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讀懂了《葛朗台》

2023-07-22 08:54:47 字數 4019 閱讀 9079

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曾評價道:「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讀過它的人就會明白,其慘烈程度不亞於古典悲劇。如果說,在古典悲劇中主宰一切的是命運,那麼這部作品中主宰一切的則是金錢。它就是巴爾扎克最負盛名的**《歐也妮·葛朗台》。故事中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也沒有絲毫傳奇色彩,卻在家庭日常中上演了一幕幕金錢至上的鬧劇。在守財奴葛朗台的影子裡,折射出的卻是現實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你我。年少的時候讀不懂《歐也妮·葛朗台》,是因為不了解生活。到了一定的年紀,才真切感受到這句話的殘酷:「試問哪個人沒有慾望,哪種社會慾望可以不靠金錢得到滿足呢?」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某個時刻,讀懂了《歐也妮·葛朗台》。

金錢:擺脫不了貪欲,就會成為它的奴隸葛朗台是索漠地區極有名望的商人。他靠箍桶匠發家,之所以能夠一躍成為地方上的首富,一方面因為他精於盤算,善於理財。他用自己的積蓄和妻子的陪嫁買下了區里最好的葡萄園、一座老修道院和幾塊上好的田地。他的土地經營得法,每筆買賣都琢磨得周到細緻,投機事業也從沒失敗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的貪婪吝嗇。在他看來,所有的開支都是一種浪費,奢侈享受更是不可容忍的惡習。葛朗台一家長年住在年久失修的房子裡,樓梯壞了也不請人修理。全家的內衣被服都是由妻子和女兒歐也妮負責,就連伙食和蠟燭,都是葛朗台按兩估算,親自分發。他向佃戶索取麥子、肉和蔬菜瓜果,讓租用磨坊的人送麵粉跟麩皮,這樣就不必花錢去買。甚至在太太病重的時候,也捨不得花錢請醫生。太太一過世,他就迫不及待地遊說歐也妮簽下了遺產轉移書。

就像譯者傅雷所說:「葛朗台象徵近代人的上帝,法力無邊而鐵面無情的財神。

為掙大錢,他盤剝外人;為省小錢,他刻薄家人。」就在葛朗台老頭以為這樣就能將所有金錢牢牢攥在自己手裡時,死神卻慢慢追上了他。在生命垂危之際,他頻頻要求歐也妮把金子放在他面前,這樣他才能好受些。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嚥氣時的最後乙個動作竟然是要搶走神甫手中的鍍金十字架,讓人唏噓不已。生前,葛朗台積累了萬貫家財,死後,卻帶不走分文。金錢本該是服務於人的工具,可他卻活成了金錢的奴隸。三毛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金錢是美德,在賺取和支配它的時候彰顯。金錢是魔鬼,也在賺取和支配它的時候現形。」

生而為人,面對金錢的**,難免會把持不住。倘若專注於斂財,總是想在金錢遊戲中獲勝,那麼,即使擁有再多,也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凡事有度,過則成災。人這一生都在與錢打交道,若是無法斬斷過度的貪欲,最終也不過是個只剩金錢的窮鬼。

愛情:拿得起,放得下張愛玲曾慨嘆道:「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初識愛情,不少人會以愛之名交付自己,以為從此便有枝可依,一生可攜手白頭。奈何,人心難測,多情總被無情傷。歐也妮在二十三歲生日那天,堂弟夏爾毫無徵兆地闖進了她的世界,風度翩翩的他一下子就撩動了歐也妮的心弦。原本對生活無欲無求的她,卻突然意識到了很多事。她細緻入微地安排夏爾的生活起居,甚至瞞著父親給夏爾生火取暖,買白糖。當她得知夏爾的父親因破產而自殺時,她感同身受,時時寬慰夏爾。在她看見夏爾寫信處理他的債務,並得知他打算去印度做生意時,她不顧後果地將自己的積蓄贈予夏爾。巴爾扎克這樣描述道:「葛朗台是拿著**去賣,歐也妮是把**扔進了愛情的大海。」在巴黎風月場上體驗了一番人情冷暖的夏爾,被歐也妮高尚的心靈所打動。於是,他也將母親唯一的遺物交給歐也妮保管。

