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和醫美經濟,誰更需要焦慮?

2023-07-23 20:26:03 字數 3586 閱讀 7330

6月21日,「遼寧鐵嶺一位媽媽帶著高考結束的女兒去整容,做了鼻子和下巴」做為熱聞在網路上被**,而在知乎上搜尋「大學生普遍整容嗎?」,有乙個簡介為「整形外科醫生」的使用者回答「寒暑假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兩廂對照,追求「外在美」的求美者和「整形外科醫生」,都為對方做了背書——容貌焦慮已經開始籠罩在學生群體頭上了,而拿著手術刀的「心理醫生」則發誓可以斬斷愁絲。

2021 年初,中青校媒面向全國2063名高校學生就容貌焦慮話題展開問卷調查,59.03%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其中,男生(9.09%)中嚴重容貌焦慮的比例比女生(3.94%)高,而女生(59.67%)中度焦慮的比例高於男生(37.14%)。

對以上數字最好的註解同樣在「知乎」上可以找到,使用者「nina」說,自己本科是學傳媒的,傳媒怎麼算成功,最起碼要出名,怎麼出名?千篇一律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當所有人都想「不同」的時候就沒有什麼了,因為「不同」就是普遍。這種內卷延伸到身體管理上,就發展成了雖然同學們都很漂亮,但是所有人都不吃晚飯。當時還有乙個黑色幽默般的悖論,因為大多數同學都很漂亮,以至於讓人臉盲,反而是長在平均顏值以下的人被記住了名字。「nina」說她大學的時候身高173cm、體重108斤都算胖的。與傳媒專業類似,對自己的容貌極度關注的還有空乘等專業。

如果說以上例子過於特殊,當把觀察的範圍擴大到圍牆之外,對容貌的焦慮同樣存在,《2019中國女性自信報告》 顯示「每6人中就有1位在照鏡子或拍照時感到焦慮。」而且不僅女性關注自己的外表,男性也是如此的。人民網在《警惕!整容竟然成了「開學禮」!》給出一則例子,2023年出生的王帥由於眼角一直下耷,給人的感覺總是沒精神,自己也特別不自信。當他轉行去了一家醫美機構從事銷售後,身邊的醫生給他提建議,「做個雙眼皮埋線手術就能改善了。」手術後,起初王帥不好意思說自己做了手術,但是很快有同性朋友表示自己也開了眼角、打過瘦臉針。王帥才發現,醫美對男性的吸引力並不亞於女性。

求職因素:上文中「nina」的例子雖然只是某一專業的情況,但是卻反映了職業因素對容貌的要求。另有文章指出「在中國勞動力市場,女性的身高每增加1厘公尺,工資收入會提高1.5%-2.2%;在美國,長得好看的人比平均顏值以下的人收入高3%-4%,相當於一輩子能多賺23萬美元的「美貌溢價」;而長相在平均值以下的求職者的工資要比相貌平平者低個5%-10%」。

而且不光漂亮的女性可以享受「美貌溢價」,《中國男孩們開始整容》一文的受訪者恒恒(男)也覺得,整形之後世界對他施以了許多善意,找兼職更容易了,也能比以往拿到更多酬勞。如果還是覺得以上的例子過於遙遠,那發生在人們周邊的例子應該更有說服力——北方某省人民醫院招聘**,要求「女生身高1.60公尺以上;男生身高1.70公尺以上」,這還是明面上的要求,面試環節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看臉環節,或許已經把不符合審美標準的臉蛋和身材定位到了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方。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再創新高,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今年剛剛答完高考試卷的這批學生也必定會再次面臨求職時的巨大競爭,面對不確定性,通過整容獲得額外的加分項,就有了一種掌控不了社會,但可以掌握自我的救贖感。

商家更愛你的身體:齊格蒙特·鮑曼說,市場的繁榮是以不安全感為條件的。醫美市場打出的口號也大都是這樣溫柔的恫嚇。如「高考是最後一次不看臉的競爭,以後顏值最重要」,「瘦腿針,纖長細腿跨進」或者「都說世界上好人多,但其實,他們只是圍繞在好看的人身邊」;「誰沒被生活欺負過,只是你把痕跡留在了臉上」等。

其實這並非國內醫美廣告的首創,波德里亞在《消費社會》裡就提到一本叫做《她》的雜誌上是這麼誘導人們為自己的身體付費的:

您在您的皮囊裡感覺好嗎?」「您平躺在地上,展開雙臂。用右手中指極緩慢地畫一條從無名指沿著手臂直到肘窩、腋窩的無形的線 ..這是您的愛情國地圖。假如您不了解它們,就會造成身體的壓抑,就像在心理上造成壓抑一樣 ..您的意識不造訪的那些身體部位,都是失寵的部位。那裡的迴圈情況很差,它們缺乏活力。甚至蜂窩織炎就會在那裡決定性地紮下根來。換句話說:假如您不進行身體護理,假如您因疏漏而犯錯,您就會受到懲罰。您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對您自己(您的救贖)不負責任的罪過造成的。

