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成經濟增長重要驅動

2023-07-20 21:21:30 字數 3536 閱讀 3725

技術人員在對湖北移動襄陽雲計算中心電力系統進行巡檢維護。 謝 勇攝 (中經視覺)

在日前召開的2023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張雲明表示,算力為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注入新動能,正在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在用標準機架超過650萬架,算力總規模已達180eflops,排名全球第二位,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1萬億gb)。

工信部資訊通訊發展司司長謝存透露,工信部計畫結合算力行業最新發展情況,出台推動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檔案,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提公升算力綜合供給能力,並加速推進網路設施與算力設施配套部署,進一步優化公升級網路體系架構,加強算力網路監測,打造滿足各類算力應用需求的運力體系。

算力規模增速領跑。

近日發布的多份報告都認為,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已經成為繼熱力、電力之後新的生產力,能有效帶動gdp增長。

據中國信通院測算,算力每投入1元,將帶動3元至4元的gdp增長。idc(國際資料公司)聯合浪潮資訊、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提出,儘管全球gdp增長普遍放緩,但數字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算力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15個重點國家的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6‰和1.7‰,預計該趨勢在2023年至2023年將繼續保持。

idc中國副總裁周震剛介紹,測算發現,當乙個國家的計算力指數達到40分以上時,國家計算力指數每提公升1點,其對gdp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40分以下的1.3倍;而當計算力指數達到60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公升1點,其對gdp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40分以下的3倍,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更加顯著。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表示,從研究來看,提高算力對一國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非常顯著,且隨著計算力指數的增加,提公升效應會越來越明顯。算力先發國家優勢會隨著算力投資的增加而增強,加大算力投資已成為驅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我國算力產業規模正迅速擴大。中國信通院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畢馬威與聯想集團近日聯合發布的《普慧算力開啟新計算時代》報告預計,到2023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將不低於4.4萬億元,算力關聯產業規模可達24萬億元,算力有望成為國家數字經濟藍圖中繼電子資訊製造業和軟體業之後的又一超級賽道。

多份報告都認為,中國居於全球算力領跑者位置。「當前,美、中、歐、日基本穩居全球算力產業規模前四位,美、中兩國處在領先地位且中國算力規模增速明顯領跑。各國算力投資或補貼計畫均超千億元。」畢馬威中國數位化賦能主管合夥人張慶傑說。

周震剛介紹,從計算力指數國家排名看,美國和中國分列前兩位。在中國市場,2023年,整體伺服器市場規模仍然保持6.9%的正增長,達到270億美元,佔全球市場的25%,僅次於美國,穩居第二位。

idc統計,2023年中國加速伺服器市場規模達70.7億美元,在整體伺服器市場規模中佔比超過20%。2023年至2023年復合增長率達48.8%,增速居全球第一位。預計2023年,中國加速伺服器市場規模相比2023年還會有2倍以上的增長。

賦能產業效應明顯。

算力是助力產業轉型、賦能科技創新的新動能。張雲明表示,我國算力產業已初具規模,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動。算力正加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各行業各領域滲透,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工業網際網路、自動駕駛、智慧型醫療、遠端教育、金融科技等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湧現,迸發出蓬勃生機,極大激發了資料要素創新活力。算力不僅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的重要支點,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製造業已成為算力賦能的重點領域。《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提出,各行業計算力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公升趨勢,計算力水平排名前五位的行業為網際網路、製造業、金融、電子政務、電信。對比上一年度,製造業超過金融業,排名第二位,通過數位化變革推動製造業發展,已經成為各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重要手段。從中國市場看,未來5年製造業it支出的年均增速將達到16.2%,顯著高於全球其他地區。

普慧算力開啟新計算時代》報告將各行業的算力需求潛力分為四類,分別是以資訊通訊業和製造業為代表的「普慧雙驅型」,以汽車業為代表的「智慧型拉動型」,以金融業為代表的「普適促進型」,以及以醫療和教育產業為代表的「發展醞釀型」。其中,製造業將成為「普慧」算力最大的潛在市場;而醫療和教育的算力需求還在醞釀階段,當「普慧」算力降本後有望迎來爆發期。

