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風的發源地 天生橋 江風寺遊記

2023-07-22 14:35:00 字數 2658 閱讀 6634

天生橋江風寺是遊大理下關佛塔寺的意外之喜。

出發前往佛塔寺前,我在手機上查了導航,江風寺也一併標註了出來,正好跟佛塔寺乙個方向,於是決定順道前往。

沿南澗路往蒼山、西洱河方向,行至盡頭,左轉入永平路。旋即右轉,橫跨西洱河,前行過杭瑞高速橋下,道路左側岔開一路,與西洱河、杭瑞高速平行,這就是江風寺的入口所在。

沿入口前行數十公尺,闢有一處停車場。靠近山腳處,有一排自來水龍頭,引自蒼山山泉。附近居民常來取水。

取水處盡頭,有數級台階。拾階而上,一方石碑呈現於眼前,上書「天生橋江風寺」。白底藍字,恰與大理的藍天白雲交相輝映。

前行至橋頭,立有一間兩柱出頭式牌坊。說到橋,其實是飛架高速公路東西的天橋,並非西洱河上之天生橋。因著地勢逼仄的緣故,門樓造型甚為簡單。坊上題文卻氣勢雄闊,正面書有「南天屏障」,背面書有「風雲大觀」。

轉過門樓,與江風寺隔橋相望。西洱河畔,有嶙峋巨石拔地而起,高約兩三丈,初建於南詔時期的江風寺就位於其上。遠觀之,江寺為兩層空心重簷閣,飛簷斗拱,白牆紅瓦。千百年來,白雲化蒼狗,天塹變通途;一任世事變幻,江風寺始終屹立不倒,與群山萬壑、潺潺洱河為伴。

甫一踏上天橋,勁風吹得衣衫獵獵作響。我停下來,把單肩掛著的揹包改為雙肩背好,又拉緊了揹帶,才繼續往橋中間走去。

步履維艱地來到天橋**,我轉過身,正面南方——風吹來的方向。罡風強勁,難以維持閒適的姿勢,彷彿隨時有被風捲走之虞。安全起見,我單腿後撤,身體微屈,雙手緊緊握住手機,擱在天橋護欄上拍了一張**。不敢多拍,怕一不小心手機被風吹走。然後壓抑著內心的震撼,靜靜地欣賞眼前的風景。

遠山如黛,浮雲翻騰。蒼山至此已至盡頭,與蒼山同屬雲嶺山脈的哀牢山於此發源,兩山夾峙而成峽谷。我立於峽谷中間,天橋之上。腳下的杭瑞高速宛如作勢欲飛的巨龍,消逝於山谷深處;蒼山和哀牢山,猶如兩條青龍,蜿蜒匍匐於大地之上。「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其地勢之險要,足當「南天屏障」之美譽。

兩山排闥,不但送來了青翠和浮雲,也送來了印度洋的風。我想,來自海洋的這股風,最初應該是溫暖濕潤的;一路吹來,溫暖滋潤了沿途的廣袤大地;及至下關,終於少了幾分溫潤,多了幾分凌厲,成為大理「下關風」的源頭。古人素來喜歡以風入喻。君子作為儒家的理想人格,不惟有「溫潤如玉」、「如坐春風」的一面,也應有「嫉惡如仇」、「以直報怨」的一面。

經過天風的洗滌,我快速過橋,來到江風寺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陳列於寺腳的數方石碑。最大的一方約一人高,斑駁古樸。就近觀之,上書「漢諸葛武侯擒孟獲處 趙州牧武昌***立」,碑身多有剝落,部分刻字也為風雨侵蝕,不可辨識。其餘碑刻分別為「天威逕碑」、「元世祖平南碑」、「洪武平西碑」、「神道碑」,白底藍字,據明代筆記小品《葉榆稗史》中的記載所復刻。

拾級而上,近觀江風寺。寺廟整體為木石結構。磚石為基為牆,木頭為柱為梁為門為窗。日復一日的雨打風吹,門窗簷梁的朱漆彩繪早已斑駁褪色,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江寺右側,立有「雲路得根」碑,原為雲南籍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所提,此為復刻品。江寺後方修有一小小觀景台,風力尤勝於天橋。

繞回至殿前,數字村婦拿著香火蠟燭等祭品進殿,我也跟著進去。殿內供奉著三尊神像,兩側門後各置一張方桌,村婦把祭品放在桌上開始張羅。江寺甚小,我站立於**前,幾乎再無迴旋之空間。據悉江風寺是祭祀風伯雨師所在,不知寺中還供奉有哪位神仙。我帶著這個疑問出了殿門。

從另一側台階下來,有一條石板小徑,通往江邊。扶欄俯瞰,渾黃的西洱河緩緩流淌。洱河上游,水清見底;此地距上游不過數公里,河水突然渾濁如斯,不明其因。河上有一小橋,寬不過一公尺,長不過四五公尺。這就是天生橋。橋身本為石岩,與山勢相連。相傳觀音菩薩鑿穿山洞,西洱河得以奔瀉而下。明嘉靖《大理府志》載:「天生橋,又名天橋,在城南三十里。深塹絕壑,石梁跨之,憑虛凌空,可度一人,故名天橋。橋邊激水濺珠,宛如梅樹,人呼曰不謝梅,亦奇觀也。」可惜世事滄桑,天生橋上游數十公尺處修建了一座小型水電站,導致下游水勢水量銳減,洶湧奔流的河水叩擊石洞、水珠飛濺宛如「不謝梅」的奇景早已斷絕,後人只能從文人墨客的詩文中憧憬一二。

橋對岸,有一座孤亭屹立於山岩上。正對橋身有數級石階,再往上難尋落腳之處。山岩右側內陷,修有帶扶手的石徑。我貼著山岩上行,石徑在公路邊終止,不可抵達孤亭。返回到橋邊,仔細打量正面的石階,隱約可至孤亭,但山岩陡峭山風猛烈,只好作罷。

從天生橋往下游看去,河水渾黃,緩緩南逝;青山無語,兩不相厭;白雲舒卷,離合隨意。此情此景,孔子的感嘆,李白的孤獨,金庸的寫意,諸多情緒湧上心頭,一時竟有些痴了,孤立良久,才轉身離去。

“磁器口”川劇的發源地之一

磁器口是中國重慶市的乙個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的嘉陵江畔,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民俗文化而聞名於世。下面將為您介紹磁器口的歷史 特色和文化魅力。磁器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擁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個古鎮坐落在嘉陵江畔,因名副其實的古老窯瓦製陶業而得名。在歷史上,磁器口是乙個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生產出了...

棋盤巖 湘西土家族“開山棋”的發源地

打山棋,又叫打三棋,開山棋,連三棋,三棋 三子棋等,是湘西土家族極具特色最原始的棋種,由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台天文計算機,中國最古老的式盤中的地盤演變而來,遊戲規則,二人對弈,地為盤,樹枝 石子萬物皆可為子,輪流行棋,三點一線,為一山棋,誰生成的連山多,在棋盤上的子就越多,贏棋的機率就越大。雙方設法阻止...

中國北方古城的代表,也是晉商文化的發源地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山西省平遙縣,是一座儲存完好的明清古城,也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因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建築風格而備受矚目。平遙古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紀,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建立的金融中心之一。它在明清時期達到了巔峰,擁有繁榮的商業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