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養老前景讓人看好

2023-07-21 21:02:22 字數 4934 閱讀 8748

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所有的改變其實都在渠道端、消費端,競爭的關鍵要素依然是規模、盈利,雖然加上了技術進步和資本驅動,但變化相對有規律可循,行業有邊界約束,每乙個客戶的個體價值就是組織獲得的價值,所以更多採用線性思維決策方式;而在數位化時代,行業的競爭徹底改變,經營環境更加不可**,行業與上下游等邊界變得非常模糊,決定企業價值的,變成有效市場、精準使用者、流量、資料以及價值創造,必須樹立系統思維,方可深度理解產品、市場、客戶、行業的關係。

數位化時代的今天,隨著計算裝置的微縮化、可穿戴化和普及化,以及虛擬化技術的大量應用,數字世界對現實世界呈現了高度的交疊化和替代化趨勢,智慧型養老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多的智慧型化元素嵌入養老服務。

聯合國人口趨勢**表明,全球老齡化程度正在迅速加深,預計老年人口所佔比例將從2023年的10%躍公升至2023年的16%。

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世界總和生育率不斷下降。世界總和生育率從2023年的5.33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2.3,下降了一半多。近些年來,各國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齡逐漸增大,導致生育水平的下降。與2023年相比,2023年西班牙、美國、日本、英國的女性初次生育年齡分別提高了2.1歲、2.2歲、3.7歲和2.6歲。第二,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也與人口壽命增加密切相關。世界平均壽命在過去40年間上公升了10歲,從2023年的62歲上公升至2023年的72歲,中高收入國家從2023年的64歲上公升至2023年的75歲。由於健康和醫療條件改善等原因,人們的壽命正在延長。從全球來看,2023年出生的嬰兒有望平均活到71歲,與2023年出生的嬰兒相比,壽命增長了近25年。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grey digital divide),搭上智慧型技術快車,共享數位化、資訊化發展成果?成為老齡化社會的重要命題。

智慧型養老全智慧型

24小時「一鍵式」服務

在專業人員缺乏、養老機構數量明顯不足、養老需求較高的背景下,智慧型養老成為各國解決養老困境的關鍵。那麼,智慧型養老究竟是什麼?

圖源:pixabay

智慧型養老最早由英國生命信託**會提出,最初被稱之為「全智慧型化老年系統」

智慧型養老的上游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智慧型養老技術和智慧型養老裝置。智慧型養老的中游涉及較廣,圍繞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所用所需進行遠端醫療、線上問診、線上護理以及老年人個人健康檔案整理等。智慧型養老的下游則是各類養老機構及老年人群體。

圖源:pixabay

當下,一些智慧型化的穿戴、安防、家居、健康監測裝置,頗受老年人的歡迎。智慧型門磁記錄老人進出的時間和頻率,如果房門超過一定時間未開啟,系統判斷為異常,子女和社群工作人員會立即收到資訊提醒,以便及時檢視情況;智慧型水表可監測用水量,對老人忘關水龍頭等造成的異常水量發出預警提醒;智慧型床墊能分析心率、呼吸、體動情況,家人可遠端監測老人身體狀態;床頭、衛生間安裝的「一鍵呼」能及時幫助老人聯絡到緊急聯絡人……

這些智慧型裝置的應用是智慧型養老場景的生動展現,通過打造24小時「一鍵式」貼心服務,為老齡及困難老年人解決醫療護理、緊急救助、家政服務、精神慰藉等實際問題。

科學需要精度

更要人文溫度

智慧型是手段,養老是目的,二者缺一不可。

儘管智慧型養老受政策鼓勵和大眾看好,但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比較突出地體現為「三重三輕」,即重技術、輕需求,重產品、輕服務,重概念、輕場景。

在社會老齡化和數位化並行的時代,資訊科技為個體賦能的同時,也給老年群體帶來鮮明的數字鴻溝。科技普及的背後,許多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年人,仍然在重重消費陷阱和智慧型困局中艱難突圍。

各大品牌適老化改造得分。

圖源:《中國電信手機終端適老化指引***2022版》

類似「室內家居」「室外出行」「電子產品」「身體狀況」等各種情況下的特定需求很難僅僅靠科技產品解決。

智慧型養老是技術精度+人文溫度。」中國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吳玉韶曾表示,科技推動新時代養老產業「彎道超車」,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智慧型養老產品設計不能太複雜,技術層面更多是做減法,而人文關懷要做加法。一味技術至上,可能導致「智慧型不養老,養老不智慧型」。

圖源:pixabay

此外,養老服務的最大特徵是以人為本,情感性、近身性是其基本特徵,再先進的技術都不可能代替情感需求,代替近身服務。「冷冰的機器,是很難被老年人所接受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劉維林表示,只有有溫度的智慧型產品,才能成為智慧型康養服務的最佳載體。

了解老人的真實需求,在技術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加法,這才是智慧型科技賦能養老的題中之義。

