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丨約不到票,旅行該怎麼玩

2023-07-20 21:11:29 字數 2945 閱讀 2062

當門票預約制碰上旅行高峰,一票難求、預約難便成了常態。一邊是遊客約不到票,一邊是代搶業務與黃牛「粉墨登場」。好不容易盼來了旺季,旅行社的生意依舊不好做——

約不到票,旅行該怎麼玩。

暑假來臨,積攢了三年的旅遊需求,迅速呈現井噴之勢。「研學團中午排隊半小時等待進故宮,卻被告知沒票,小朋友們傷心集體抹淚」,這段**畫面在各大短**平台廣泛傳播,引起網友的同情,大家紛紛指責研學團沒有提前預約故宮門票,「全國人民都知道故宮需要預約,領隊怎麼能忘記?」的確,如今說去就去、說走就走的旅行方式已經行不通了,想去熱門景點,得做好充分規劃。因為,大多數景區、文博單位的門票一定要提前預約。

當門票預約制碰上旅行高峰,一票難求、預約難便成了常態。北京、山東、上海等熱門景區,直接開啟了「人從眾」模式,有網友表示,約了7天,都沒約上故宮的票。不少旅行團以沒票為由勸退旅客的戲碼頻頻上演,一些黃牛趁機又倒騰起新的囤票生意。多重壓力夾擊,預約不上票的群體心態徹底失衡,直接將矛頭指向門票預約制,開始呼籲取消這一做法,並形成了巨大的聲浪。

冷靜思考就能發現,這種想法過於不切實際,預約旅遊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存在的困難無法忽視,如何面對當下的新需求,解決新矛盾,又該怎樣「安撫」**場滋生的質疑,是橫亙在文旅行業的一道現實考題。

不缺遊客就缺票。

總結今年夏天各大熱門景區和文博單位的現狀,基本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不缺遊客,就缺票。泰山景區已經連續多日發布夜間門票預約已滿的訊息。敦煌莫高窟嚴格執行6000張/日,應急票12000張/日的總量控制原則。根據資料統計,目前莫高窟遊客的預約量已趨近上限。官方提示,遊客和旅行社要提早預約門票,以免因為門票限額而影響參觀行程。7月18日,記者在故宮線上預約渠道看到,未來七天,故宮門票均已約滿。

約不到門票,對遊客來說旅行變得非常糟心:好不容易搶到了高鐵票,預定了酒店,但是景點的門票卻約不到,行程只能無奈告吹。不少景區和文博單位的放票時間,定在了晚上,不僅要拼手速,還要熬夜盯著手機,出遊本來是放鬆身心,現在壓力山大,苦不堪言。同樣,旅行社的生意也被門票絆住了腳,一位旅行社的負責人向**透露,由於熱門景點的門票不好搶,6月已經退了一半的訂單。

看來,好不容易盼來了旺季,旅行社的生意依舊不好做。一邊是遊客約不到票,一邊是代搶業務與黃牛「粉墨登場」。在某線上平台,代搶門票的商家告訴記者,故宮門票可以保證100%預約成功,搶票結果會在提前7天晚上十點前告知,而一張門票溢價到了180元,是官網**的三倍。

如影隨形的黃牛更是猖獗,直接在朋友圈表示,國家博物館、科技館等地,系統6天內無票的,百分之百可以出票。「即便是免費預約的票都被這幫黃牛壟斷了,可見,想約到票是難上加難。到底還有沒有人管了?」遊客黃先生十分不滿。

不少網友認為,「一刀切」預約給遊客帶來了不便,很多地方已經不接受線下現場買票,這讓一些不熟悉網路的老年人,中小學生群體非常被動。同時,預約到門票的遊客體驗也沒好到**去,「人山人海,外面排隊一公里左右」,一位剛去過國博的遊客可橙展示了展廳內的**,目之所及密密麻麻全是人,想看展品基本靠擠。

預約制不背所有鍋。

將所有負面情緒砸向門票預約制,顯然有失偏頗且幼稚。預約旅遊,已呈縱深推進之勢,覆蓋面會越來越大。巨集觀政策層面,預約一直就是文旅行業的關鍵詞。在一些資源脆弱型的景區,容量有限,通過門票預約可以很大程度保證遊客的遊玩體驗,還能保護景區,避免人滿為患。以往節假日,各大景區門口總是擠滿了購票的人群,分時段預約大大改善了這一情況,既疏導高峰客流、維護了遊玩秩序,又節省排隊時間,保障了人們的旅遊品質。

