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 “孫中山”如何改變中國現代史?

2023-07-28 19:30:36 字數 3701 閱讀 4250

孫中山,名文,字德明,號逸仙,一**七年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因此以後又號孫中山。

孫中山於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生於廣東香山(今中山)縣翠亨村。他的父親是個農民。

貧苦的農民家庭,使他從小熱愛勞動,深知人民疾苦。他六歲就開始參加一些輕微的農業勞動,十歲進私塾念書。

他出生的時候,太平天國革命失敗不久,童年時代常聽人們講農民起義的事。他敬仰起義英雄,嚮往鬥爭生活。

十三歲時,他隨母親到美國夏威夷,依附哥哥孫眉。在這裡,他進了一所美國教會學校,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教育。五年後返回祖國,先後在廣州、香港的西醫學校學習,學成後在澳門、廣州開業行醫。

他的醫術很高明,聲譽極好。但是,他的志趣並不在於做乙個優秀的賺大錢的醫生,而另有抱負,要做醫治祖國嚴重疾病的大夫。

開初,他也有康有為那樣的改良思想,想通過上書,給清王朝提供些好意見,讓他們改革政治,使中國走上富強的大道。

一**四年,他寫了《上李鴻章書》,要求清**仿行西方教育制度,改革政治,提倡科學等。李鴻章這個大官僚,根本不理這一套。他的上書如石沉大海。

他與康有為不同。上書落空後,他就覺察到,通過腐敗的清**,來治中國的“疾病”是靠不住的;最有效的藥方是起來革命,首先推翻清王朝,結束反動的封建**。

他懷著這個遠大抱負,重到夏威夷,動員了二十多個關懷祖國命運的華僑,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一年後,這個組織發展到一百六十人。

就在康有為在北京發動“公車上書”的時候,孫中山在南方領導興中會,積極準備在廣州發動反清武裝起義。不料,在起義前兩日洩露了風聲,起義未成。

他逃往日本橫濱聯絡華僑,成立了興中會橫濱分會。以後又到美國、英國活動。在英國時,他被清**駐英公使誘騙綁架,準備將他偷運回國殺害,幸得一位英國朋友多方設法,才把他救出來。

孫中山在英國倫敦住了一年,每天都到圖書館去讀書,鑽研西方各國的政治、經濟理論,尋求救國真理。他覺得在歐洲的時間長了,會延誤國內革命的時間,就重到日本進行革命活動。

第二年,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也逃到日本。孫中山為了壯大革命力量,曾兩次去聯絡康有為共同反清,但都遭到了拒絕。至此,他才看清了康有為等人的保皇本性,但未能看到他們對革命的危害性。

義和團在京津地區打擊外國侵略者的時候,孫中山又準備在廣東惠州發動起義了。一九〇〇年十月,惠州起義爆發,起義軍很快發展到二萬多人,但半月後失敗了。

他再次遠涉重洋,為革命四處奔走。一九〇一年到日本,一九〇二年到越南,一九〇三年去夏威夷,一九〇四年去美洲、歐洲。

在各地動員華僑支援革命時,他發現康有為等改良派也很活躍,拉攏了不少的人,對革命危害極大。於是,他對保皇觀點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宣傳。

一九〇五年八月,他在日本建立“中國革命同盟會”,明確提出“驅除勒虜,恢復中華,建立**,平均地權”的民主革命綱領,同時創辦了《民報》,宣傳革命主張,與改良派展開激烈論戰。論戰使海外和國內的不少人擺脫了改良派影響,為後來的辛亥革命作了進一步的思想、**準備。

在論戰的同時,他連續組織和領導了十次武裝起義。

一九〇七年十二月,孫中山在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中,親自參加了戰鬥。他手執短槍在最前線指揮作戰。這次起義,九百個革命黨人與四千多清兵惡戰九天,最後由於援兵未能如期趕到,被迫退入安南(今越南)。

