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怎麼養生?這篇太全了吧還有飲食推薦!收藏好!

2023-07-26 02:58:02 字數 4585 閱讀 7256

在我國上古農耕文明中,孕育出了二十四節氣,在漫長的文化傳承中,其扮演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除了在農耕時代起到指導農業生產的作用外,也為人們日常養護身心提供了指南;中醫當中治病原則為“治未病”,其中對於二十四節氣養生的應用,能體現出人的養生與自然的節律需保持一致的道理。

內徑》雲:“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說明了人要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更好的發育成長,否則無法避免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失調,失調後病變也在所難免了。

現代科學認為“生命產生的條件是天地間物質與能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樣的說法與中醫的看法基本一致。

立春:立春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此時節陰退陽長,寒去熱來,然而陽氣逐漸上公升的過程中 ,陰寒未盡,立春養生強調“春捂”,即“春不減衣”,如過早脫去棉衣,人易受寒,寒易傷肺,百歲醫者孫思邈也曾說道: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

飲食推薦:韭菜、菠菜、胡蘿蔔、桑葚、枇杷、山藥、桂圓、蜂蜜、栗子、大棗、木耳、金針菇、豆製品等;

雨水:雨水期間,天氣常常變化,冷熱不定,故這一節氣期間仍需注意“春捂”,雨水期間,空氣濕潤,不燥熱,是養生的好時機,最為重要的乙個方面是調理脾胃;

飲食推薦:山藥、小公尺、薏公尺、大棗、牛肉、藕、春筍、豌豆苗、芋頭、蘿蔔、芥菜、香椿、韭菜、百合、茼蒿、荸薺等;

中藥推薦:沙參、決明子、白菊花、補中益氣湯等;

驚蟄:此時節空氣清新,溫度逐漸適宜,適合踏青遠足,戶外運動,此時節人們常常會泛起“春睏”,適當午睡,規律起居就較好能克服;

飲食推薦:菜花、胡蘿蔔、柿子、姜、蔥、韭菜;

春分:春分時節,萬物生長,人體的血液活動處於相對高峰期,加之春分前後的天氣變化較頻繁,溫度濕度相差較大,體弱者在這個時節容易生病,舊病易**;此時節調養原則是忌大熱大寒,力求中和,故吃寒性食物時,應佐以溫熱品,服益陽之品時則應配以滋陰之物,以保陰陽平衡。

飲食推薦:春筍、芝麻、花生、赤小豆、蚌肉、蕪茜、萵筍、淮山、蘋果、橘子、櫻桃、川芎白芷燉魚、白木耳紅棗煲瘦肉、生麥芽淮山煲牛肚等;

清明:雨水增多,氣候相對潮濕,此時節不宜對肝臟過於進補,進食多以柔肝養肺為先,心臟在此節氣中較為活躍,保持心情舒暢非常重要,鍛鍊宜選動作柔和的方式;

飲食推薦:韭菜、枸杞、豬肝、胡椒、豬肚、薏公尺、鴿肉、桑葚、菠菜、山藥、竹蔗水、胡蘿蔔;

穀雨: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到了穀雨,寒潮天氣基本結束,除了青藏高原地區以及黑龍江北部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開始溫暖,活動養陽是重要的養生方式,適當的鍛鍊、春遊有助於氣血通暢、鬱滯疏散;由於天氣轉暖,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應注意該時節漂浮於空氣中的花絮柳絮引起的過敏症狀;

飲食推薦:鱔魚、豆腐、草菇、生地、鴨蛋、鯽魚、泥鰍等;

立夏:天氣漸熱,大風天氣頻現,且天氣較反覆,此時節人體容易出汗,易出現“上火”症候,生活保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宜清淡;氣溫的公升高同時會引起人們緊張心理,心火旺盛,此時節養生也需注意調養情志,可選一些有助於舒緩情緒的事情做,例如繪畫、書法、下棋、釣魚、聽輕**等;

飲食推薦:牛奶、豆製品、雞肉、豬瘦肉、蘋果、玉公尺、燕麥、梨、葡萄、芹菜、生菜等;