那麼,問題的關鍵又回到了破解預約難上來,其實本質還是供需之間的不平衡。

旺季,遊客出行願望愈加強烈,但景區能夠提供的門票是有限的,供需矛盾一直存在。只不過,今年在自**平台的加持下,這種聲音呈現倍數放大。為了解決難題,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回應大眾訴求,完善、調整預約制度。比如,北京天壇、國博、恭王府等都將預約時間從零點往前調整了幾個小時。故宮等地適當延長了開放時間,最大限度滿足遊客需求,同時,制定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2公尺(含)以下未成年人無需預約,但須在已預約門票的成年人陪同下進入等優化措施。

快速、靈活調整完善預約制度是應有之義,但肯定沒法解決所有問題。當下,所有景區也會面臨著同樣的情況,哪怕是放出最高容量的門票,也無法滿足所有遊客的需求,乘興而去、失望而歸的現象依舊大範圍存在。這就對景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合理引導公眾「無處安放」的遊玩意願,引導錯峰出行。文旅行業未來趨勢,必定要從觀光旅遊轉向文化體驗深度遊,景區完全可以通過一些營銷活動,設定相關遊覽主題,吸引遊客淡季出行,緩解旺季壓力。借助數字科技的力量,開闢雲遊覽等新業態,豐富供給形式,打造型別豐富的優質服務專案,為遊客提供「第二選擇」。

非去景點不可?

跳出常規,約不到票的背後,折射出乙個強烈的訊號,核心區域的頭部旅遊資源只會越來越緊張。知名的旅遊景點有限,「人從眾」的模式常常開啟,而人們對旅遊又有了更舒適、更隨意化的體驗要求,於是,年輕人給出了一種新的選擇——沒必要去景點扎堆。

citywalk又叫城市漫步,是近幾年在年輕群體中悄然流行的旅行方式。與傳統走馬觀花式的旅遊相比,它強調慢節奏,跟隨內心走,主打乙個沉浸式體驗。參與者在專業領隊的帶領下,用雙腳探索城市街區,深度了解城市歷史文化與地理風貌,感知變遷與創新。根據dt財經和dt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旅遊調研報告》,在新的旅行方式中,82%的人想嘗試citywalk。在小紅書上,與citywalk有關的筆記超過了48萬條。

由此可見,旅遊消費偏好正在發生改變,大眾更加注重深度體驗感與舒適度,決定了下一步旅遊該怎麼玩。與其去知名景點打卡,人擠人,還不如選擇一種更輕鬆的旅遊方式,花錢少,不擁擠,價效比高,還能探索未知驚喜。

過度集中在熱門景點,就門票預約制來談,本身就沒有十分完美的解決辦法,它只是一種調控手段,目的還是為大眾提供更好的旅遊服務體驗,肯定存在部分人需求無法滿足的情況。核心景點一票難求,但其實還有更豐富的旅遊資源有待探索,與citywalk類似的小眾寶藏的旅遊景點也很有看頭。與其憂心忡忡,煞費苦心,與搶票大軍一爭高下,不如主動降溫,轉變旅遊思路,解放自己,找到旅行更好的體驗方式。

在旅行這件事上,真沒必要承載過大壓力,誰出去玩,不是圖個放鬆和樂呵呢?

大眾**記者 朱子鈺 報道)

區域觀察丨各地挖潛農村消費

攝圖網。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童彤。鄉村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啟用農村消費對穩增長擴內需意義非凡。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7月份,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841億元,增長3.8 增速快於城鎮。這背後,正是近年來各地不斷深化推動農村消費供給,培育消費新場景的積極所為。比如,在推動新能源汽車方面,浙江省計畫到202...

外媒觀察丨普京不去南非金磚峰會,解了一道外交難題

羊城晚報國際評論員 錢克錦。7月19日,南非 宣布,俄羅斯 普京將不去南非參加下個月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 金磚峰會 訊息一出,不少人替南非 松了一口氣。今年的金磚峰會計畫8月22日至2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但今年3月份,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發出了針對普京的通緝令。南非是該法院的成員國,...

運荔枝餐飲連鎖深度觀察丨解密生死供應鏈的底層邏輯

餐飲連鎖業一直以來是大眾創新 萬眾創業的活躍領域,細分領域眾多。百花齊放的中式餐飲與西式餐飲的傳統大牌與新興品牌爭奇鬥艷 融合創新,共同築起了泱泱美食大國的裊裊煙火氣 就餐飲連鎖的收入 來看 一是to c獲取更多的消費者 堂食 或 外賣 訂單 二是to b拓展加盟商,收取品牌加盟費與 鏈費用。在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