周震剛分析,當前,各國都在搶奪製造強國的制高點,製造業正處於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數位化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為製造業帶來重大變革。例如,在汽車生產製造中,生產車身、發動機、底盤和內飾等方面已廣泛使用機械人自動化生產線。在**鏈管理中,通過數位化的生產系統和智慧型化的**鏈管理,企業可以更快速地響應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it投入帶來數字經濟倍數增長,不同行業的it投入對企業營收與利潤的創造有所不同。其中,製造業的投入產出比表現更好。」周震剛介紹,測算顯示,it支出每投入1美元資金,可以拉動15美元的數字經濟產出,拉動29美元的gdp產出。其中,在製造業全球前30名的企業中,it每投入1美元,可以拉動45美元的營收產出以及6美元的利潤產出。

李東紅表示,算力投資流向實體經濟,用於實現產業數位化轉型過程中,直接參與最終生產過程;流向數字產業,可以提供算力服務。製造業是強國之基,各國都非常重視,領跑者要保持優勢,就要繼續加大在製造業領域的算力投入。

浪潮資訊副總裁張東認為,算力供給在基礎硬體方面差別不大,到了軟體平台會結合不同行業提供差異化應用。浪潮資訊推出元腦生態,目的就是攜手各個行業的合作夥伴更好賦能行業。其中,製造業是近年來浪潮資訊重點發展的行業,聚集了很多在製造業方面有特長的演算法**商、應用**商,和他們共同形成應對行業難題的解決方案。

普慧算力釋放資料紅利。

一方面,算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凸顯,生成式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應用對算力產生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摩爾定律接近極限,效能提公升變緩,單純依靠晶元獲得算力增長的傳統模式需要重新思考。」張東認為,解決當前算力發展存在的供需失衡問題,需要通過多元化的算力平台、系統化的設計思維、基建化的算力供給方式、生態化的協作模式來應對算力發展中存在的挑戰。

其中,多元化是指供給和需求的多元化,也包括技術的多元化;基建化則是要實現算力普惠,使算力像水和電一樣便捷地提供給千行百業,讓大家都用得起、用得上。「比如在人工智慧大模型時代,面對算力當量巨大、模型訓練困難、算力成本高昂等算力挑戰,浪潮資訊打造了極致高效的算力系統、智慧型的算力排程系統智算os和隨需取用的算力服務。」張東說。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表示,在算力供不應求的現實情況下,傳統計算架構正失去競爭力,必須探索新的計算模式。普慧算力將開啟「萬物皆資料」「無數不計算」「無算不智慧型」的新計算時代。

普慧算力意味著算力要成為像電力一樣的公共資源,其本質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讓算力更好用。」張慶傑解讀說,普慧是普適與智慧型。其中,「普適」意味著算力將成為人人可得、人人可用、人人適用的基礎資源,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基礎。「智慧型」意味著算力將具備自適應、自學習、自進化等智慧型,是實現通用人工智慧廣泛應用、推動數字經濟邁向更高階段的必然要求。普慧算力能強有力地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資料匯聚融合、共享交換和開發應用,充分盤活資料資產,將中國的「人口紅利」轉變為「資料紅利」。

為了推動普慧算力加速實現,聯想集團已構建起新it全棧全週期的服務能力。在『端』(智慧型終端/物聯網)方面,聯想集團在伺服器市場已步入全球前三名;聚焦『邊雲網』(智慧型基礎設施)帶來的算力流轉,聯想集團提出了『融合化、場景化、訂閱化、綠色化』的四維算力,助力實現算力普及與智慧型賦能。」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 (經濟**記者 黃 鑫)

我國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 年增30 左右

7月19日,國新辦舉行2023年上半年工業和資訊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 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了今年上半年工業和資訊化發展的情況。新華社圖。針對我國算力產業情況,趙志國介紹,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保持30 左右的年增長率,新增算力設施中智慧型算力佔比過半,成為算力...

拆解算力“偏科”難題 需推動算力供給高效普惠

記者 陳曉晟 2023中國算力大會於今日在寧夏銀川舉行,目前,我國算力產業已初具規模。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測算,2022年我國算力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元。不過,在發展過程中,多地智算中心 先批快建 各自為戰 出現了專用算力不足,通用算力統籌不夠等 偏科 問題,推動算力供給高效普惠已經成為我國算...

AIGC算力基礎介紹

aigc 人工智慧自我生成技術 的算力基礎是支援其高效執行的關鍵基礎設施。本文將詳細介紹aigc的算力基礎,包括高效能計算能力 專用硬體加速器 高速網路連線和大規模儲存能力等方面。一 高效能計算能力。高效能計算能力是aigc算力基礎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人工智慧應用中,高效能計算能力主要用於深度學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