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 聚光燈效應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2023-07-27 12:39:19 字數 2532 閱讀 1033

前兩天,我正在悠閒地喝著奶茶,就聽到朋友小魚進來煩躁的向我傾訴:“怎麼辦怎麼辦!我這臉要怎麼見人嘛!”

我看著她漂亮的臉龐,不解地問:“怎麼啦,這不是挺好嘛。”

才不是!”她用手指著臉上某個地方,“這麼明顯的痘痘!我要是出去人家看見了說不定會感到很奇怪呢。”

我這才湊近了看,確實能看到被遮過但依舊有些蓋不住的紅色痘痘。可是在她給我指出來之前,我根本沒有注意到它。

這沒什麼啊,它就算再大一點也不會引人注意的,”我寬慰道,“你這只是因為‘聚光燈效應’。”

什麼是“聚光燈效應”?2023年,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湯姆·季洛維奇和美國心理學家肯尼斯·薩維斯基做了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驗證了乙個觀點——人們總認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就像感覺彷彿有個聚光燈罩在自己頭上。

實驗是這樣的:

研究者將學生分成幾組,並從中隨機抽取一組學生,讓他們穿上印著過氣歌手囧像的t恤。任務結束,他們先詢問穿t恤的受試者,覺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這件t恤?再去問另外5人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頭像?

結果顯示,穿t恤的受試者覺得有5成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但是其他幾人中,卻只有1成看清楚t恤上是什麼圖案。而且,後續將此次實驗的錄影重播給未參加該次實驗的同學,注意到t恤的人也只有1成。不止如此,湯姆·季洛維奇還做了進一步的實驗,這一次隨機抽中的同學不再是穿著令人尷尬的t恤,而是印有當時的幾位名人頭像的t恤。結論更讓人吃驚,學生們仍然相信有一半以上的人注意到了他們的t恤,而事實是,這次只有10%!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不經意間放大自己的問題,並認為別人也同樣關注著這些問題,這就是“聚光燈效應”。

聚光燈效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發生:

出門吃火鍋,不小心把油點濺到了白色的衣服上,於是在回家的路上覺得路過的人都能看到這個油點,一路都在努力遮掩;

出門太急忘了洗頭,恨不得把頭藏到衣服裡,覺得別人都盯著自己的油頭看;

稱了**重,發現自己重了幾斤,就焦慮得不行,只敢穿寬鬆的衣服,生怕別人覺得自己胖……

其實就像我們並不會關注路過的其他人穿著樣貌如何一樣,我們大可不必因為臉上的痘痘、體重秤上增長的數字而焦慮,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過於沉浸在只有自己內心的世界裡,從而放大了自己的焦慮。

“聚光燈效應”是怎麼產生的?一般來說,聚光燈效應主要有兩個原因:

1.主觀偏見

我們並不是只有對別人會有偏見,對自己也會有主觀偏見的存在。我們常常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從而高估自己在社會情境中的重要程度,認為自己是社會活動中的焦點,因此也會將別人眼中的自己放大。

2.透明度錯覺

透明度錯覺指的是人們高估自己的個人心理狀態被他人知曉的程度的一種傾向。就像面試時,我們覺得周圍一起參與面試的人都自信滿滿,只有自己是在強裝鎮定;殊不知,別人也是這樣想的。我們總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堪一擊,所有人都能發現自己內心的窘迫——實際上,並不是人人都是微表情專家、談判高手,除了我們自己,別人並不會對我們的內心細微觀察地如此清晰。

走出“聚光燈”的困擾現在的我們彷彿總是陷入各種各樣的焦慮之中。容貌焦慮,身材焦慮,穿衣焦慮……我們總是在意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形象,於是拍照發朋友圈前要反覆把一些很小的細節p得更精緻,在外面吃飯不敢大口吃,跟別人打招呼前反覆在心裡斟酌語氣語調,不斷猶豫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其實,我們也可以試著轉換思維,讓自己從“聚光燈”下走出來。

●拋棄不必要的設想

我們總會想象別人怎麼評價自己,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會不會覺得我難看?及時提醒自己,並不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會放在你身上,就像你也不會時時刻刻盯著別人看一樣。你以為別人關注你,其實只是你的一種假設。

●試著“看輕自己”

當你覺得自己備受矚目時,可能別人也正站在聚光燈下。在人多的場合,每個人更為關注的就是自己。嘗試告訴自己:“大家都很忙,我其實沒那麼重要。”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是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標準太過苛刻,殊不知,不完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全面地看自己,不因為某一點就否定自己,就會發現,曾經困擾我們的,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張德芬有一本書叫《遇見未知的自己》,其中有一句:“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從意識深處接納自己,提公升自己,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是的,我們不在舞台的**,但我們一直在路上。#新手幫扶計畫#

什麼是心理學,什麼又不是心理學

首先要明確心理學的概念心理學是一門涵蓋多種專業領域的科學,但就其根本而言,心理學是一種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科學。第乙個特點 心理學既研究人的心理,也要研究人的行為。心理主要是我們的心理現象和過程。但是人的心理是黑盒,我們無法直接去觀察,但可以通過人的行為去推斷他的心理,所以心理學也要研究行為。舉個例...

重返聚光燈!郭碧婷身材變化引發爭議,神似“小向太”?

昨日郭碧婷粉絲們歡呼雀躍,因為這一天她正式復工,結束了長時間的休息。然而,們對此並沒有熱情的回應。郭碧婷復工後的身材變化引起了爭議,們紛紛表示她明顯發福,甚至有些像婆婆向太。這一觀點迅速引發們的瘋狂討論。當天,郭碧婷身穿一襲白色吊帶禮服出現在攝影棚,吸引了工作人員的關注。這次出現可以被視為她正式回歸...

心理學能帶來什麼,探索心理學的啟示,從困惑到覺醒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迷茫時期,面對未知的未來和內心的矛盾,我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然而,借助心理學的幫助,我們可以在迷茫中覺醒,找到前行的方向,讓我們一起探索從迷茫到覺醒的心理學之旅。第一階段 迷茫的困惑,迷茫往往發生在生活中的某個轉折點,比如畢業 職業選擇 人際關係 家庭變化等,我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