小滿:小滿的到來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濕也即將到來,此時節養生中應做好“防熱防濕”的準備,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助熱、肥甘厚味,防止淋雨、注意衣物透氣;

飲食推薦:冬瓜、藕、西紅柿、萵筍、絲瓜、蓮子、梨、薏苡仁、綠豆、紅小豆、山藥等;

芒種:天氣炎熱,蚊蟲孳生,此時節養生應注重順應季節特點,可叫平時稍晚入睡,午間小憩30分鐘為宜,勤換衣物,勤洗澡,但出汗後不宜立刻沖澡,也不要因貪涼而迎風睡臥,或光膀吹風;

飲食推薦:菠蘿、苦瓜、西瓜、荔枝、豆類、玉公尺、蕎麥、紅薯、大豆、菠菜、莧菜、香菜、青蒜、大蔥、山藥、毛豆等;

夏至:天氣熱,陽氣最旺,養生保健講究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起居方面宜適當晚睡早起,利用午休彌補,戶外運動時間選擇清晨或者傍晚涼爽時進行,受氣候影響,人們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此時節忌肥甘厚味,不可過食熱性食物,冷食瓜果雖食後痛快,也需注意控制量,以免損傷脾胃;

飲食推薦:綠豆、菠菜、苦瓜、山楂、檸檬、西紅柿、西瓜、香蕉、烏梅、黃瓜等;

小暑:此時節天氣炎熱,容易給人們帶來心煩意亂,困倦發力等情況,此期間養生應注意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

飲食推薦:絲瓜、黃瓜、楊梅、芒果、火龍果、苦瓜、銀耳、玉公尺、蓮子、藕、西紅柿、赤小豆、薏苡仁等;

大暑:此時節天氣酷熱,為一年之中最炎熱的時節,在二伏前後,人的心氣易虧耗,易動“肝火”,此時節養生應以預防暑氣,調整情志為主,此外, 大暑時節,人們常常因為了防暑而忽略的陰暑傷人,過於貪涼,容易造成陰暑症,例如頻繁的往返於空調房和戶外高溫環境,大量飲冷飲,流汗了立刻衝冷水澡,或站在空調冷風下,這些行為都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不良影響,應盡量避免;

飲食推薦:苦瓜、番茄、絲瓜、荔枝、蘋果、香蕉、蓮子、百合、西瓜、綠豆、冬瓜、烏梅、山楂等;

立秋:氣溫由熱轉涼,俗諺說: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時節養生可順應陽氣之收斂,起居方面早臥早起,此時節雖涼風時至,但暑熱未盡,著衣不宜過多,以免阻擋身體適應氣候轉涼,戶外鍛鍊宜選早晨;

飲食推薦:芝麻、蜂蜜、百合、銀耳、乳品、蓮子、山藥、扁豆等;

處暑:三伏天接近尾聲,暑氣逐漸消退,此時節養生中重要的一項是預防秋燥,預防秋燥最好的方法是強身健體,應注意加強鍛鍊,早睡早起;

飲食推薦:西紅柿、紅辣椒、茄子、馬鈴薯、葡萄、梨等;

白露: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因此預防秋燥之症仍是此節氣中養生的重點內容,飲食方面以潤燥益氣為主,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多飲水,防止**乾裂,邪火上侵;

飲食推薦:百合、花菜、梨、菱角、蓮藕、龍眼、番薯、大棗等;

秋分:此時節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可做相應調整,此期間養生需重視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的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飲食推薦:百合、銀耳、淮山、梨、藕、柿子、芝麻、鴨肉、花生、玉竹、沙田、豬肝、無花果、陳皮等;

寒露:氣候由熱轉寒,變化較快,陰陽之氣開始轉變,人體的生理活動也要適應自然界變化,飲食方面少食油膩,適當進行禦寒鍛鍊,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

飲食推薦:大豆、雞蛋、核桃、牛奶、牛肉、白蘿蔔、銀耳、蓮藕、菠菜、山藥、豬肝、燕窩、人參等;

霜降:按中醫理論,此節氣期間脾胃功能處於旺盛時期,而脾胃功能過於旺盛反而容易導致一些胃病的發生,天氣一日日漸冷,關節的保護也應注意;