在溫柔的勸告後突然加以威脅,是不是和當下的醫美廣告無限接近?可事實卻是,即便你聽從勸告,試圖善待自己的身體,往往也是以身體痛苦和巨大風險為代價的,上文提到的受訪者恒恒(男),做完面部整形手術醒來,巨大疼痛讓他「全身的神經都在顫縮」,讓**打了三次止疼針才勉強入睡。

除了以上兩點,女性還承受更多的壓力。當下社會中,雖然女性越來越受到尊重,但是不能否認男性仍然處於主導地位,而女性則常被看作是第二性,處於弱勢地位,因此女性經常被置於男性的審美標準下,比如要膚白貌美大長腿等等,如此以來,女性就可能會不自覺的問一問自己「畫眉深淺入時如」?

人們求美有多心切,就會有多少心領神會的美貌製造者,雖然顯得魚龍混雜。

企查查資料顯示,即使是疫情期間的2023年,我國醫美機構也增長了400余家。而根據frost & sullivan資料,2023年末我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將達2666億元,其中手術類市場規模將達1205億元,非手術類市場規模將達到1461億元。按此速度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998億元。

面對如此大的蛋糕,當然不乏諸多成熟的機構,如「愛美客」、「華熙生物」、「華東醫藥」等上市公司,其中「愛美客」的玻尿酸產品市占率國內品牌第一,2023年1季度實現營收6.30億元,同比增幅46.30%,歸母淨利潤4.14億元,同比增幅51.17%。但是試圖「邊乾邊學」的店面也不在少數,美業研究院的《2023年美容行業報告》顯示,按醫美機構型別區分,截至2023年1月「非醫生創業型單營店」佔比26%,而作為對照「醫生創業型單營店」佔比為18%,比前者還低了8%。更讓人咂舌的是專業人才的缺口巨大,2023年每10萬人中整形外科醫生的數量我國最少,僅有0.2人,南韓最多達5.1人,其次是巴西2.8人,美國2.3人,日本2.2人。另外2023年我國醫療美容行業職業醫師需求總量為106392人,而註冊醫生僅為10700人,註冊**15846人。

與之對應,我國醫美事故頻出也就不值得奇怪,登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搜尋「醫療美容」,與之相關的查處資訊僅2023年上6/7月份就有10條之多。而因為整形不成被毀容的案例也屢見**,整形美容:10 年毀掉了20 萬張臉》一文就曾就此進行過報道。做為應對,市場監管總局等十乙個部門不得不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醫療美容行業進行監管和規範。

對個體來講,當然不是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就能把諸多現實問題帶來的容貌焦慮敷衍過去,如果想堅持做自己又不想被現實一棒打翻,那就取折中的選項,進行良好的體型管理,從整體上提公升自己的氣質,就像電影《錢學森》研究飛彈時的方法,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不追求單項技術的先進性,而是要總體設計的合理性。

斬斷愁絲的手術刀就握在自己手裡,畢竟除下心頭才能不上眉頭!

參考資料。1、《被製造的焦慮:消費社會身體焦慮研究》-劉袁抒。

2、《快樂、迷茫與痛苦的身體:女大學生畢業整容背後的不平等與抗爭》-衛小將、卜娜娜。

醫美管理系統 讓醫美業走向規範與高效

隨著時尚消費理念的改變,以及人們追求外貌年輕化的趨勢,醫美行業正在迅速興起和成長。雖然目前還存在諸多缺口和不足,但是其潛在市場規模巨大,有望成為未來乙個火熱的專業服務領域。作為醫美管理系統開發者,首先要理解目前醫美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1.門檻較低,缺少統一監管。醫美從業者大多需要畢業於護理 醫學等相...

美籟 創新醫美術後修護!醫美面板科學品牌來了! 美妝浪潮

勇敢的開拓者。時代造品牌,品牌的成功離不開一代代美業人的努力,但更離不開時代洪流的推波助瀾,消費者對變美的追求從 求有到求優 從 維美到逆齡 這是功效護膚品的 時代,也是醫美的 時代。如今,定期醫美已經成為了許多愛美者日常 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據frost sullivan的統計資料顯示,到202...

經方「明」醫毛進軍 深挖中醫「髓」與「魂」

河南 社全 記者 楊曉東 王琦 苗銀。一張診桌,乙個脈枕,一台電腦,一支筆,一摞處方箋。7月13日早上8點,駐馬店第四人民醫院毛進軍主任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坐診,而診室外面早已排起了長龍。我有老胃病,去某醫院看了喝了一星期苦湯藥,還不見好,感覺反而胃噁心還更嚴重了點。診桌前,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向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