可惜造化弄人,在夏爾走後的第七年,歐也妮等來的卻是一封訣別信。原來,夏爾發財後,過上了紙醉金迷的生活,瞧不上自以為「寒酸」的歐也妮。而且為了獲得貴族頭銜,他還要娶落魄貴族的女兒為妻。信中還附上了一張8000法郎的支票,將歐也妮資助的錢連本帶利地歸還,並索要母親的遺物。面對種種,歐也妮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苦苦糾纏,而是選擇體面放手。不僅如此,當她聽說夏爾的婚姻因父親的債務受阻時,她二話不說就拿出支票,派人到巴黎去替他還清了欠款。緣分的聚散,半點不由人。無法挽留的人,權當過客;摻雜算計的情,最好釋懷。誠如畫家幾公尺的一句話:「不要在一件彆扭的事上,糾纏太久,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厭,會累,會神傷,會心碎。實際上,到最後,你不是跟事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成年人的世界,要愛得起,放得下。如果放不下過往,就會過不好當下,最終也會失去未來。所以,別讓已逝的感情壓垮你的整個人生。

幸福:一善染心,萬劫不朽巴爾扎克似乎跟讀者開了個玩笑:乙個最不在意金錢的人,卻成為了最富有的人。每天晚上,歐也妮的堂屋裡都是高朋滿座。千百萬家私彷彿在她身上鍍了金,讓當地的達官顯貴極盡奉承,百般討好。然而,歐也妮沒有迷失在這些花言巧語之中,也沒有沾染他們驕奢淫逸的生活習性。她仍然延續著父親的生活方式,每年只增添兩三件新衣,不到最冷的時候,絕不生火取暖。每天坐在小板凳上做著活計,過著日復一日樸素簡單的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她不似父親那般吝嗇與貪婪,而是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書中說:「上帝把**丟給被**束縛的女子,而她根本不把**放在心上,只在嚮往天國,過著虔誠慈愛的生活,只有一些聖潔的思想,不斷地暗中援助受難的人。」她給陪伴自己多年的傭人拿儂1200法郎的終身年金。並在拿儂結婚的時候,給她打了三件家具,還把伙食房的鑰匙交給她。對城裡缺衣少食的窮人,她按月發放救濟金。

不僅如此,她還在索漠建立起養老院、教會小學、圖書館等,造福當地百姓。久而久之,人們對她的感情從羨慕、嫉妒變成了敬重。而歐也妮在慷慨解囊,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幸福感和滿足感。想起羅曼·羅蘭的一句話:「乙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生活中,有些人汲汲營營,卻始終不明白幸福為何物?為名為利,傾盡所有,到頭來,仍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其實,幸福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在於內心是否滿足。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一味追求物質的豐富,並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相反,有些人還會將其視為負累。懂得給物質生活做減法,給精神世界做加法。把錢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才能提高自己的人生質量,滋養靈魂。

寫在最後曾有人斷言:「自莫里哀的《慳吝人》以後,不會有人再寫吝嗇鬼了!」然而,巴爾扎克不僅重塑了這一典型,還賦予了它更深刻的內容。以至一百多年過去,人間已然換了樣子,可人們卻還在談論著《歐也妮·葛朗台》。它就像一面鏡子,一面映照你我,一面警醒世人。不論是吝嗇成性的葛朗台,奸詐無情的夏爾還是心存善念的歐也妮,無一不在告訴我們:金錢是生活的剛需,卻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唯有把握好慾望的尺度,不沉淪;掌握好處事的風度,不迷失;堅守住感情的純粹,少算計,方能尋得幸福的真諦,過好餘生。

錢是乙個成年人最大的底氣

錢是乙個成年人最大的底氣。人生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終極目的也是為了獲得足夠的收入,以滿足自己和家人的基本需求。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收入是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礎和保障。而在現代社會中,錢的重要性更是無法被忽視,因為它是乙個成年人最大的底氣。錢可以帶來物質保障。儘管生活中有很多免費的東西,例如陽...

保持童心,是成年人活得自在的關鍵

還記得孩童的自己曾經為了一樣心儀的物品,而想方設法說服父母買嗎?可能先好言好語苦苦哀求未果。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嘗試威脅說 不買就不回家 不吃飯 一直躺在地上 父母還是不答應。這時倒回去看看心愛之物,眼神確認是真愛,便再絞盡腦汁思考策略,看可以怎樣去談判,例如洗碗乙個月 不買玩具不吃零食乙個月。那...

早起,是成年人最低成本的自律!

曾國藩曾說 做人,從早起開始 早起不僅是一種習慣,更體現了乙個人對生活的把控和人生態度。有人說 上天給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但給這24小時賦予價值的是自己。我們無法改變時間的長度,卻可以拓展時間的寬度每天早起一點,堅持一點。長此以往,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人生!當早起成為一種習慣。我們生活就有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