飲食推薦:梨、南瓜、山藥、芋頭、板栗、牛肉、蓮藕、紅薯、柿子等;

立冬:立冬到來,陽氣潛藏,陰氣盛極,我國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立冬,人們總以不同方式進補,但不宜盲目進補,例如北方天氣寒冷,可選大溫大補之味,南方氣候較溫和,應進補清補味主;

飲食推薦:母雞、精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蘿蔔、鯽魚、豆漿、牛奶等;

小雪:我國黃河流域開始降雪,但雪量一般有限,空氣增添一些濕潤,雪后伴隨降溫,養生方面注意禦寒保暖,受陰冷晦暗的天氣影響,人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故而此時節需注意情緒的控制,節喜制怒;

飲食推薦:香蕉、荸薺、豆漿、芹菜、香菇、羊肉、山楂、芡實、山藥、黑公尺、桂圓、黑芝麻、紅棗、烏雞、蘿蔔等;

大雪:天氣寒冷加劇,養生角度看,此時節是“進補”的**時節,可選擇營養價值高的補品食用,另外,為了避寒,睡覺穿好幾層衣服並不可取;

飲食推薦:羊肉、牛肉、洋蔥、山藥、桂圓、香菜、生薑、辣椒、杏鋪等;

冬至:白天短黑夜長,根據“冬主藏閉”,冬藏精的規律,冬令進補易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在體內,滋養五臟,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為進補的最佳時間;

飲食推薦:羊肉、肌肉、鱉、藕、木耳、大棗、山藥、百合、蛋類、精肉、豆製品等;

小寒:小寒正值“三九天”前後,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間段,養生應注重預防寒邪入侵,運動方面要注意熱身活動,晨練需注意氣象條件;

飲食推薦:鱔魚、甲魚、羊肉、山藥、蓮子、栗子、芝麻、核桃、人參、黃芪、阿膠、枸杞、當歸等;

大寒:大寒期間,雨雪較少,空氣乾燥,多為晴天為主,充分利用好陽光,午間或午後曬太陽,好處多多,起居方面注意室內早晚通氣,室內取暖時可以適當增加一點濕氣;

飲食推薦:蓮子、大棗、糯公尺、雞肉、豬肝、龍眼、木耳、芝麻、兔肉、鴨肉、龜肉、羊肉、鹿肉等;

中醫藥理論通過實踐總結融入大量醫學思想,很好地將疾病、養生與自然相關的節氣時令結合在一起;二十四節氣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指導著中醫診療,用藥,以及養生保健。

所以,注重養生的人群可以多多關注二十四節氣不同的養生方法,順應節氣,順應自然,養生方能起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與資料:

[1]宗易。二十四節氣與養生(1-6)[j].解放軍健康,2008(01):36-37.

2]史桂榮。試論二十四節氣與中醫學的關係[j].中醫藥導報,2011,17(03):17-18.doi:10.13862/j.cnki.cn43-1446/r.2011.03.022.

二十四節氣 立秋

立秋,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秋季的第乙個節氣。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便是立秋節氣的到來。此時,氣溫逐漸下降,天氣也逐漸變得涼爽宜人。立秋是乙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因為它標誌著秋季的開始。在這個時期,萬物開始由繁茂走向成熟結果。在立秋之前,天氣炎熱潮濕,農作物生長旺盛 而在...

二十四節氣之大暑

關於大暑的由來,它源自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和天文觀測。在農耕社會中,人們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將一年劃分為24個節氣,以幫助農民合理安排農事活動。大暑在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120 時,這一時刻被定為大暑節氣的開始。大暑得名於天氣炎熱酷暑的特徵。當夏日驕陽炎熱到達高峰,氣溫達到一年中...

二十四節氣之 寒露

寒露 是秋天的第十六個節氣,標誌著秋季的深入,並預示著寒冷的季節即將到來。關於寒露,有著許多有趣的細節。寒露的起源 寒露節氣起源於中國古代農耕社會。在古代農民的觀察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夏季的炎熱逐漸消退,天氣越來越涼爽,同時也開始出現露水的凝結現象。寒露一詞就是指露水的冷凝,它代表了氣溫降低到某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