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民間有武器可以,私藏鎧甲就很嚴重?

2023-07-21 19:52:19 字數 5821 閱讀 3387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集和電影裡看見,古代在打仗時,兩軍士兵身穿鎧甲相互攻擊,而被打中的一方直接倒地死亡的場面,其實這時不嚴謹的

因為對於古代來說,沒有熱兵器,在明朝大規模使用火槍之前,大家都是用冷兵器作戰。如果生產鐵鎧甲,那麼防禦力會大幅度上公升,是比較難殺死的,這是後期斧子、錘、鐧、釘頭錘和狼牙棒等兵器出現的原因,因為普通的刀劍矛和弓箭擊不破敵人的鎧甲所導致的。所以古戰場上,身穿完整的鐵盔甲,是很難一下被殺死了,處分被打在鎧甲的縫隙和結合處,否則不可能像電視裡一樣,穿著鎧甲的士兵,被對面一刀砍死。

但是鎧甲雖然好,卻不是民間私人可以擁有的,如果一旦持有後果很嚴重,甚至有說法是「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說法。意思就是私藏一副鎧甲等於私藏三個弩弓,私藏三個鎧甲就要殺頭了

其實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雖然古代允許民間擁有**馬匹,但是不允許古代人私自擁有弩弓這種**,更不允許擁有鐵質盔甲,當然皮甲相對除外,如果私藏弩弓和鎧甲,尤其是鎧甲,後果很嚴重,往往會掉腦袋。這時為什麼呢?

鎧甲的重要性不斷提公升

其實早在上古時期人們就發現了鎧甲的作用,上古先民們在打獵的時候,就發現把之前殺死的野獸的皮拔下來晾乾披在身上,能有效的抵抗野獸的反撲,減少受傷的幾率。因為在古代,沒有現代化藥物和醫學手段,可能簡單的外傷感染,就能導致人的死亡。所以盔甲的作用就已經體現出來了,並且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軍事當中。

早先人們用藤條或者獸皮來製作鎧甲。藤條和獸皮雖然堅硬程度和防護性不高,但肯定比沒有強。尤其是在頭部、頸部、心肺腹部等關鍵部位,披上藤條或者獸皮製作的鎧甲,能夠抵擋外來的傷害

隨著進入奴隸制社會,青銅的冶煉技術誕生了,雖然還沒有鋼鐵,但是人們已經認識到青銅製作**比石頭和木頭的**要鋒利尖銳的許多,而青銅製成的鎧甲,也比藤條和獸皮鎧甲防禦力高很多

於是人們使用青銅製造鎧甲,當然因為冶煉技術有限手段也落後,當時的青銅盔甲,大多就是製作成頭盔和前後胸腹部的防護板,對於手臂胳膊和下肢的防護性仍然不高,不過已經可以有效防禦敵人的青銅**的攻擊了,最起碼減少了被當場殺死的幾率。而在戰場上,等於多了條命。

到了秦漢,封建大一統王朝建立後,因為鋼鐵的出現,戰士們的鎧甲慢慢從青銅、皮甲向鋼鐵鎧甲進行轉變。漢朝出現了鋼鐵的冶煉技術,而開採鐵礦的技術也突飛猛進,金屬發掘量不斷提公升,所以鋼鐵煉製的金屬越來越多的應用鎧甲製造中。

金屬鎧甲更為堅硬,防禦能力大大提公升,並且鋼鐵可以製作成相對較小的甲片。結構更加緊密,可以隨人體形狀隨心編制,無論對於遠端**的穿刺還是對肉搏**的劈砍和穿刺都有很高的防護作用,對人體的保護極高。所以從漢朝之後,鋼鐵取代了青銅,成為鎧甲的主流方式。

當然古代鋼鐵煉製技術比較傳統,總量還是相對落後,並且製造鎧甲費時費力,需要大量人工,木炭或者柴火以及鐵礦,還比較耗費工時,所以只有強盛的大一統王朝,士兵們的皮甲驢相對才會比較高,例如唐朝,強至極,也富甲天下,全體士兵的皮甲率也才達到了70%以上,意思是還有30%的士兵是沒有鎧甲的,當然這30%的士兵,可能是後勤運輸當非戰鬥人員。

當然,因為鋼鐵鎧甲的出現,士兵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想要出現在戰場上一刀砍死敵人或者一箭射死敵人的情況,相對就減少很多了,而當大家都有了鎧甲,殺死敵人就更加困難了。不過在王朝衰落或者分成四分五裂的時候,小國或者衰落王朝沒有財力技術之稱,士兵們的盔甲普及率,可能也不會高。這時候士兵們就會祈禱自己能盡快擁有一件鎧甲了。

