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投放抓重點補短板

2023-07-20 21:21:30 字數 3698 閱讀 8457

今年上半年,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助力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截至6月末,製造業、基礎設施領域的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連續14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普惠小微貸款增速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4.8個百分點。接下來,根據***常務會議部署,支援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將是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

長錢解渴重點領域。

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投資是優化投資結構的重要抓手。由於以上兩個領域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周期長,其對於「長錢」的渴望也更加強烈。為此,在金融管理部門的引導下,多家商業銀行加大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做好貨幣政策傳導。

今年上半年,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較高水平。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7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6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0.3%,比上年同期高10.7個百分點,比全部產業的中長期貸款增速高22.3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2.15萬億元貸款,同比多增8219億元。

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成為首家製造業貸款餘額突破3.5萬億元的銀行,較年初淨增超6000億元,增速達20%。」中國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突破1.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近34%。

從貸款結構上看,高技術製造業貸款是投放重點。截至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1.5%,比上年同期高11.5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4835億元,同比多增1847億元。「製造業公升級發展態勢明顯,資金技術密集行業投資增長較快。」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7月1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4.4%,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9%。

除了製造業,基建投資也持續得到金融支撐。截至6月末,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5.8%,比上年同期高3.3個百分點,上半年新增3.25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有力支援了重大專案建設穩步推進。與此同時,7399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資金支付使用比例已超70%。

今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聚焦服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大中長期信貸投放,重點支援了一批油氣管網、光伏、風電等能源基礎設施專案建設。」開發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上半年該行發放能源領域貸款3461億元,同比增長18%,「下一步,針對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開發銀行將持續加大支援力度」。

付凌暉表示,各方面積極推動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成效已持續顯現。今年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2%。其中,鐵路運輸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分別增長.6%;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

但要注意,受外需減弱、全球產業鏈重塑等影響,紡織、醫藥、非金屬及通用裝置製造業仍存壓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

阮健弘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持續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助力實體經濟執行進一步好轉。

豐富科創融資渠道。

今年上半年,科技創新是信貸支援的另乙個重點。截至6月末,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餘額2.7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598億元,增速20.4%,連續14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2.3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727億元,增速25.1%。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已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對於科創企業來說,除了信貸服務,股權融資渠道也有望進一步暢通。日前召開的***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加大力度支援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的不同需求,進一步優化產品、市場和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其中,要把支援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投貸聯動試點合作機制啟動會,7家參會銀行共同簽署了投貸聯動試點合作機制框架協議。通過該合作機制,投資**平台與銀行信貸系統互聯共享,前者將民間投資專案、國家重大專案資訊共享至銀行,引導銀行加大融資支援力度;後者將專案貸款、建設進度等資料共享至平台,助力投資主管部門及時掌握專案融資和建設實施情況。

人民銀行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豐富金融工具,發展金融市場,健全配套政策,推動金融資源更多投向科技型企業,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為精準、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說,一是推進科技信貸服務能力建設,二是提公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功能,三是發揮保險和融資擔保機構風險分擔作用,四是強化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外部支撐,五是統籌金融支援科技創新與防範金融風險。

從信貸服務的角度看,既要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更大力度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也要推動商業銀行進一步擴大科技型企業貸款投放,完善適應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特點的組織架構和產品服務。

商業銀行要深度應用金融科技,彌補科創企業信用資料較少等不足。」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銀行做好信用資料、其他替代性資料的收集工作,也能夠為後續的產品創新打下基礎。

為了提公升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債券市場、股權融資市場將「雙箭齊發」。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門將進一步推動債券產品豐富供給,擴大科技型企業的債券發行規模。另一方面,股權融資市場將加強對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中長期資本供給,規範發揮**投資**支援科技型企業的融資作用,拓寬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資金**、退出渠道。

還要守好風險底線。「統籌金融支援科技創新與防範金融風險。」劉國強說,督促金融機構強化風險管理,推動**投資**健全內控機制,完善債券信用評級、智財權價值評估等科技型企業融資的市場化約束,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資,積累風險隱患。

精準滴灌「三農」小微。

聚焦「三農」、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今年上半年,信貸服務更加突出「精準滴灌」特徵。與此同時,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最新資料顯示,自2023年11月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擴容以來,已累計為民營企業發行284億元債券提供支援。

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7月1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6月30日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繼續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已累計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資金398億元,支援增加普惠小微貸款2.2萬億元。「近期,我們將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的實施期限從今年6月末延長到了2023年末,並進行優化調整,繼續激勵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援。」鄒瀾說。

在各方的協同推動下,今年上半年,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繼續「量增、面擴、價降」。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7.7萬億元,同比增長26.1%,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4.8個百分點;普惠小微授信戶數5935萬戶,同比增長13.3%;5月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57%,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餘額突破2萬億元,涉農貸款餘額佔全行貸款總額的比例超四分之一,本年淨增超2300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連續10年淨增超千億元。」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高度重視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已成立支援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設定鄉村振興及普惠金融管理委員會,深化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建立「總行統籌、一級分行負總責、市縣行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郵儲銀行上述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行將強化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城鄉聯動、內外協同,推動「三農」金融數位化、場景化、集約化轉型,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數字生態銀行。**上,目前農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申請貸款;**下,郵儲銀行客戶經理拿著移動裝置送「貸」上門,可實現貸款當場辦理、當場簽約、當場放款。

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做好對小微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援工作。」鄒瀾說,一方面,繼續推動落實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援工具,發揮好支小再貸款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小微和民營企業貸款投放;另一方面,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公升工程,進一步增強部門合力,推動健全涉企資訊共享、融資擔保等配套機制,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小微和民營企業的意願、能力和可持續性。 (經濟**記者 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