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訊息傳來!中芯國際面臨挑戰,外媒 關鍵還在梁孟松

2023-07-26 04:18:07 字數 2261 閱讀 2567

晶元原本就是現代諸多產業之中的核心,無論是手機、電腦這種消費電子,還是智慧型汽車、智慧型家居等智慧型。

三個訊息傳來!中芯國際面臨挑戰,外媒:關鍵還在梁孟松。

裝置,又或者是軍工、醫療等傳統領域對晶元都要不小的需求。隨著美國對晶元限制的不斷加碼,晶元的重要性也再次大幅度提公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晶元已經成為了現代科技的基石,成為科技產業發展的戰略基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國內的晶元產業也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

從目前國際晶圓代工企業的情況來看,雖然台積電和三星遙遙領先,但是中國也有排名全球前五的中芯國際。從中芯國際目前的技術來看,已經完成了14nm製程技術的研發,並且還開始研發7nm製程技術,在n+1和n+2工藝方面也基本研發完成。

如果不是美國限制了euv光刻機的出口,那麼中芯國際在先進晶元方面的產能和技術必將更近一步,將前幾年與台積電存在著的5年技術代差拉近到3年以內沒有任何問題。根據最新訊息,中芯國際最近傳出了三個訊息,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對此外國**則是表示:關鍵還在梁孟松。

第乙個訊息是關於光刻機方面的,了解半導體產業的人都知道,美國、日本、荷蘭佔據了全球90%以上的半導體裝置市場份額,其中荷蘭雖然佔據的市場份額不是最多的,但是荷蘭擁有全球唯一乙個能夠出貨euv光刻機的廠商asml。除了euv光刻機之外,一些先進的浸沒式duv光刻機也只有asml能夠出貨。

近期荷蘭方面宣布將從9月1日開始限制多款浸沒式duv光刻機的出貨,這也就意味著繼euv光刻機被限制出貨之後,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中國廠商基本上無法從asml進口先進的光刻機裝置,再加上日本和美國也有相應的禁令,中芯國際想要繼續擴建晶元產能就很困難了,目前已經確定了擴建專案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第二個訊息則是**於中芯國際內部。根據中芯國際傳出的最新訊息,僅僅擔任了一年多中芯國際董事長的高永崗就赤字了,之後將由副董事長劉訓峰接任。這也是中芯國際23年以來第七次更換董事長了。

雖然並沒有明確的訊息顯示,但是中芯國際更換董事長還是引起了不少的人擔憂,畢竟對於中芯國際這種快速發展當中的企業而言,只有擁有穩定的領導層才能明確發展目標,才能快速發展。

第三個訊息則是關於美國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投資相關。根據最新訊息先是,美國對四家美國風頭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展開了調查,涉及了20多家中國半導體企業,其中中芯國際就在名單之上。

美國此舉無疑是想要落實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半導體、ai人工智慧以及量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投資的禁令落實。一但這一投資禁令落實之後,必將會進一步導致中美之間在科技、**等領域的脫鉤,加大國際晶元市場上的衝突和矛盾,甚至會破壞目前的世界半導體產業格局,影響國際**鏈的穩定性。

對於中芯國際而言,如果被限制投資也會導致中芯國際接下來的發展受到影響,畢竟無論是擴建產能還是發展最新技術,都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援。對於中芯國際這樣乙個企業而言,拿到投資自然就是最好的獲得資金的方式,一但美國限制美國企業對中芯國際等中國晶元企業的投資,那麼中芯國際想要繼續獲得投資就只能從國內廠商入手了。

這三個訊息對於中芯國際而言都不算什麼好訊息,在當下這種快速發展的關鍵時刻,不少外國**都認為,這個三件事情都將會對中芯國際的發展造成不小的影響。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中芯國際近些年來發展也遇到了不少的困局,當時中芯國際不是依然都堅持過來了。

更何況對於中芯國際而言,只要梁孟松還在,局面就不算太壞。梁孟松進入中芯國際之後,為中芯國際的技術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在梁孟松的主持之下,中芯國際接連不斷的突破了14nm製程技術和n+1、n+2等技術,將與台積電之間的技術代差不斷縮短。

可以說,只要梁孟松繼續留在中芯國際,那麼無論中芯國際的高層如何變動,中芯國際也都有技術保障在。對此不少外國**也表示:中芯國際的發展,關鍵還在梁孟松。

從裝置、材料等方面來看,中國廠商也在快速的發展,無論是光刻機、蝕刻機、晶圓檢測機等半導體裝置還是光刻膠等半導體材料,中國廠商基本上都實現了自主化替代。只要給中國廠商一段時間,建立起28nm非美產業鏈甚至是7nm非美產業鏈也都不是問題。

三大新聞揭示 中芯國際面臨新挑戰,美媒 梁孟松獨當一面

三大新聞揭示 中芯國際面臨新挑戰,美媒 梁孟松獨當一面。誰都知道,美國 這些年來對中國公司進行了各種限制,而拜登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不斷地對中國公司進行打擊,甚至不惜與日本 荷蘭 南韓等國家結盟,共同對抗中企!像華為這樣的中國高技術公司,在美國持續的壓制與制裁下,也嚴重地受到了衝擊 這讓我們意識到,...

燒光近1700億元,華為傳來新訊息,中芯國際 初步完成!

華為自主研發晶元的道路並不容易,特別是在美國的制裁下。華為面臨了巨大的挑戰,但也抓住了機遇。華為擁有龐大而強大的研究團隊,通過與合作夥伴的緊密合作,不斷積極探索新材料和零部件的突破,並在全國範圍內擴大晶元技術團隊。華為十分注重技術研發,每年都會拿出20 的收入用於技術研發。在過去的幾年裡,華為已經投...

“中國芯”的苦日子要來了?2個訊息傳來,外媒 結局清晰了

中國芯 作為中國科技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一直受到國內外關注。然而,近年來,美國 對中國芯片行業實施了一系列打壓措施,試圖阻止中國芯片的發展。為了遏制中國芯片行業的發展,美國採取了多種手段。首先,他們通過修改晶元行業的規則,以限制或排斥中國企業。其次,美國遊說歐盟國家拒絕與中國企業合作,如拒絕與華為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