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記憶,是一種最高端別的酷刑,你同意嗎

2023-07-25 01:27:06 字數 3362 閱讀 8148

想象一下,如果上一秒還好好的,你突然間毫無徵兆地被瞬移到乙個完全陌生的房間,你根本不知道這是**,也不知道是誰對你做的這一切,而正當你驚疑之時,乙個你從未見過的陌生人突然猛地把門推開,面無表情地一步步向你逼近,這個時候,你會作何反應呢?我想不管怎樣,此刻對你而言就是妥妥的恐怖片了。

但如果我現在告訴你,你眼中的這個陌生房間其實是你已經住了20多年的家,但你完全不記得了,而那位一步步向你逼近的所謂的陌生人,其實是照顧了你大半輩子的媽媽,你甚至連她也不記得了,這個時候,你又會作何感想呢?

人是一種依靠記憶才能正常行動的生物,你得記得自己的父母是誰,記得曾經上過的學校,待過的公司,記得自己的手機是什麼牌子,回家的路怎麼走,這些都需要通過記憶的形式儲存下來,你才能在潛意識裡確定你是你自己,才能以乙個主體的身份正常地生活下去,但如果記憶出現混亂,或者記憶根本不復存在,又會發生什麼呢?

很多藝術作品都嘗試去回答這個問題,諾蘭的電影《記憶碎片》把男主設定成了乙個只有十幾分鐘記憶的人,我們會心疼地看著男主一遍遍重啟自己的生活,又一遍遍在痛苦中無盡的輪迴,電影《初戀50次》就把女主設定成了短期記憶喪失症,每天早上醒來就會忘掉前一天所有的事情,可以想象與這樣的人墜入愛河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勇氣。

但好在這些只是藝術作品加工,在現實世界裡,人們並不會真的出現大段的記憶缺失,自然也就沒有電影中那些連最親的親人都認不出來的悲傷橋段,是這樣嗎?

2023年11月26日,一位德國醫生在一屆醫學年會中報告了他對一例51歲腦功能漸進性衰退患者的研究結果,這是此類疾病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後來人們以這位德國醫生的名字艾爾奧斯·阿爾茨海默為疾病命名,而這就是我們熟知的阿爾茨海默病。

他的出現劍把剛才我們提到有關記憶缺失的藝術橋段搬進了現實,即便在初期沒有人在意,那可能是一次玩笑般的遺忘,一次不經意間的物品丟失,爸爸媽媽相視一笑,說自己老了,腦袋不好使了,那時沒有人會認為這是疾病的前兆,而這正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可怕之處,它在發病初期悄無聲息地蠶食著、破壞著大腦,卻並不引人注目。

而當事情發展到足夠引起重視時,病程早已來到了中斷,父母越來越頻繁地想不起鑰匙放在哪兒,明明剛拖完地卻非要再拖一遍,明明剛出家門卻忘了自己身在何方,在這個階段,他們的短期記憶開始崩塌,不再記得最近都做了些什麼,但好在早先的記憶此時尚未丟失,於是,他們把自己藏進遙遠的過去,逢人便說著那些小輩們早已聽膩了的久遠往事,直到後來,往事也逐漸模糊,所有的記憶碎片都在不可逆地飄散消逝,他們開始忘記朋友,忘記親人,忘記世界上與自己有關的一切,最後忘記了自己。

