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騎自行車也開始堵車了?

2023-07-22 17:05:06 字數 4718 閱讀 2737

資料新聞編輯 陳華羅 新**編輯 苗奇卉 校對 趙琳。

暮色時分,華燈初公升,長安街上充滿了各式各樣騎行的人,共享單車、山地車、公路自行車等交相重疊,看其陣勢,騎行大軍的密度有時不輸早高峰堵車時段。

圖源於ic,夜幕下的長安街充滿騎行的人)

身邊騎行的人越來越多了,從戶外越野到城市漫遊,「夜騎」也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熱衷的解壓方式之一。

騎行有多火呢?馬蜂窩資料顯示,端午假期前夕,各地「騎行」熱度飆公升,平均漲幅超85%。小紅書上關於騎行的筆記隨便一搜都是幾十萬篇起,抖音、快手上與騎行相關的***量高達數十億次。

騎行,真的火。

越來越多年輕人。

喜歡在城市追逐自由。

曾幾何時,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還被視為結婚三大件。隨著經濟發展,私家車保有量上公升,汽車逐漸取代自行車成為大眾主流出行方式,但近些年,「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加上共享單車發展及疫情影響,大眾騎行熱潮復甦。

有調研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騎自行車和乘坐公共運輸是國內消費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分別佔比44.3%和24.4%,同時有超過八成的消費者表示喜歡騎行運動,這表明騎行在我國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一開始主要是因為通勤需求吧,我住的地方停車很不方便,共享單車又太少,剛好身邊有朋友在騎行,我也就買了一輛自行車,除了通勤,現在還偶爾參加騎行活動。」90後白領佳佳這樣說到自己騎行的原因。原本是因為出行方便才選擇騎行的佳佳,在騎一段時間之後愛上了這項運動。

騎行能這麼火,也與大環境有關,疫情的時候跨城市受限,周邊遊就興起了,騎行十幾公里、幾十公里可以滿足對自由的嚮往,露營、飛盤也是這個時候興起的,但露營有季節性、飛盤又需要找到盤友才能玩,所以門檻低、功能性強的騎行就火起來了。」在問到為什麼騎行會這麼火時,佳佳這樣介紹道。

2023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資料顯示,在騎行愛好者中,騎齡未滿1年的騎友從2023年的5.88%增長至11.33%,這意味著,有更多新手玩家加入騎行隊伍。

佳佳介紹,現在北京騎行活動非常火熱,她的騎齡僅有半年,參加的社群就已經有七八個,而且每個社群基本上都有500人,「基本年齡都在30歲左右,很活躍,之前好幾次活動,限制報名二三十個,但每次參加人數都會超過限制名額」。

資料顯示,30歲左右、一二線城市、高學歷是騎行愛好者的典型特徵,從性別比例看,騎行領域依然是男性使用者佔據壓倒性的絕對多數,但女性使用者佔比也在逐年增長,目前佔比超過4.9%,而在2023年疫情之前,女性車友的佔比是3.82%。

但據佳佳介紹,在她所在的北京社群舉辦的騎行活動中,男女比例並沒有這麼大懸殊,男女比例大多時候都保持在2:1。「之前四五月份的乙個活動,參加人數在35人左右,女性騎友有十六七個呢,所以這個資料女性比例好像有點低」。

老金是一名來自北京的資深騎友,騎齡超過了20年,在他眼裡,近兩年計入騎行大隊的人明顯變多了,「我所在的社群,男女比例差不多都在1:1左右,沒那麼懸殊。」老金開啟自己的社交軟體翻看社群成員說。

該調研資料統計的是全國各地的騎行愛好者,佳佳和老金都位於北京一線城市,或許在北京這種騎行環境友好的一線城市,男女騎友比例並不似全國如此之大,但無論如何都要承認的是,越來越多女性參與到騎行活動中來了。

騎行的功能性強,不僅可以是代步工具,也可以鍛鍊身體、保護環境。雖然很多人是因為通勤需求接觸到騎行,但在大多數騎行愛好者心目中,鍛鍊身體是喜歡騎行的第一因素。

身處在都市叢林,騎行會帶來一種放空感,不僅能從生理角度帶來愉悅感,還能從心理層面拉近與城市的距離,領略城市文化,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之餘,建立與自己所在城市之間的歸屬感。

多倫多一項持續26年的理論研究顯示,騎行不僅可以緩解心理疾病,而且定期騎行也可以降低患上心臟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從而改善心臟的整體功能。

除了有益身心健康,騎行還具有一定的社交意義,年輕人在運動過程中追求健康價值、情緒價值和社交價值三合一,依託社交平台分享內容構建新圈層,尋找志同道合的「騎友」。在一些社交平台,一車難求的「小布」(騎友對brompton自行車的簡稱)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社交貨幣,以車型和顏色為名建立的交流社群更不在少數。

騎行,是一項氪金運動。

對於騎行愛好者而言,真正意義上的騎行,是從擁有一輛自己的愛車開始的。「雖然共享單車騎行也算,但社群在組織活動時,出於安全性考慮,參與者最低要求就是得擁有自己的車」。90後浩浩騎齡半年,但參加的騎行活動比許多騎齡數年的人還多,在介紹自己的愛車時,她說到參加活動最好能有自己的車,而買車,是騎行花費最多的專案。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裸車貴,但也還好,主要是看需求,我購買的折疊車,裸車也就3000元不到,也沒有改裝,我花費最多是其實是購買頭盔、騎行服這些個人裝置」。浩浩說。

