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麻痛漸加重,小心腕管症候群,中醫治療方法是?

2023-07-25 22:27:54 字數 5666 閱讀 8604

手指麻痛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手指受傷、壓迫、缺血、感染、神經病變等。

但是,如果你的手指麻痛持續不斷,甚至漸漸加重,並且伴有手掌、手腕或前臂的疼痛、刺痛、無力或腫脹等其他症狀,那麼你可能患有一種叫做腕管症候群的疾病。

腕管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壓迫性疾病,會影響手部的功能和感覺,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手部萎縮和殘疾。

腕管症候群(carpaltunnelsyndrme,cts)是由於正中神經在腕部被壓迫而引起的一種神經性疾病。正中神經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經之一,它從頸部出發,沿著前臂向下延伸,通過腕部的乙個叫做腕管(carpaltunnel)的結構進入手掌。

腕管是由8塊腕骨和一條跨越腕骨上方的韌帶(橫隔韌帶)組成的乙個窄小的通道,裡面除了正中神經外,還有9條屈肌腱。

當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壓迫時,就會出現手指麻木、刺痛、無力等症狀,這就是腕管症候群。

導致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頻繁或過度地使用手部

長時間或重複地使用手部進行某些動作,如打字、寫字、縫紉、彈奏樂器等,會導致手部肌肉和肌腱過度勞累和腫脹,從而增加了對正中神經的壓力。

這種情況在從事這些活動的人群中較為普遍,如文秘、程式設計師、裁縫、**家等。

2.手部或前臂受傷

手部或前臂受到外力打擊、扭傷、骨折等創傷,會導致區域性組織的炎症、水腫、出血或骨折碎片等,從而壓迫正中神經。

這種情況在發生意外或運動損傷的人群中較為常見,如摔倒、撞車、打架、運動員等。

3.某些疾病或病理狀態

某些疾病或病理狀態會導致腕管內的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增加了對正中神經的壓力。這些疾病或病理狀態包括:

關節炎:關節炎會導致關節的炎症和腫脹,從而壓迫腕管內的結構。關節炎有很多種,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

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功能低下會導致體內代謝減慢,從而導致水分和蛋白質在組織間隙積聚,形成黏液樣水腫。這種水腫會影響腕管內的結構,增加對正中神經的壓力。

糖尿病:糖尿病會導致血管和神經的損傷,從而影響正中神經的血液**和功能。

此外,高血糖也會導致組織間隙的水分和蛋白質積聚,形成黏液樣水腫。

妊娠:妊娠會導致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從而影響體液的平衡和分布。妊娠期間,很多孕婦會出現全身性的水腫,包括手部和腕部。

這種水腫會增加對正中神經的壓力,引起腕管症候群。

一般來說,妊娠期間的腕管症候群會在分娩後自行緩解。

腫瘤:腫瘤是一種異常的組織增生,它可能發生在任何部位,包括腕管內。如果腕管內出現了腫瘤,無論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都會佔據一定的空間,從而壓迫正中神經。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是需要及時診斷和**。

腕管症候群是一種可以預防和**的疾病,如果能夠及時發現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就可以避免或減輕對正中神經的損傷,恢復手部的功能和感覺。以下是一些預防腕管症候群的方法:

1.保持手部和前臂的正確姿勢

在使用手部進行某些活動時,要注意保持手部和前臂的正確姿勢,避免過度彎曲或伸展手腕,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種姿勢。

例如,在打字時,要將鍵盤放在適當的高度和角度,使手腕保持自然放鬆的狀態,不要過度向上或向下彎曲;

在寫字時,要將紙張放在適當的位置,使手腕和前臂保持一條直線,不要過度向左或向右彎曲;在彈奏樂器時,要根據樂器的特點調整手部和前臂的姿勢,避免過度用力或緊張。

此外,還要注意定期休息和放鬆手部和前臂的肌肉,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手部和前臂的活動或按摩,以促進血液迴圈和緩解疲勞。

2.避免或減少手部或前臂的受傷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要注意避免或減少手部或前臂的受傷,如避免接觸鋒利、高溫、有毒等物品,避免使用過重或不合適的工具,避免過度用力或突然扭動手腕等。

如果發生了手部或前臂的受傷,要及時處理和**,如清潔創口、止血、消炎、固定、復位等,以防止感染、出血、腫脹等併發症。

3.控制或**相關的疾病或病理狀態

如果患有關節炎、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相關的疾病或病理狀態,要及時控制或**,以減輕對正中神經的影響。