然而,真正把他們拖入無邊黑暗的,並非單純的失意,而是由失意引發的生活巨變,就像**開頭所描述的那樣,如果乙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認不出來,那麼所有人在他眼裡就都是陌生人,他又怎麼會放心被陌生人日夜看管呢?這種巨大的恐懼感加上疾病導致的大腦神經元損傷,使人逐漸開始產生妄想,妄想著周圍所有人都要來害他,所以很多患上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都會性情大變,變得暴躁易怒,疑神疑鬼,防家人跟防小偷一樣,反覆檢查自己的存摺和包裡皺巴巴的紙幣,哪怕裡面根本沒有多少錢,這種妄想和幻想還會導致另乙個行為,就是離家出走,他要離開這個由陌生人看管的是非之地,急切地尋找著那個只存在於記憶碎片中的虛幻的家,而現實中真正的家人此時在他眼中卻變成了囚禁他的壞人,讓他的內心煎熬萬分,不得安寧,這就是阿爾茨海默症,乙個蠶食記憶的病症,乙個抹殺靈魂的酷刑,而更可怕的是,阿爾茨海默症不僅對病人,而且對病人照顧者的身心也會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我印象最深的乙個例子是由一位女兒講述的,她說自己的媽媽大半輩子都善解人意,和藹可親,但某一天下班回家,敲開家裡的房門時,迎接她的卻是媽媽警惕的眼神,在那一瞬間,她崩潰了,因為她在媽媽的眼神裡讀出了乙個可怕的事實,媽媽不認識我,而這僅僅只是開始,隨著病程的加劇,很多人出現了更嚴重的認知障礙,剛剛穿上的衣服吵著要脫掉,毫無徵兆地就罵起來,甚至動手打人,但面對乙個失去認知、無法溝通的老人,照護者們還能說什麼呢?只能默默忍受,像哄小孩一樣哄著對方,而隨著病情發展,神經元大片死亡,病人最終還會喪失自理能力,無法自主進食,直至癱瘓,這對他的照護者又是一次毀滅性打擊,有統計調查表明,30%-40%的阿爾茨海默症照顧者同時患有抑鬱症和情緒壓力,甚至連死亡率也比同齡人高出一大截。

以至於網上很多變相的家庭主婦在說,他們在得知親人患病後,最開始是悲傷、心疼,但隨著時間流逝,照護者開始變得厭倦和煩躁,直到最後,他們被崩潰的生活逼到只剩下絕望和麻木,甚至開始對親人的離世產生了期待,聽上去很不盡人情是吧?可是沒經受過這種苦,誰又有資格指責他們沒盡全力呢?以上我說的這些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縮影,希望通過我的發聲,能夠讓更多人對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有正確的認識。

國家衛健委去年提到,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約有一千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而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增長,但值得慶幸的是,最近十幾年醫療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利用醫學手段已經可以輕易發現非常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症狀,而作為晚輩,我們要做的是腦中時刻繃起一根弦,當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些長輩出現記憶減退、性格變化或行為異常時,千萬不要大意,一定要第一時間帶他們去醫院排查,阿爾茨海默症雖然不可逆,無法被**,但通過藥物盡早干預卻能有效延緩病程,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記得。

好了,今天關於阿爾茨海默症引發的記憶缺失、認知障礙以及照護者的困境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大家能對他們多一些認識和理解,最後我想說的是,除了阿爾茨海默症,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不被大眾關注,卻對當事人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的疾病,比如自閉症、抑鬱症、情感缺失症等等,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人似乎又都是健康的、陽光的,這給了我們一種萬物晴朗,眾生安好的錯覺,但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這個世界上有無數沉默的人正在無聲地吶喊著,而對他們的了解與認識,也是我們證實他們存在的開始。

想做臉的姐妹分為6種型別,你是哪一種?心態咱就這麼拿捏!

求美者的心理狀態 特徵要比一般患者複雜得多,會因就醫者的年齡 職業 性格 家庭環境等因素影響,就醫動機和期待上存在較大差異。有的感到滿意,享受到了美而快樂 另一些卻不滿意 失望,甚至引起醫療糾紛。常見的心理狀態有以下幾種 1.合理美容型 此型美容就醫者多具有較好的自身條件,五官端正,僅在區域性存在一...

楊絳先生說 乙個人最高端的炫耀,是你這一生拒絕過什麼

楊絳先生說 乙個人最高端的炫耀,是你這一生拒絕過什麼,你能拒絕的東西裡,藏著你不隨波逐流的性格,和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驕傲。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選擇和 有時候,為了與他人保持和諧,我們可能會放棄自己真正喜愛的事物或者追求。然而,楊絳先生告訴我們,真正的炫耀並非取決於我們擁有了多少,而是看我們拒絕...

吃「春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分享2個案例,告訴你最真實感受

這個詞在 電影 電視劇集中並不陌生。被稱為壯陽藥 或聽話水,常被描述為一種使人失去理智或增加性欲的藥物。儘管這種藥物在現實生活中尚未得到科學界的證實,但仍然有人使用類似藥物進行犯罪,滿足一己私慾。下面分享兩個現實案例,希望引起公眾警惕。第一起案件發生在2017年夏天,23歲的男生小威計畫去杭州旅遊,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