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糖》 科學減醣,讓甜蜜不再成為負擔

2023-07-26 16:18:35 字數 3641 閱讀 5897

您有沒有出現過下述狀況:

明明早餐吃飽了,可是午餐前就餓了。

垃圾食品、甜食,吃起來就很難停下來。

餐後時常體會不到滿足感。

看見食物,聞到香味就想吃。

有時肚子沒餓,可是晚上還想吃東西。

總想吃夜宵。

吃得過飽,覺得身體沒勁。

午飯後,總覺得疲勞或是有空腹感。

有時明明吃飽了,卻還停不下筷子。

有過***的經歷。

您回答了幾個“是”?

非中毒。

輕度醣類中毒。

中度醣類中毒。

嚴重醣類中毒。

如果3個及以上“是”,需要引起警覺了;5個及以上“是”,則必須從現在開始要減醣了。

否則,攝入過多的糖不僅會導致血糖公升高,還可能引發慢性疾病,加速衰老過程,並導致**出現皺紋和失去彈性。

科學合理地減少糖的攝入才是保持身體良好狀態的關鍵。通過此舉,我們不僅能促進內部代謝機制的健康運轉,還能提高免疫力。

有節有製更自在

誠如該書作者所說:“書名雖為《戒糖》,但這裡的‘戒’取‘警惕’意思,即要用理性而謹慎的態度對待糖”。

這裡所謂的“戒糖”,實則是盡可能減少我們在飲食中攝入的“游離糖”,意指所有人為新增的單醣、雙醣,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天然糖漿、果汁中富集而“游離”的糖。

在了解上述糖的定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糖的型別:單醣類,如葡萄糖、果糖;雙醣類,如蔗糖;多醣類,如公尺飯、麵包、義大利面、土豆等。

上述醣類經攝入後,通過消化酶被分解為葡萄糖,吸收後釋放到血液中;但若攝入過多,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增多,引起血糖值的公升高。而人體正常的血糖值,空腹時應維持在3.9-6.1mmol/l,若不能維持,血糖的過高或過低,都會關乎我們的性命安危。

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醣類過多,都會影響我們的血糖值,更不用說游離糖了,因為它除了給我們熱量外,並沒有其它已知的營養價值。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明確指出“建議糖的攝入每日不超過50g,最好限制在25g以內

飲食有節”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型結晶,我們應對游離糖持有謹慎態度。對愛糖人士來說,只要能控制對這些人工新增醣類的攝入,就能減少精神和身體對“甜味”的雙重依賴。畢竟合理的飲食觀才能更順應當下的健康趨勢

遠離慢性病風險

這裡,我們來聊聊糖尿病。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3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為11.9%,糖尿病前期檢出率為35.2%,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型別,50歲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在日本糖尿病專科醫生牧田善二的職業生涯中,曾遇到乙個重度糖尿病確診案例,患者是一名十幾歲男生。令人意外的是,導致他病情加重的原因竟是每天在學校體育運動練習期間都飲用1.5-2公升的運動飲料。

由此可見,糖尿病發生已趨低齡化、長病程等特點。長期慢性的高血糖,還會導致眼、神經、腎臟和心血管等組織和器官的損害而出現一系列的併發症,健康危害嚴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身材“大腹便便”的人,誤以為是他們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所致,然而實際上是因為他們攝入了過多的醣類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曾對中國的2型糖尿病病人進行過描述:中國的2型糖尿病病人多數體重較輕,但腰圍普遍超標(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為腹型肥胖)。如果發現肥胖主要集中在腰腹部位,那麼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則會驟增。

你是誰,只有你能決定,而你的形象也只有你能塑造。攝糖過多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健康和顏值,因此,從現在開始,養成並堅持合理的飲食習慣是至關重要的。

讓我們一起邁出這一步,為健康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減醣從好好吃飯開始。

控制血糖是關鍵

除空腹血糖值外,“餐後血糖峰值”也需關注。舉例,吃完公尺飯、麵包或饅頭等固體食物後的1小時內,血糖值會達到約6.7mmol/l,然後逐漸下降,這種緩慢的公升降是正常的。

然而,若攝入大量液體醣類,則可能出現嚴重情況。即使沒有糖尿病的健康人飲用1罐咖啡飲料後,30分鐘後的血糖值也會迅速公升至7.8mmol/l左右。

為防止血糖值的激烈波動,我們可採用以下3種方法:

① 讀懂食品標籤

先看食品外包裝上的“配料表”: 遵循食物用料量遞減的標示原則,表中帶“糖、糖漿的字或麥芽糊精”則需注意,越靠後證明新增糖越少。

再看“營養成分表”:碳水化合物≤5g/100g(固體)或 100ml(液體),則營養成分含量聲稱為“低糖”;碳水化合物≤0.5g/100g(固體)或 100ml(液體),則含量聲稱為無糖。

② 了解gi和gl值

gi是血糖生成指數,衡量某種食物與血糖的關係;而gl是血糖負荷,衡量某種食物或某餐飯中總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簡而言之,gi重“質”,gl重“量”。

選擇低gi食物(gi<55)有助於減少血糖波動,但並不意味著僅選擇低gi的單個食物就足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將不同的食物組合在一起食用,綜合食物的總體血糖負荷(gl值)越低(gl<10),則對血糖上公升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因此,選擇低gi食物並控制混合型食物的總量,才能維持血糖的穩定水平。

③ 遵循“吃動平衡”

規劃自己的低糖餐盤分割槽,即1/2為蔬菜,1/4為豆類及動物性食物為主的優質蛋白食物,剩1/4為主食,並保證“蔬菜-蛋白質-主食”的進食順序。同時,堅持飯後散步20分鐘。

道家哲學思想“大道至簡”強調在複雜性中追求簡單。“減醣”並不需要我們過於精確測算吃的新增糖是否超標,只要控制飲食和積極運動,就能確保血糖的絕對值盡可能小且穩定。

寫在最後

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李燦東教授指出:“飲食自倍,脾胃乃傷,過食甘味,其害尤甚。控糖限醣是現代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證。”

確實,我們對飲食的每乙個選擇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因此在追求健康飲食的路上,每一口都至關重要。

控制和限制糖分的攝入需要長期堅持,只有秉持“每一口都算數”的理念,才能找到通往健康生活方式的唯一途徑。

個人健康是重中之重,因此,請認真思考並謹慎對待自己的飲食習慣。

減鹽 減油 減醣 減減更健康

9月1日,是中小學的開學日,也是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日 新學期的第一天,跟大家聊聊 三減 飲食,也就是 減鹽 減油 減醣 膳食。近年來,我國居民油 鹽攝入量居高不下,兒童青少年糖攝入量持續公升高,成為我國肥胖和慢性病發生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高鹽 鈉 攝入可增加高血壓 腦卒中 胃癌和全因死亡的發生風...

葡萄後期如何上醣,葡萄後期上醣管理,葡萄甜度低怎麼辦

在葡萄的種植後期,如何上醣一直是我們很多種植戶比較關心的乙個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簡單的分享一下後期如何保證葡萄上醣質量。對於果農來說,葡萄的產量是乙個關鍵因素,同時,葡萄的外觀和品質也很重要,如果達不到相應的糖度和色澤就買不上好價錢,即使增產也很難增收。所以,在葡萄即將大量上市之前,葡萄的上色管...

因為極低碳而得糖尿病 減脂控糖一定要警惕

恆星計畫 我是消瘦型2型糖人,曾是極低碳飲食的受害者!在嚴格實行6個月極低碳飲食 日淨碳水攝入不足50g 我的糖耐餐二從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