例如,關節炎患者要服用抗炎藥物和保護關節的藥物,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要服用甲狀腺激素替代藥物,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和併發症等。

此外,還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限酒等。

4.定期檢查和診斷

如果出現了手指麻木、刺痛、無力等腕管症候群的症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和診斷,以確定是否患有腕管症候群,以及其嚴重程度和原因。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體格檢查和一些特殊檢查來做出診斷。

特殊檢查包括:

神經傳導速度(nerve***uctinvelcity,ncv):這是一種測量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傳導電訊號的速度的方法。如果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其傳導速度會降低。

超聲波(ultrasund):這是一種利用聲波來顯示腕管內結構的方法。可以觀察正中神經在腕管內是否受到壓迫,以及壓迫的程度和位置。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nanceimaging,mri):這是一種利用強大的磁場來顯示腕管內結構的方法。

可以觀察正中神經在腕管內是否受到壓迫,以及壓迫的程度和位置。此外,還可以觀察腕管內是否有腫瘤等異常的組織增生。

中醫認為,腕管症候群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手部和前臂的經絡氣血執行不暢,導致正中神經受到阻滯和壓迫。

因此,中醫**腕管症候群的原則是以通經活絡、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針灸

針灸是一種利用針刺或電刺激穴位來調節氣血執行和神經功能的方法。針灸可以緩解正中神經的壓迫,改善手部的血液迴圈和感覺,減輕疼痛和麻木等症狀。常用的穴位有:

手三里(li10):位於前臂外側,當肘橫紋上3寸,橈骨與尺骨之間。

手五里(li11):位於肘部外側,當肘橫紋中點。

曲池(li4):位於手背,第。

一、二掌骨間隙,當第二掌骨橈側緣。

合谷(li5):位於手腕外側,當橈骨莖突與橈骨莖突下方的凹陷處

太淵(lu9):位於手腕內側,當橈動脈搏動處。

少商(ht3):位於肘部內側,當肘橫紋中點。

少澤(ht5):位於手腕內側,當尺動脈搏動處。

內關(pc6):位於前臂內側,當掌長筋與橈側腕屈筋之間,距腕橫紋2寸。

針灸時,要根據症狀的輕重和個體的體質來選擇穴位和刺激強度。一般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20~30分鐘。針灸**的效果因人而異,一般需要連續**2~4周才能見效。

2.藥物

藥物是一種利用中藥或西藥來調節氣血執行和神經功能的方法。藥物可以緩解正中神經的壓迫,改善手部的血液迴圈和感覺,減輕疼痛和麻木等症狀。

常用的藥物有:

中藥:中藥是一種利用天然的草藥或動物或礦物等物質來製成的藥物。中藥可以根據不同的證型來選用不同的方劑或單味藥。

常用的方劑有:

活絡止痛湯: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證型。主要成分有川芎、紅花、桃仁、牛膝、地龍、乳香、沒藥、白芷、防風、羌活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

該方劑可以口服或外敷。口服時,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連服7~10天為一療程;外敷時,將藥物煎煮後浸泡手部或用藥液溼敷手部,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鐘,連用7~10天為一療程。

防己黃芪湯:適用於風濕濕熱型證型。主要成分有防己、黃芪、蒼朮、白朮、茯苓、澤瀉、木通、車前子、黃柏、黃連等。具有祛風除濕、健脾利水的作用。

防己黃芪湯(續):該方劑只能口服。口服時,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連服7~10天為一療程。

腕管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壓迫性疾病,會影響手部的功能和感覺,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手部萎縮和殘疾。

因此,要及時發現並採取適當的預防和**措施,以保護正中神經的健康。

中醫**腕管症候群的方法有針灸、藥物等,可以從調節氣血執行和神經功能的角度來緩解正中神經的壓迫,改善手部的血液迴圈和感覺,減輕疼痛和麻木等症狀。

麻生太郎訪台言論 中日關係“雪上加霜”

近日,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的高調竄訪台灣地區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一行動不僅在台海緊張局勢中投下了不小的一枚石子,還引發了日本國內 的擔憂,甚至招致了在野黨的嚴厲批評。日本立憲民主黨幹事長岡田克也指責麻生的發言 非常輕率 而日本共同社更是將麻生的言論稱之為可能令中日關係 雪上加霜 這一系列的事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