根據相關機構的調研顯示,從近幾年騎行愛好者擁有車型看,硬尾山地車擁有率持續下降,公路車在多年增長之後首次下滑。與此同時,最近兩年越來越多人選擇騎車通勤,所以休閒車款備受大眾青睞,體現在資料調查結果上,即折疊車與城市休閒車增幅較往年更加明顯。

此外資料的鮮明對比也體現在不同年齡段使用者對車型的選擇上。尤其是折疊車款,30歲以上使用者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消費偏好。「購買折疊車主要是因為它能上樓,我們小區樓下不能停放,而且很靈活,我去哪兒都能帶上它」。浩浩說。

佳佳的車是一輛綠色brompton,「當時等了4個月才買到,裸車1.5萬元,沒有改裝,現在的車型很適合我現在的需求。」

根據《2023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資料顯示,近兩年,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成為中高階自行車的消費主力軍,其中,萬元級別自行車最受歡迎,8001-30000元區間佔比將近50%。

除了整車,後續的配件等裝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據佳佳測算,除了裸車,自己花費最多的專案是騎行服、頭盔、眼鏡等這些個人裝置,除了裸車1.5萬元,個人裝備差不多也花了1.5萬元左右,自己這半年的騎行開支差不多在3萬多。

不像小轎車,交通法規對自行車的改裝顯得寬容許多,這就讓不少騎行愛好者在購買愛車之後,有了大幅diy空間,大到傳動系統公升級替換,小到把套坐墊材質公升級,當然,這些改裝都需要燒錢。

對於資深騎友老金而言,最大的花銷是買車和改車,「我的這輛小布裸車也是1.6萬元,但我改裝花了3萬多,買車、改車這種事情最好一步到位,要改就用頂配的器材,這些年大大小小花在騎行的錢應該在40多萬吧」。

對於很多專業騎行者而言,買車、改車這筆錢顯然是願意花的,小紅書調研資料顯示,騎行超過1年以上的騎手們,在騎行上願意花費1萬元以上,而騎行3年的人有60%的花費超過5萬元。

從這個角度而言,騎行也是一項氪金運動。

兩輪轉出千億市場。

顯然,沉寂了多年的自行車市場在近幾年又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據全球最大的市場調查公司之一npd集團的資料,2023年美國自行車銷售額比前一年增長了一倍多,2023年的銷售額儘管比2023年低11%,但仍然遠高於2023年的水平。

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資料顯示,2023年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2100億元,同比增長3%,實現利潤超1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體現到進出口資料上,2023年、2023年我國自行車進口量都超過了2023年,2023年1-8月進口自行車5.26萬輛,比2023年同期4萬輛增長了28%,進口車型主要集中在競賽型自行車和山地車,以國外高階品牌為主。

過去兩年自行車市場火爆,部分中高階運動車型一車難求,對於國內品牌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目前不少國產品牌已經在持續發力,在自行車市場嶄露頭角。

去年4月,中國華興洲際隊帶著國產自行車瑞豹出征歐洲職業賽事,受到當地**和車迷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瑞豹自行車銷量。老字型大小上海鳳凰2023年年報提出要加大高階車型研發,組織騎行活動以提高使用者黏度,推廣品牌。

行業相關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騎行人口佔比只有0.3%,遠低於發達國家5%的水平,雖然這兩年騎行運動火爆,但要達到5%的水平,還需要繼續擴大影響圈。不過這也意味著,我國騎行市場還有更大的空間值得挖掘。

注:應採訪者要求,文中佳佳、浩浩、老金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1、美騎,《2023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

氪,《痴迷騎行的年輕人,正捧起乙個兩千億市場》

財聯社,《「都市騎行」為何在全球年輕群體中掀起熱潮?》

值班編輯 古麗。

敦煌駱駝疑似被人「騎死」?官方回應。

肥胖者「翠花」,倒在畢不了業的**營。

菸草局「三代血親不得應聘」,如何名副其實?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怕鬼的?

你怕鬼嗎?什麼時候開始不怕鬼的?我曾經很怕,直到有一天,我被別人當成了鬼,從那以後,我就不怕了。小時候,在村里老人講的故事,大人的閒聊裡,在一場又一場繁瑣的白事裡,在每年鬼節 冬至 春節 清明的祭祖裡,我感覺鬼無所不在 冤死的,聽說會找冤枉它們的人報仇 病死的,聽說會在病死的房間和墳塋邊遊蕩哭泣 落...

中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西方超越的?

為什麼現代科技沒有誕生在中國,5000年的文明在200年內被超越,這就是東西方的現代科技史。為什麼中國在科技上被西方超越和碾壓?最根本的原因是現代中國缺乏像西方國家那樣發展科技的動力,沒有充分發揮新的優勢,而是耽誤了自己。首先,中國資源豐富,對外 需求不大,最多去東南亞買香料,反過來,西方對東方的 ...

穿牛仔褲騎自行車,不僅僅廢牛仔褲,也很“廢人”

很多騎友都喜歡來一場休閒騎,可能沒有緊身衣的裝備,穿著牛仔褲就上路了,然而牛仔褲是非常不適合騎行穿著的,不僅僅廢牛仔褲,也很 廢人 所以騎行穿牛仔褲騎自行車並不是最理想的選擇,尤其是在長途 劇烈騎行或潮濕環境下。眾所周知,牛仔褲可能是非常百搭的服飾,很多人都會穿著牛仔褲,這樣去運動不換褲子也是方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