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糍粑風味 品千年瑤韻

2023-07-20 20:41:27 字數 2275 閱讀 3519

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是乳源瑤族的「二月朝」節。這一天是瑤族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日之一,猶如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是一年播種耕耘的開始。

所有的農事,都始於希望,都寄望通過勤於耕耘,最終能結於豐盈。瑤民對二月朝的寄望,也無不如此,他們希望每一分耕耘都有收穫,一切努力都不被辜負。所以,在農曆二月初一這一天,為慶祝耕耘的開始,瑤民家家戶戶均有舂糯公尺,做糍粑,祭祀祖先,祭拜大自然的習俗。通過一系列的傳統民俗活動,祈福努力耕耘當下,靜待五穀豐登。

實踐隊來到瑤鄉,當然 不能錯過這樣內涵豐富又寓意深遠的民俗活動。抵達瑤鄉的第二天,實踐隊懷揣對瑤鄉獨特傳統飲食文化的嚮往,來到了鮮花盛開流水潺潺的小村莊,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全方位體驗瑤族獨有的「舂糍粑」活動。

通過親切的瑤族阿姨的熱心講解和耐心指導,實踐隊學到了舂糍粑的技術要領:先將糯公尺淘洗乾淨,再用清水浸泡一天左右,進而瀝乾水分,然後將被泡得鼓脹的糯公尺倒進木甑裡。

白花花的糯公尺在柴火的烹煮下,都樂開了花,散發著獨特的糯公尺清香。那個冒著熱氣的木甑,掀開蓋子,白花花的糯公尺飯香味瞬間撲鼻而來。趁熱將軟糯的糯公尺飯團倒入古老的石臼裡。

其次,實踐隊隊員在瑤族阿姨的指導下,手拿木杵,揮起胳膊,點入臼窩,將糯公尺飯不停地舂搗。兩個人你一下我一下,千錘百鍊間,剛剛還開花了的糯公尺飯已然變成了泥膠狀。糯公尺飯團經過舂搗變成晶瑩的膠狀,淡淡的穀物清香瞬間瀰漫。

最後,把雙手洗乾淨,輕輕抓起一把晶瑩的泥膠狀糯公尺飯,輕輕地將飯糰搓成乙個個桌球大小的圓形狀,在提前搗碎了的花生仁和黑芝麻碎末裡翻滾一番,小小的糯公尺飯團渾身就沾滿了花生和芝麻的四溢香氣。瑤家獨特風味的糍粑立馬呈現於眼前。

剛打好的糍粑又軟又黏,趁熱氣騰騰時,像乳酪一樣咬一口,入口即化。嫩白的色澤,咬一口,那真是情深公尺真,口感絲滑,甚至還能拉起常常的絲呢!吃一口則令**連忘返。瑤族阿姨介紹說,糍粑還一種吃法,那就是烤著吃。這裡的人們,寒冬臘月裡,家家戶戶的火爐旁圍滿了男女老少。能熊的火焰照紅了小孩的臉蛋,「融化」了老人的辛酸。糍粑烤香了,家人便吃起來,小孩一口酥糖,一口糍粑;老人們一口燒酒,一口糍粑;姑娘們一串笑語,一口糍粑。他們過上了幸福日子的心像火一樣熾熱,他們的情意像糕杷一樣纏綿。

接著,在好客的瑤族阿姨的帶領下,實踐隊體驗了瑤族糍粑的另一種做法——炸糍粑。

把剛剛舂搗成泥的糯公尺飯捏成大小均勻的劑子,輕輕用手掌壓薄成形。

將油放入鍋內,文火攻之,待油九成熱,將糍粑緩緩放放入油鍋。刺啦刺啦,在時間與高溫的共同催化下,糍粑慢慢地變得更加柔軟,更加黏乎。

油溫不斷上公升,油鍋裡的糍粑猶如在大海中翻騰起舞, 扁平的「身姿」漸漸鼓脹,表皮微微隆起,越發像乙個圓圓滾滾憨態可掬的大包子,此時,油炸糍粑就大功告成了。

瑤族糍粑並沒有統一的形狀,有圓的,有方的。圓的表示親人團員不分離;方的則表示瑤鄉人們方方正正、直直爽爽。糍粑也沒有統一的顏色,有白色,有青色,還有紅色。瑤族老一輩說,白色青色表示為人要清清白白,紅的則表示瑤族人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紅火火。糍粑的紋飾也不拘一格。有的糍粑被點上了四個紅胭脂圓點,瑤族老人說那時表示四季發財的意思;還有花鳥走獸之類的各種紋樣;有的糍粑上印著幾個五角星,那是瑤族人民永遠跟黨走的決心;

飲食是在味蕾中傳承的文化,是舌尖上的文化傳承。糍粑是一種美味又健康的傳統美食,具有濃郁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承。它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是瑤族人民勤勞和智慧型的結晶。實踐隊在品味糍粑的同時, 深刻體會到瑤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深深感受到瑤族民俗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極大地增進了瑤漢兩族在飲食文化上的互相了解與交融,促進了瑤漢兩族文化的傳播。

端午包粽子品燒酒,感受傳統中蘊含的千年古韻

在端午節這個傳統佳節,我與好友約定前往貴州遊玩,探索這片美麗的土地,品味當地的美食,而其中最令人期待的當屬貴州特色的粽子和燒酒了。王祖燒坊以醬香致匠心 貴州,位於中國的西南部,以其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文化而聞名。而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端午節有著自己獨特的慶祝方式。與好友們一同踏上這場探險之旅,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