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失業率,消費力低迷 工作時間問題處理刻不容緩

2023-07-21 14:22:09 字數 1808 閱讀 3660

大家好,我識眾的周先生,看到6月份青年失業率,有些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程度,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工作時間與失業率的問題。

現在是個高度內卷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工作時間與加班時長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那麼,根據勞動法規定,我們的工作時間應該是多少小時呢?

根據《勞動法》內容所示: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週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為什麼我們要先說工作時間?因為工作時間決定了單月的產值,比如要完成100雙鞋,乙個人一天工作10小時,乙個小時生產5雙,最少需要2天才能完成。如果乙個人每天工作8小時,至少需要3天,如果再要兩天內完成,那麼要麼增加人手,要麼增加工作時間。

這一舉例大家是不是看得很清晰了,工作時間是與就業率直接相關的,話說回來,為什麼國內企業選擇增加工作時間,兩個人幹三個人的活拿2.5個人工資呢?原因有兩點:

一、企業外力層面,勞動法的執行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官方態度也是值得玩味的,就拿pdd、阿里宣揚「福報」時,整個社會風氣都被帶壞了,官媒也只是象徵性的批評兩句。如果拿出查環保的架勢,還會有那麼多企業敢違法嗎?

二、企業內部層面,商人逐利是天性,但問題就在於違法成本實在太低了,就拿違法的幾萬處罰而言,所面臨的處罰成本遠遠低於利潤的零頭,所以哪怕頂著處罰,社會上依舊該加班的加班,因為投入成本很低回報很高。

所以,現在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採用增加工作時間方式,來增加產值,這個方法在以前,或許有存在價值,畢竟那時中國還很落後,需要跑部前進,但現在呢?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內迴圈遲遲跑不起來,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多人已經知道了,沒工作,沒錢!工作時間的問題已經處於臨界點了,為什麼發達國家嚴格限制工作時間?真當別人資本家是傻?還是真當是勞動人民爭取的?乙個財團的實力甚至比普通的國家都猛,鎮壓不了異議?而是多方權衡下來,為了消費與就業的平衡!

可就業崗位少,失業率高,錢不夠用,自然沒消費。

乙個企業讓100個工人加班12小時,生產出來了大量的商品,供給側嚴重過剩。生產出來商品,越堆積越多,能買的永遠只是那100個有工作的人。那麼嚴格實施勞動法,讓100個人每天工作8小時,那麼將新增至少50個崗位,失業率就降下來了,換句話說至少又有50個人能購買商品,這樣內迴圈也才能慢慢跑通了。

所以,國內消費低迷,失業率奇高,真的難以解決嗎?不是的!就是看官方的決心了,一旦勞動法嚴格的執行下來,嚴格工作時間問題,首先就業問題就能得到極大的改善,就業改善了消費力也就上來了。

至於企業,享受了人口紅利的同時,也需要承受轉變的陣痛,但這件事是長期利好企業的,當員工時間不是全部投入在日常工作中時,就會有學習與創新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對於企業發展是利大於弊的。

同時,為了順利改變現狀,官方也可以獎懲並用,對於依法落實工作時間擴大就業的企業,加大補貼力度,對於違法的企業,應及時調整勞動法處罰法規,對涉事企業予以重罰。

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此結束,你認為我說的對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

就業市場狀況不好的情況下,大量勞動力會選擇觀望 等待,或者暫時退出勞動力市場,他們通常被失業率統計忽略,導致對勞動力整體情況的誤判 對中國青年人失業率大幅度上公升的問題,需要區分長期和短期,並從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予以分析。從長期看,青年高失業率問題首先應當歸因於2020年以來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

青年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暫停發布

這一決定背後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可能是出於 對就業資料的審查和統一管理的考慮。也有分析認為,暫停發布失業率資料可能是為了避免不良資料對社會造成過度的不安。一些人對這一決定表示質疑,認為 應該保持資訊透明度,及時公布失業率資料,以便社會了解就業形勢,並採取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一些人則認為現有的...

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 分析稱將對信心造成更大損害

中國 暫停公布持續攀公升的青年失業率,引發 譁然。分析認為,官方已無法通過統計操作給出令人滿意的資料,不得已採取 蓋牌 但此舉將對經濟資料可信度和市場信心造成更大損害。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星期二 8月15日 在發布會上通報,將暫停發布分年齡段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主要原因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