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如何有效推動文化遺產保護

2023-07-25 09:27:25 字數 2870 閱讀 2523

編者注: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生存在當下的活態文化形式,其形態不會固定、靜止不動,必然隨著時代發展、人們需求提高而有所變化。如何做好遺產資源保護以及做好文化傳承與區域協和發展,需要我們持續探索、不斷創新。

文化的創新、文明的開創,離不開對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傳承。我國歷史文化遺產凝結著中華文明的精神特質,不僅為當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提供了強大的智慧型啟示與情感動力,也是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寶貴資源。

文化遺產是凝聚民族認同、厚植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文物古蹟、歷史街區、傳統村落與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等都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載體,無比珍貴。文化遺產作為民族智慧型的結晶、民族文化的見證,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在涵養文化情懷、增進愛國情感、強化民族認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難以代替的。

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存在保護理論體系構建相對滯後、管理體系頂層設計聯動不足、學科體系(群)建設有待完善等問題。

①法律法規缺位

當前,我國對於文化遺產保護並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規予以規範,文化遺產保護散見於各類不同層次的法律法規及通知規定之中,且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以至於職責不明或導致管理上的缺失。如《文物保**》明確文化遺產保護由國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明確由國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城市規劃法》明確由國家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②非遺傳承困難

隨著城鎮化程序加速和新興生活方式的盛行,社會分層的存在及社會流動的可能性,年輕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有了很大改變,當前民間藝人老齡化,人才斷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後繼人才缺乏,加之多元文化和強勢文化的衝擊、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困難。如六枝特區梭戛鄉箐苗彩色服飾、落別布依族姐妹簫演奏、月亮河鄉布依銅鼓舞調、中寨彝族鈴鐺舞等面臨著技藝失傳的風險。

③保護意識薄弱

任何乙個城市,從形成到發展,都有乙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伴隨這一過程的必定會有大量的文化遺跡。但是在現階段的舊城改造過程中,蘊涵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大量的文物古蹟、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街等遭到了嚴重破壞,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薄弱。

④傳統和發展矛盾

有時候旅遊業的發展會使得傳統文化過度商業化,更多的偏向於謀生手段,其性質和作用都發生偏離。部分商家為了謀求經濟利潤,不斷地改造傳統文化,使其盡可能的符合遊客腦海中的“異者幻想”和“他鄉”期待,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和短期效應,缺少文化內涵和可持續發展,外來遊客也只關注表演形式,很少了解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此外,傳統價值觀發生變化,外來人的進入,將自己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帶入當地,造成產生“示範效應”,民風淳樸、與世無爭的他們逐漸認同外界金錢社會,爭強好勝和競爭心加強。同時也可能使少數民族產生自卑心理和排外情緒,喪失民族個性,民族精神受到汙染。

①加強頂層規劃設計

加快完善文化遺產管理的頂層設計,推動城鄉文化融合發展。要建立起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統籌協調平台和機制,促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體化;同時進一步完善系統性的文化遺產保護理論,建構起文化遺產社會功能性分級分類管理體系,解決好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難題;探索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平衡機制,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此外,在規劃上實現老城和新城的空間分離,通過新城建設釋放發展壓力,避免老城大拆大建;其次,在使用上賦予老城新的功能,使其從低價值使用轉向**值使用。

②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近些年來持續推進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國家文化公園不僅是集綜合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公共文化空間,也是承載著中華文明和象徵著國家精神的重要空間。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需要整合超大尺度的文化景觀資源,集中打造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需要通盤考慮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其中,文旅融合是國家文化公園的題中之義,建議培植特色鮮明的文旅融合品牌、打造‘非遺+旅遊’產品,串聯起地方特色產品銷售、旅遊演藝、民宿體驗、旅遊紀念品開發等業態。

③打造非遺主題旅遊路線

在有效保護前提下,利用非遺資源發展鄉村旅遊等業態,挖掘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的非遺資源,建設非遺特色村鎮、街區,打造一批非遺特色鮮明的主題旅遊線路,推動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與現代生活充分聯結,展現亮麗風采、煥發勃勃生機。而且作為綜合性產業,旅遊業涉及面廣、帶動力強、開放度高,在推動非遺保護傳承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④構建保護體系和加強國際合作

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拓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實踐路徑和方法。要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通過有效利用,讓保護成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高品質生活,同時喚起人們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讓文化遺產發揮更大作用。

加強文化遺產研究的國際化合作,圍繞人類文明重大主題與使命,廣泛開展文化遺產的多形式對話,共同推進文化遺產展示、傳播和交流,為聯合申報世界遺產提供智力支撐。在國際組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中,形成全球文明的對話網路和情誼紐帶;從學科建設上,建構我國文化遺產學學科體系,培養新時代文化遺產事業的複合型人才。

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近年來,一系列政策規劃密集出台,《長征文化和文物資源保護傳承專項規劃》、《關於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全國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規劃綱要》等印發實施,有效進一步保護了文化遺產資源,未來仍需不斷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保護監管機制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各地區各部門聯動合作,形成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合力。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強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建好用好國家公園、非遺的活態傳承,在傳承中華民族的根脈與精神中不斷創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做出貢獻。

馬奇柯 推動法學研究與實踐有效對接

9月19日,南川區法學會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法學會黨組副書記 常務副會長馬奇柯,南川區委副書記余立祥到會祝賀並講話,區委常委 政法委書記莫席成主持會議。區法院院長趙翎 區檢察院檢察長江誠參加會議。余立祥代表南川區委向大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全區廣 學法律工作者要堅持以 ...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 推動高質量發展

如何處理市場與 的關係,是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 作用 這是對市場與 關係的基本定位。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認識市場 在高質量發展程序中的作用,實現有效市場與有為 良性互動,是高質量發展程序...

研究表明 每天吃4 5粒花生,有效降低中風 心血管疾病風險!

花生,又叫做地豆 花生公尺,含有比較豐富的植物蛋白質 單不飽和脂肪 維生素b族 花青素等營養成分,擁有 長壽果 的美譽。食用花生能給身體健康帶來不少益處,像強健腸道 健腦益智等等。前段時間,stroke雜誌更刊登過乙份研究文獻,研究的結論顯示,人們每日進食4 5顆花生,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風 心腦血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