

傳統產業不等於落後產業。”地處川東渝北的廣安市武勝縣,用一口傳統的火鍋“煮”出百億產業。

火鍋是川渝名片,川渝地區佔全國火鍋市場的三分之二,火鍋類百強企業數占全國總量的二分之一。武勝縣引入毛哥食品、豐恆食品等20余家渝資企業,向數位化轉型要動力,向現代化生產要效率,構建**鍋原材料種植、技術研發、產品加工、消費體驗的火鍋全產業鏈生態圈。

未來,川渝將在食品飲料、輕紡服飾、醫藥健康等方面發力,力爭到2023年,川渝特色消費品產業規模達2.3萬億元,形成全國重要消費品產業製造高地。(四川**全**記者 寇敏芳)

融合共贏 川南渝西共建白酒等特色產業體系

四川 滾動新聞 四川 記者 行曉藝 文 圖。瀘州老窖 宜賓五糧液 江津江小白,這位于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的三大知名白酒,將發揮全國唯一 濃香 醬香 清香 白酒產區獨特優勢,加快培育食品飲料優勢產業集群。這是四川 記者從10月11日在自貢市舉行的推動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2023年聯席會議上獲得...

川渝攜手打造“一極一源”

7月23日,成都東安湖。一場盛大的煙火表演,照亮成都東部城市的夜空。由此向東數公里的龍泉山頂,掛著 川a 渝a 車牌的車輛,依次停靠在路邊 相距300多公里的成渝兩地人,在共同觀摩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預演中,完成又一次無感化相聚。成都向東,重慶向西。2020年1月3日,總書記主持召開 財...

雙城週刊 重走川渝古鎮 找尋巴蜀韻味

重慶 8月15日第7版。行重慶。石柱西沱古鎮。一曲 鹽歌 迴響千年。石柱縣西沱古鎮全景。記者 鄭宇 攝 視覺重慶。西沱古鎮鹽運民俗表演。記者 鄭宇 攝 視覺重慶。8月12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長江時,一層金色的薄霧從江面公升起,喚醒了千年古鎮 西沱古鎮上的人們 82歲的老人譚華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