一九一一年四月,他組織了第十次武裝起義。這次是在廣州,由黃興負責指揮。革命黨人曾攻下兩廣總督署。這次起義也失敗了。歷史上有名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就是在這次起義中犧牲的革命黨人。

武裝起義一次又一次失敗,不但沒有動搖革命人民的決心,反而增強了人民的信心。全國各地人民的反清鬥爭,風起雲湧。清政權的根基動搖了,末日即將來臨。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功,清政權分崩離析。十二月,孫中山回到祖國,擔任新政權的臨時大**。

由於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加上反動軍閥勢力很大,他當了三個月**,就被逼讓位給軍閥衰世凱。國家政權又落入封建軍閥手中,革命失敗了。

一九一二年,同盟會與其它四個小政黨合組為國民黨,孫中山為理事長。袁世凱害怕國民黨勢力擴大,派人暗殺了國民黨核心人物宋教仁,並要進一步消滅國民黨。

這件事使孫中山猛省,決心發動討袁的第二次革命。由於國民黨渙散無力,不能發揮多大戰鬥作用,二次革命不到兩個月就失敗了。孫中山只得再次流亡。

以後幾年,孫中山繼續努力與封建軍閥鬥爭,但都未能成功。他感到革命成功的希望渺茫,一時不知該怎麼辦好,陷入苦悶和絕望的困境。他想用心著書,想以此喚醒社會,啟發人民,等待將來。

*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他再次看到了中國革命的希望。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把馬克思主義帶到了中國,工農革命運動發展起來了。這一切使得孫中山重新振作起來,又挺身而出領導開展民主革命。

他覺得依靠沒有戰鬥力的國民黨,是不能完成革命任務的,決定請共產黨來幫助改組國民黨。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日,改組後的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擔任主席,共產 黨領導人李大釗、**等也參加了大會,並起了重要作用。大會通過了民主革命綱領,把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作為奮鬥目標。

孫中山進一步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

有了共產黨和廣大革命群眾的支援,全國出現了大好的革命形勢。孫中山終於認識到,工農群眾才是革命的基本力量,感到以前提的三民主義已不行了,定出了更具有人民性的新三民主義的內容。

北方軍閥馮玉祥,受革命的影響,發動了北京政變。他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孫中山決定北上。一路上,他利用一切機會宣傳廢除軍閥割據,廢除與外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多年艱苦的工作,使孫中山的身體健康受到了損害,這次途中在海上又遇大風浪,他到天津就病倒了。除夕那天,他帶病趕到北京。北京十萬群眾前來歡迎。

他到北京後,病更重了,肝臟越來越腫大,全身浮腫。這一次,他再也支撐不住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惦念著中國革命的前途,對他的同志們說:“生死本來沒有什麼。

但是,幾十年為國民革命所抱定的主義,不能完全實現,這是不能不感到難過的。……我希望各位同志,努力奮鬥,達到我們革命的目的。”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上午,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先生長眠了。他在臨終的時候,還念念不忘地囑咐著:“和平,奮鬥,救中國……”

歷史名人我來說 曾國藩

曾國藩是中國晚清時期的重要政治家 軍事家和文學家,他對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曾國藩的全面分析。一 生平事蹟。曾國藩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家庭教育。在考中進士後,他被分配到京城翰林院工作,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在翰林院,他深入研究了中國古代經典著作...

歷史名人我來說 岳飛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南宋時期的一位重要軍事將領和民族英雄,他的生平事蹟 軍事思想和人格魅力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岳飛的全面分析。一 生平事蹟。岳飛,字鵬舉,生於北宋末年的相州湯陰縣,出身貧寒,但在年少時便有著進取報國之志。他自學武術,漸至精通,且在騎馬射箭方面有了高超的技藝。靖康之變後,嶽...

歷史名人我來說 孫武

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 戰略家 理論家,被譽為 兵家至聖 孫武的生平事蹟 軍事思想和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孫武的全面分析。一 生平事蹟。孫武的生平事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年時期 孫武出生在乙個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奮好學,喜歡閱讀各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