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挺拔的龍脊

2023-07-20 20:21:26 字數 1900 閱讀 1289

廣西桂林龍勝的龍脊梯田被譽為我國古代農耕文明的活化石,有著悠久的耕種歷史,是世界人工栽培水稻的發源地之一。2023年,龍脊梯田獲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稱號。在山麓下仰望峰巒,層層梯田錯落有致,各具風貌又彼此相連,重巒疊嶂的山嶺間,蜿蜒的曲線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宛如一幅巨集偉的藝術傑作。山水與田園融合於一體,讓人彷彿行走於畫中……登臨高處俯瞰,橫亙的山嶺似一條舞動欲飛的巨龍,剛剛灌水、準備插秧的梯田在和煦陽光的對映下,似片片龍鱗閃耀。

在遠古,當捕獵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生存,先民就開始尋找另一種生存途徑,水稻從此進入了人們的生活。第一塊梯田始於何時?築屋、開墾、砌坎、引水等諸多困難如何克服?一系列問號在心頭縈繞,我佩服先民們的聰明才智。龍脊梯田記錄了龍脊山先民在荒野陡坡上的生存能力,記載了先民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歷史。秦漢時期梯田的耕作方式已在龍勝一帶形成,唐宋時梯田得到大規模開發,明清時已達到相當規模。

世世代代的龍勝人是龍脊梯田的開拓者,從古至今,龍勝各族兒女與這片美麗的山水相互依存。從梯田的稻香中,人們可感知對後世農耕的深遠影響,梯田那一道道柔美的線條,讓人聯想農耕文明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古老的吊腳木樓、裊裊公升起的炊煙喚起人們的鄉愁,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對梯田的景色充滿驚喜和讚嘆。

位於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山寨,綠蔭環繞,雞犬相聞,山中分布著很多旅館客棧,人來人往,生意興旺。在山頂一家樸素的農家,我和朋友選了一處欣賞山景的地方落座,點了乙隻竹筒雞、幾隻竹筒飯、幾個家常小炒和一壺龍脊水酒。

這裡壯族、瑤族分寨而居,民族和睦,民風淳樸。一直以來,山民主動築路、架橋不計報酬,愛老敬老已成家訓鄉風。若寨子裡哪家有紅白喜事,無論親疏均會邀請老人赴宴。山道上,青年人路遇老人,會退於路側,讓長者先行。在日常生產活動中,保持著幫工、背工等方式,哪家建房子勞力不夠,寨子上的人都會主動來幫工,不用付報酬,管飯就行。互幫互助、物不亂取等良好民風保留至今。這些傳統美德的延續,是擁有頑強生命力的民族文化的精髓。

黃昏,山寨靜謐而柔美。我們住在西山韶樂中心點的民宿,位於千層天梯,推開窗即可飽覽梯田的無限風光。不遠處,優美動聽的壯族山歌響起,古樸的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等原汁原味的壯族風情上演,讓人耳目一新,如醉如痴。

幾位老人坐於吊腳樓下,怡然自得地抽著水煙,享受著舒心的悠閒時光。一位廖姓老人笑吟吟地遞給我一把竹椅讓我坐下,給我講了乙個關於梯田的傳說。很久以前,乙個苛刻的財主讓農夫在一天內必須耕完206塊田。可農夫累到半夜三更,數來數去只耕了205塊田,此時他飢腸轆轆,便躺在地上,打算將蓑衣蓋在身上睡一會兒再幹活。就在這時,他驚喜地發現,耕好的田就蓋在蓑衣下面……傳說反映了勞動者勞作的艱辛,但在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中也感受到龍脊山人的樂觀精神。正是這種樂觀精神,孕育了他們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笑對人生的性情。這種性情貫穿於他們的生活,成為骨子裡的秉性代代相傳。那隨時唱響的嘹亮山歌及隨時跳起的優美舞蹈,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山上無水塘、水井、水庫,如何灌溉梯田?原來,水出自巖之裂隙和土壤的孔隙。雨水浸潤入土,被儲藏於地下形成山泉,山泉汩汩而出,在地面緩慢流淌匯於小溪,溪水從最高的那層梯田依次向下灌溉,最後,多餘的溪水匯入山澗小河流向遠方。山中叢林密布,清澈的山溪長年不斷,使遠離喧囂的山寨成為名副其實的洞天福地。

梯田一年四季雲霧縈繞、風光旖旎。春時農田灌水,梯田映日,波光粼粼如鏡;夏季稻苗初長,綠意盎然,一片生機勃勃;秋天稻穀成熟,滿地鋪金;冬日田間披雪,銀裝與蒼翠相映成趣。清晨,流嵐飄浮,峰巒隱約可見,梯田似一幅抽象的風景畫,朦朧又充滿動感。有的山崗突起,如乙隻只螺螄,有的山峰平緩,像一把巨扇半折半開……

紫氣繚繞青山,青山孕育碧溪,碧溪潤澤綠叢,綠叢滋養蒼民,蒼民愛惜山水,這條相互關聯的生態鏈,任何一處斷裂,都將使這幅美麗的畫卷黯然失色。幸運的是這條生態鏈千百年來自然迴圈,互為因果,達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下山後回望梯田,峰巒疊翠,雲霧飄渺。山如挺拔的龍脊,山勢如巨龍賓士,田埂似龍骨銜接,美麗的梯田風光令**連忘返。

作者:馮再光

編輯:黃浩剛

審核:李可然

10月,一定要去一趟龍脊!

10月,龍脊的層層梯田變得金燦燦,每年這個時候就是龍脊遊玩的 時期,怎麼去怎麼玩?看完這份攻略,輕鬆get龍脊遊玩方式!10月黃燦燦的龍脊。交通方式 第一種 自駕。目的地只導航到 龍脊梯田 no no no 這個位置是景區售票處 離金坑大寨 平安寨等核心景區還有半個多小時候的車程,所以大家一定要導航...

散文 奔跑的姿態

機緣巧合,80末的我步入了沭陽縣總工會這個大組織 大家庭,內心有新鮮和好奇,有陌生和忐忑,更多的是挑戰與期許,人地生疏的環境 一知半解的工作是一種挑戰,持之以恆的學習 得心應手的業務能力 點滴進步的自己是一種期許。下班的空隙去到我們工人文化宮的操場散步,看到眼前的景象,塑膠跑道上 足球場上 籃球場上...

我和我的恩師們(散文)

我和我的恩師們 散文 作者萬俊華。我永遠都無法忘記那個特殊的存在,那是我生命中的一片璀璨星辰,那是我心中的一塊溫暖之地。那是我小學一年級的校園 江西省南昌青山湖區羅家鎮貨場小學。這個樸實無華的地方,卻承載了我最寶貴的記憶。那裡有一位我最崇敬的老師,秦應蓮老師,她如同仙女下凡,美麗無瑕。大大的眼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