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 內耗,不協的自我

2023-07-22 09:54:49 字數 1578 閱讀 2126

衝突與壓抑

我們越來越多的被問到:現代人無論**還是青少年,為何越來越活得倦怠、焦慮、抑鬱?這類現象和話題已被說的太多。儘管都知道相關的原因複雜,但深層之因還是跟原生家的損害性依戀模式有關。本文原話轉述微友的提問、回應。我不予任何評說,因那就是對「人為何內耗、壓抑」的最直接和真切的闡釋。

1,好問題

以下的提問,之所以是好問題,是在於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揭示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衝突與壓抑,且引人深思)

某同學:..可是我有個疑問,為什麼人老是冒出很多想法又壓抑這些想法來內耗,是否這些想法本身就是不切合實際的?

為何有人總傾向於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對自己和外在無法定位?

從想法到外化,之間到底存在什麼障礙,阻止人行動的是什麼,讓乙個人躍躍欲試又覺得還是算了,形成這種扭曲壓抑的生命形態的原因到底是?

2,好回應:

以下的回應,之所以是好回應,是這些回應本身,已就是對問題的生動而有力的回答)多位同學的發言:

01我少年時期是乙個行動力超強風風火火的人,而且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怕,青年之後陷入了幾乎威脅生存的重度抑鬱和拖延症,就直接從乙個極端蹦到了另乙個極端,我覺得導致這種扭曲的是:對過去的羞愧和內疚,產生乙個想法時短時刺激對注意力的分散,比如刷一小時短**更易忘掉剛才的目標,看書則好一些。

02認同。孤獨啊宅啊自閉那不是最累的,因為是自由的。被人管就失去了自由。

03小時候和人說話的驅動力是對父母的恐懼,沒符合我媽的預期就會被否定。 於是我和人說話的時候都帶著一股莫名緊張感,結果就形成了口吃。接著我一口吃就會被我媽暴怒否定,於是我就更加緊張,然後形成了社交恐懼症。 所以,社交恐懼症就是源於一種畸形的驅動力——生命早期形成的恐懼。

04我最累的時候是週末,如果不工作,就無事可做。其實也很多事情想去體驗,但就是動不起來,整天躺著睡覺。很矛盾,所以很累。生活發生一點波動,我就會嚴重失眠,每晚做噩夢,被人追殺,而且不會醒,一直做。做過的夢可以寫幾個劇本了。我總說我夢裡的世界比較精彩。一到週末就會自閉,除非朋友約我。

05如果內部動力只關乎自己那就簡單 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成功與否都能對自我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但如果內部動力關乎和他人的關係就很難 比如我的內部動力是想改善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但原生家庭的偏執封閉相互傷害 讓我每次靠近他們的時候都會有衝突受傷 躲著他們的時候是在內耗 靠近他們的時候被搞的身心俱疲。

06我在逃避明知道自己想去做的事。

我認為,不敢外化的原因是我們有太多成見,評判,疑慮,總之,就是不敢面對那件事本身,這也是很多人表裡不一,口是心非,缺乏行動力的原因。父母教育孩子總是用道德,用規則,用別人家的孩子的話,孩子就會發展出真自我和假自我,假自我就是示人的部分,真自我就是不能外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