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該不該去大城市?

2023-07-26 14:08:30 字數 2317 閱讀 8573

大學生該不該去大城市?

(本文的受眾針對於家在四五線小城市家境普通大學生)

眼下到了七月,又有很多大學生新鮮出爐。根據相關權威機構報道,今年的高校大學生多達1158萬人,再創新高。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招工難就業難得雙重考驗。在此前提下,與之緊密相關的,便是乙個在眾多大學生心中難以抉擇的問題——大學生畢業該不該去大城市?

大學生越來越多了。

二十年前,大學生還是十分稀罕的“物種”。誰家能出來乙個大學生,那簡直是祖墳上冒青煙的事情。尤其是更早的時候,上大學是包分配的,更是一畢業就有鐵飯碗,簡直是羨煞旁人。在我老家農村,上百家都難出現乙個大學生,簡直是屈指可數。那個時候,高中畢業都是高學歷,找工作託關係都能去乙個私立學校當老師了。

十年前,大學生慢慢多了起來,但是上大學仍然是光榮的事情。雖然“上大學有什麼用”的說法已經開始出現了,但是還是更多的人選擇上大學。這個時候,大學的門檻已經不再是那麼高了,能上得上大學的人還是值得稱道的。大學生相比於其他人,在就業方面還是有相當大的優勢。

如今,大學越來越好上了,可以說只要肯努力,至少上乙個普通的大學是沒問題的。至少大專很容易上得,而專公升本等提公升學歷的方法更是層次不窮。

大學生找工作成難事。

大學生就業難,現在可以說是人盡皆知。

以計算機行業為例,19年之前,軟體行業十分的緊俏,前端、後端、測試等,工作都是十分好找。各種培訓機構層次不窮,以二線城市為例,培訓老師口中培訓出來的學生,找的工作薪資動輒上萬。但是19年以後,隨著疫情以及行業逐漸飽和,軟體行業遇冷,工作越來越難找,貼吧上各種人叫苦不迭。有人轉行做了銷售和送外賣,有人回老家,有人苦苦堅持。

大城市花銷多,壓力大。

以某二線城市為例,租房壓力越來越大,普通單間租房價超過1000,兩室一廳租房價超過2000,但是應屆生工資平均水平卻是不到6000,加上日常花銷,乙個月可能最少需要4000以上,如果存在戀愛、交友、醫療等額外費用,幾乎是月光無疑。而雖然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工資能夠翻倍,三年以上可能有10000以上,但是二線城市的房價幾乎在10000/平方以上,如果以定居或結婚為目的,那麼買房的花銷至少是100萬以上,即使只是首付都需要五六十萬,還需要還每月幾千塊的房貸。如果是普通家庭,這幾乎是天文數字。

如果是北京、上海,以上數字估計需要翻倍。

小城市花銷小,工作機會渺茫。

以某五線小縣城為例,離家近,不需要考慮住房壓力,即使是買房,全款五十萬以下,首付十幾萬即可。物價低,乙個月5000以上完全可以過得滋潤。

但是,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以計算機行業為例,三四線城市以下,幾乎沒有任何崗位。小城市的崗位幾乎還是在銷售、農民工等低學歷行業為主。大學生回家的唯一發家途徑便是創業,但是需要啟動資金,而且老家很多行業並沒有適合的土壤。更重要的是,很多普通出身但是學校並不好的大學生,就算是捨下面子,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創業。因此,即便是在大城市苦苦掙扎,也不會老家。非不願,實不能爾。

很多大學生的終極選擇。

1.考研。很多人並不是真的想考研,只是想用更好的介面延遲畢業。並且,研究生的就業壓力確實比大學生少一些。但是,很多人並不適合考研,其中缺乏學習能力、家境不支援等是最大的阻力。

2.考公。其實並不比考研容易。

3.向低壓力二三線城市或新興大城市下沉。這個可能是很多人的最佳選擇,向二三線城市尋求就業機會,既有找到工作的可能,又不需要面臨如此巨大的生存壓力。而成都、重慶、合肥等新興的一線城市,則是因為發展機會更多,同等級城市中生存壓力偏低受到另一部分的人青睞,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新興城市的生存壓力也已經慢慢變大起來。

總結:生活不易,且過且珍惜。

這樣的三一本大學該不該去讀

今天下午,接到侄女的 讓我陷入了兩難之中。侄女今年高中畢業,知道自己公升學無望後,也早早的就做好了去廣東打工的準備。一切都準備就緒,明天就要出發了,卻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一條某校的錄取簡訊。全家人又驚又喜,立刻就討論開了。學校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三本院校 說它名不見經傳,是因為我在這座市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

「壞訊息」席捲大學生,已畢業學生直言好幸運

國家教育部強調,教育的進步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在當前的教育資源中,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所有教育政策都以讓學生享受公平的教育待遇和良好的教育模式為主要目標。據不完全統計,中考 高考報名人數大幅增加,導致全日制畢業生和全日制高等教育畢業生人數增加的依據也隨之增加,如今用人單位對學歷證的要求過於嚴格...

大學生畢業返鄉養牛創業,是不是沒有出息?

大家好,我叫王壯壯。一名97年出生的放牛娃。6年前學校畢業,返鄉創業養牛。周圍人一度不看好,大人們教育小孩都說不好好學習回家放牛。而我真的成了那個放牛娃,有人說父母辛苦供你讀完大學,你竟然回來養牛,沒出息。有人說年輕人幹這行吃不了苦,有人說喂牛身上一股牛糞味,找不到媳婦兒。別說還真給說中幾條。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