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將至,你知道今年立秋是公秋還是母秋嗎?

2023-07-28 17:00:30 字數 1784 閱讀 4411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季的開始,也是自然界由陽盛轉為陰盛的起點。立秋後,氣溫逐漸下降,空氣逐漸濕潤,昆蟲逐漸感受陰氣。

但你知道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這個區別可能影響你的健康和財運!

公秋和母秋是怎麼區分的呢?

公秋和母秋是根據立秋節氣的農曆日期和時辰來區分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單雙數說。立秋分為公秋和母秋兩種情況,根據立秋當天對應的農曆日期是單數或雙數來區分。如果日期是單數,那麼就是公秋;如果日期是雙數,那麼就是母秋。

另一種是晝夜說。即如果立秋當天的時辰是白天,那麼就是公秋;如果立秋當天的時辰是晚上,那麼就是母秋。

實際上,最廣泛的觀點認為,公秋和母秋是根據農曆六月的大小來劃分的。如果農曆六月是小月(29天),那麼立秋就是公秋;如果農曆六月是大月(30天),那麼立秋就是母秋。這個劃分其實跟太陽執行的週期有關。如果太陽執行快一點,那麼農曆六月就會少一天;如果太陽執行慢一點,那麼農曆六月就會多一天。所以說,公秋和母秋其實是自然界由陽盛轉為陰盛的起點。

按照這種說法,今年(2023年)的立秋時間是8月8日,今年是公秋。

公秋和母秋有什麼區別?

公秋和母秋不僅影響著天氣和農業,還與人體健康和民俗活動有密切關係。

天氣

一般來說,公秋比母秋更涼爽舒適。因為公秋時農曆六月較短,夏季較短,陽氣較少;而母秋時農曆六月較長,夏季較長,陽氣較多。所以公秋時天氣轉涼較快,降雨較少;而母秋時天氣轉涼較慢,降雨較多。

農業

對於農業來說,公秋比母秋更利於莊稼成熟。因為公秋時溫度適宜,濕度適中,旱澇適度;而母秋時溫度較高,濕度較大,旱澇較多。所以公秋時莊稼生長良好,收成豐富;而母秋時莊稼易受病蟲害,收成減少。

健康

對於人體健康來說,公秋比母秋更有利於調節氣血,增強抵抗力。因為公秋時氣候宜人,人體易於適應;而母秋時氣候悶熱,易導致人體濕熱內生,易於不適,出現各種疾病。所以公秋時人們精神飽滿,身體健康;而母秋時人們易感疲勞,身體多病。

民俗

對於民俗活動來說,公秋和母秋也有不同的主題和內容。公秋多以祭祀、感恩、收穫為主題,如祭祀先祖、感恩父母、慶祝豐收等;而母秋多以祈福、消災、防病為主題,如祈求雨水、消除瘟疫、預防蚊蟲等。

總結: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季的開始,也是自然界由陽盛轉為陰盛的起點。

我們可以在立秋當天吃一些清涼解暑、滋補身體的食物,比如西瓜、荷葉粥、酸梅湯等。多喝水、多吃水果、多運動,以利於排出體內的濕熱,預防感冒、咳嗽、**病等。

今年(2023年)的立秋是公秋,我們可以期待乙個相對涼爽的秋季,也可以參與一些有意義的民俗活動。

祝你在這個美好的季節裡,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事業順利!

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哪天立秋,是公秋還是母秋

文章主要介紹立秋節氣的意義以及今年立秋的具體日期和公秋與母秋的區別。立秋是秋季的開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到來。立秋後的天氣炎熱與否取決於是公秋還是母秋。今年的立秋日期是2023年8月8日,屬於母秋,意味著立秋後的氣溫仍然會持續炎熱。端午過後,伴隨著外界溫度逐漸公升高,炎熱的伏天...

哪些是你知道的立秋民俗?

立秋民俗知多少 立秋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出現在公曆8月7日或8日。它標誌著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也是中國農曆中的秋季第乙個節氣。立秋有著豐富的民俗傳統,下面是一些與立秋相關的民俗活動 1.立秋祭祀 在立秋這一天,許多地方會舉行祭祀儀式,以祈求豐收和祈福。人們會燒香 獻祭,祈求來年的平安和幸福...

立秋將至,“啃秋”這蔬菜要多吃,現在正當季,補充營養順利入秋

引言 立秋即將到來,秋季是人們進補的好時機。而在秋季,有一種蔬菜特別適合食用,那就是口蘑口蘑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口蘑的健康功效以及一道美味的口蘑炒肉的製作方法。口蘑簡介 口蘑,也稱為白蘑菇,是一種生長在蒙古草原上的蘑菇。它的外形小巧可愛,被譽為素食中的王者。口蘑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