樂觀的是,目前科技適老化已經被重視。社交類app上線關懷模式、長者模式,文字段落調整成更符合老年人的閱讀習慣;**推廣「ai長輩模式」,子女可以遠端代登入、代支付;手機廠商推出簡易模式和老年模式……

智慧型養老引發全球關注

填平數字鴻溝正當時

相關報告顯示,2022智慧型養老(agetech)市場地圖發布超過200家公司入圍,預計將達到2萬億美元。

圖源:the geron technologist

智慧型健康養老領域的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國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智慧型養老研究所研究員劉建兵表示,在全球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關注智慧型養老產業,agetech革命正在進行中。

2023年10月,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及衛健委就聯合發布了《智慧型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21-2023年)》。在《規劃》中對中國智慧型養老產業在「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進行了闡述和詳細部署。

為了提高智慧型養老水平,歐盟近年來積極致力於研發老年人全職護理機械人,探索通過穿戴式檢測裝置進行簡單醫護操作,如測量血壓和體溫;提供簡單的家庭勞動,如端水送飯、傳遞用品和開關電視等。

荷蘭南部小城菲赫特的一家養老院內,老人們圍成半圓,跟著乙個人形機械人鍛鍊身體。

圖源:人民** 任彥/攝。

由比利時一家公司開發生產的機械人「卓拉」,身上裝有攝像機、擴音器和麥克風,可以模擬人的一些動作和表情,能夠通過眨眼睛、眼神接觸、點頭搖頭等簡單肢體語言與人進行互動。如今,在比利時、法國和荷蘭,已有超過6000多位老人與卓拉這樣的護理機械人有了互動。

紐約永康**日間護理中心舉辦了電腦培訓班,老人們在認真學習。

圖源:人民** 李秉新/攝。

美國相關養老護理中心(如紐約永康**日間護理中心)引進了智慧型點餐機等裝置,推動智慧型化康養產業發展。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就餐時,電腦程式會自動將菜品限定在糖尿病人可食用的無糖、清淡、少油等範圍內。螢幕上還會清楚地顯示出剩餘空座和相應桌號,以及已經選擇在此桌就餐的老人姓名。

自動量壓儀採集資料後,即刻上傳資料至aal輔助平台控制中心。

圖源:人民** 馮雪珺/攝。

德國研發了環境輔助生活(aal)系統,通過現代化的感應傳輸裝置,將家裡的各類儀器智慧型化,共同連通在乙個具有擴充套件性的智慧型技術平台上,構建乙個即時反應環境,對居家者的狀態和環境物件進行分析,立即做出判斷與反應。一旦該監測系統的資料分析顯示,居家者出現摔倒、昏迷甚至呼吸困難等緊急狀況,便會發出呼救,第一時間聯絡預設的緊急聯絡人。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2023年11月9日,2023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彌合數字鴻溝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來自**部門、科研機構、社會組織、企業平台等100餘人現場參會,「銀髮族」遇到的「觸網」難問題被多位與會者關注。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魯乙己·加姆巴得拉認為,幫助老年人彌合數字鴻溝,關鍵之一在於注重提高老年人的數字技能。只有老年人掌握了必需的數字技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數字排斥」問題。

阿里巴巴集團公共事務副總裁逄孝鋼表示,阿里巴巴有15款app已經做完改造,正在使幾百萬老年人受益。高德還推出老年人溫暖出行計畫,讓老年人更方便地使用數位化打車服務。

萬物互聯時代,科技給智慧型養老產業帶來的可能性是無限的。美劇《上載新生》中,人可以在數字世界永生,從而逃離生老病死的宿命。這種「元宇宙式」的養老模式還只是科幻,但不斷改變老人現實的生活生態,提高生活質量,對於智慧型養老來說,應是「正當時」。

*: 綜合編輯。

網際網路時代,數字貨幣如何定調?

科技水平的提公升推動了生產力的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也直接促進了貨幣形態的變革。自貨幣產生以來,貨幣的表現形式從低階到高階不斷演化,從貝殼 布帛 到紙幣 電子貨幣,從實物貨幣 金屬貨幣到信用貨幣。為了滿足生產生活中交易活動的需要,人們對於貨幣形態的探索與改革從未止步。近年來,伴隨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引發...

網際網路時代的隱私保護與責任擔當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智慧型手機。手機聊天記錄作為個人資訊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關係到隱私的保護和資訊的安全。然而,查詢他人的手機聊天記錄涉及到一系列法律和道德問題,必須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 查詢他人的手機聊天記錄是涉及到他人隱私的行為,除非有法律依據或者...

微語錄 在資訊快速傳播和爆炸的網際網路時代

樂享週末分享吧 推拿熊 現在做日料相關餐飲的從業人員真的有點能力的,以前宣傳 m9 和牛的都說是澳洲和牛,再細問,牡丹蝦也都是加拿大的,金槍魚是連雲港 舟山的,三文魚是挪威的正宗三文魚,鰻魚是福建的,我問那盒馬怎麼藍鰭金槍魚還在賣,對方笑了說那是中國遠洋漁船上半年撈的。打工歸來啊 世界上根本沒有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