而古代除了主流的金屬鎧甲外,隨著火器的出現,還慢慢的出現其他材質的鎧甲,例如精密編織的藤甲、布甲棉甲和紙甲。藤甲古來有之,但是後來人民把藤甲反覆刷上桐油曬乾後編制,鎧甲輕便防護力高,因為編織的比較密集,所以多弓箭射擊和刀劍矛戈的劈砍的防護力都比較強,唯一的缺點就是怕火,因為用桶油浸泡,所以鎧甲非常容易著火。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中的火燒藤甲兵就展現過

棉甲在明朝出現,是用多層棉花加水多次壓實壓平,外面戳上鐵質甲片編織而成的,相對減輕了重量,但是防護力並沒有降低,而且可能還在最裡邊加上一層絲綢材質,這樣方便在被弓箭射中或者火槍彈丸打中後,方便取出進入人體的箭和彈丸,減少受傷者喪命幾率和疼痛感。

至於紙甲,並不是紙糊的意思,是特殊的紙質材料搭配鋼鐵製作成的,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脆弱。甚至防禦能力,不比金屬鎧甲低,但是重量卻大大減輕,方便穿的人更加靈活的作戰。就算遇到下雨被雨水淋濕,也不會明顯減少防護力,不被箭矢和兵器洞穿,但是遺憾的是,現在紙甲的製作方法已經遺失。到今天紙甲對於研究者來說,都是乙個神秘的的話題和技術問題。

鎧甲的大規模出現,甚至改變了作戰方式和**,在沒有火器的時代,單純的冷兵器打擊,很難直接致死敵人,例如用弓箭射擊,就算用強弓加上破甲箭頭,可能射穿鎧甲,但是一下子致死也不容易,只是讓敵人受傷。於是出現了金湯弓箭,就是將各種糞便煮開,把箭頭浸泡在裡邊,因為煮開晾涼的糞便,會變成天然的細菌培養皿,吧這樣的弓箭射出去,就算只是設上敵人,也會讓敵人最終感染死亡。因為那個年代沒有抗生素,細菌感染就能讓人死亡。

而且出現了個人作戰兵器的嚴格,刀劍砍不透戳不破,那就使用錘、減、狼牙棒釘頭錘等**,使用鈍器打擊,讓敵人受傷致死

為什麼禁止私藏鎧甲,因為鎧甲太強悍

鎧甲在戰爭中作用越來越重要,統治階層也更加重視鎧甲。所以在民間是私藏鎧甲的。古代可以合法的擁有**,甚至到了清代,允許民間擁有早期的火槍火銃,但是不允許民間私藏鎧甲。

因為古代人口稀少,社會治安又不好,民間擁有一定的冷兵器**,能對抗盜匪和野獸,同時擁有**是可以解釋的清的。例如官府的衙役來家裡搜查,搜出來刀劍和長矛,你可以說是守家或者練武健身,搜出來斧子菜刀,你可以說是上山砍柴在家切肉,搜出來弓箭,你可以說是上山打獵,搜出來魚叉你可以說是下河捕魚,甚至搜出來駿馬,你也可以說是搞運輸用的。

當然,古代嚴禁民間擁有弩弓。因為沒有火器的時候,弩弓雖然攻擊頻率較慢,但是力度更大,甚至可以擊穿鎧甲,會對國家力量造成威脅,而且弩弓比弓箭小的多,也便於隱藏,訓練也方便。乙個成熟弓箭手需要訓練好幾年,耗資巨大才能成型,所花費食物、物資和薪水都很高,而乙個農民訓練幾天,就能熟練使用弩弓,造反作亂成本太低,所以禁止擁有。即使到了今天,也規定民間可以擁有運動弓箭,在公共場合不上弦就可以了,但是依然禁止擁有弩弓

不過在古代擁有鎧甲,這個除了在打仗的時候防身防護,也沒有其他生活用途的。而且就算民間一般人擁有了**,沒有訓練沒有鎧甲沒有有效組織,就算你有了兵器,也很難和有組織有鎧甲訓練精良的朝廷的軍隊對抗,而且你的**很難擊穿軍隊的鎧甲,軍隊穿上鎧甲又能很輕鬆的殺死你,所以統治者不擔心民間擁有冷兵器

而且這些**製作也很方便,例如普通刀劍,村頭鐵匠可能一天就給做出來了,而弓箭自己花店心思,找點木有材料獸骨之類的,自己在家都能做,但是鎧甲不一樣,它的製作成本極高,需要大量的鐵礦和木炭,製作的時間也很長,平時還需要一些牛油等擦拭維護。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普通人是絕對無法購買鎧甲的。如果有人花了那麼多錢,購買或者製作鎧甲那麼除了軍事作用,也沒有其他作用,那麼此人肯定是有謀反作亂的嫌疑

即使在有了早期火器,就是鳥銃火藥槍滑膛炮的時候,在中遠距離上,鎧甲對火器也是有防護作用的,子彈或者炮彈彈片飛來可能會打鎧甲穿,但是可能打不死,也能保一條命。直到後來線膛槍和線膛炮出現,火器精度和威力有了大規模提公升,穿著鎧甲打仗會影響機動力,鎧甲才退出歷史舞台。

因為民間有了鎧甲,就等於多了第二條命,乙個人穿上鎧甲開無雙,最終被殺死取決於是否體力用盡。而三五個全身鎧甲的人,基本上就能端掉當地縣衙了。而三五十個全身鎧甲在配上馬匹和**的小隊伍,足以攻下乙個縣城。除了朝廷派大量精銳部隊來剿滅,地方衙役捕快等,是沒辦法對抗的。

就類似現在美國不禁止民間有槍,但是禁止購買防彈衣,而且更緊緻購買坦克裝甲車,有錢也不行。因為有槍可以說防身,但是防彈衣讓警察不能輕易擊斃對手一樣,而坦克裝甲車,除了出動國家軍隊,一般的警察根本打不過。

私藏鎧甲很嚴重,肯定要你命

所以自古以來,統治者都禁止民間私藏鎧甲。私藏者一般直接等同於造反謀逆,直接殺頭,而私藏許多鎧甲,的確會對站正走線造成影響,例如清朝努爾哈赤,帶著家傳的十三副鎧甲起兵,最後滅亡了明朝。

而從古至今,因為私藏鎧甲被殺的名人也有很多,例如漢朝周亞夫,開過名將周勃的兒子,平定七王之亂,戰功卓著,最後因為兒子私藏了五百鎧甲想給已經年老的周亞夫做陪葬,被漢景帝以這個罪名關起來,周亞夫年事已高,受不了刀筆之吏的攻攻訐,就自殺了。

而明朝大太監劉瑾,倒台後正德皇帝剛開始並不忍心殺他,但是從他家裡搜出來許多兵器鎧甲,皇帝很憤怒,認為他有造反嫌疑,於是把他凌遲了。所以私藏鎧甲在古代的確要命。

當然也不是不能合法的擁有鎧甲,例如裡收藏的是皮甲,不是鐵甲,一般只要不出來招搖作亂,官府知道了也不怎麼管,畢竟皮甲防護力比鐵甲差太多。還有就是一些大將或者對國家有貢獻的人,皇帝會賞賜鎧甲作為榮耀,還可以代代流傳,這種朝廷知道還經過報備的,是沒問題的。例如水滸傳裡而柴進,家裡就有一副祖傳鎧甲,還供起來,誰來給誰看,這是一種榮耀的象徵,是允許的。

古代兵符為什麼又叫虎符,古代兵符有可能造假嗎?

兵符之所以被稱為虎符,是因為古時候人們對虎的形象有一種特殊的崇拜,因此兵符一般都製作成老虎的形狀,所以兵符又叫做虎符。虎符是一種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通常由兩半組成,各有銘文,但只有一半是真實的,另一半則是虛假的。當需要調兵時,軍隊統帥會持有一半真實的虎符,而另一半則由皇帝或 保管。當兩半虎符合在一起...

古代民間風俗,頭七 冥婚 趕屍是什麼呢

中元節怪談物語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代風俗中的 頭七 頭七是指親人去世後的第七天,被認為是亡靈離開人間的日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相信頭七是亡靈徹底離開塵世的時刻,因此在這一天要舉行一系列的祭祀儀式,以安撫亡靈的靈魂。這些儀式包括燒紙 祭奠祖先 設宴款待親友等。頭七的喪葬儀式在古代被看作是一種...

古代漢人為什麼不去草原放牧?

草原放牧與農耕生活 地理位置對文化的影響草原放牧是蒙古族 回族等游牧民族的主要生活方式,而古代漢人更傾向於農耕生活。這是因為漢人文化注重穩定和秩序,更傾向於在乙個固定的居住地定居,以此建立起穩定的社會結構。但是漢人也有很多人去草原放牧,只不過這些人一旦放棄了華夏的農耕文化,很快就會被草原的放牧文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