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釋迦族的滅亡,“業緣成熟了”

2023-08-09 22:23:04 字數 1578 閱讀 9817

釋迦族原是恆河流域的乙個城邦,是獨立自治的小王國,在實際的勢力上,還是受著鄰近大國的影響。

這樣的形勢,到了佛陀的晚年之際,有了新的變化。釋尊時代的恆河流域,共有十六大國,並立相融,其中以南面的摩揭陀國及北面的憍薩羅國,與佛陀的關係最深。

與佛陀年齡相當的兩國國王,頻毗沙羅王及波斯匿王,也和佛陀的關係最密切。

但是,一到佛陀的晚年,南面的摩揭陀國,由王子奪了王位,那便是阿闍世王,青年好勝,併吞了北面的憍薩羅國。在此稍前,北面的憍薩羅國,亦由王子接了王位,那便是毗琉璃,先將釋迦族的城邦滅了。

此也真的可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不過,從佛典的記載中看,釋迦族的亡國,是由於釋迦族歧視而得的惡果。

據說,毗琉璃王的生母,原係釋迦族的婢女所生,當時的波斯匿王,以大國君主的身分,命令釋迦族遣送一名王女給他為妃子。

釋迦族不願如此作,但又不敢違命,結果便以一名聰明美麗的婢女,偽稱是釋迦族的王女,送給了波斯匿王。

事實上,這名婢女乃是當時釋迦族的統治者摩訶男和他的婢子所生,是個混血兒。可是,當這個混血的妃子茉利夫人,為波斯匿王生了乙個王子。

有一次,波斯匿王帶著她回釋迦族去參加一項盛會,釋迦族的王子們,竟然不許那位年已十六歲的毗琉璃王子,坐上會場中的席位,並且譏笑他是婢生之子,被他坐過的席位,竟用牛奶和水來加以浣洗。

這對於毗琉璃王子的侮辱太大了,所以他說:“好啊!我坐過了的席位,用奶和水洗,當我即了王位之時,將取這批傢伙的喉管之血,再洗我所坐的席位。”

茉利夫人的身分,雖然因此而被波斯匿王及王子知道了,但她是位虔信的佛教徒,極受他們父子敬愛的賢妻良母,所以沒有把她貶為奴婢。

這一筆帳,卻要算到釋迦族的命運上去了。

當毗琉璃王即位之後,便發動大軍,向釋迦城進兵。在漢譯的《增一阿含經》第二十六卷所載:當毗琉璃王進兵之前,佛陀已經知道,所以預先端坐在軍隊必將通過道旁一株枯樹之下,迎接毗琉璃王。

王見佛陀如此,便問:“此處有很多枝葉茂盛的大樹,何故坐於枯木之下呢?”

釋尊的回答是:“親族之蔭勝他人。”

毗琉璃王因此退兵,後來再度進攻、三度進攻,釋尊均以如此的方式和如此的答話,使得毗琉璃王暫時引兵而退。到了第四次進攻時,釋尊才放棄了他的努力。

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目犍連,見此情形,也很著急,便說用鐵籠,把釋迦族的迦毗羅城覆蓋起來,以作保護。

釋尊勸他,不必試用神通保護他們了,說:“今日宿緣已熟,今日正可受報。”也就是說業緣成熟了,受報的事是無法用什麼來替代的。

結果,於破城之後,釋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唯在佛的**舍利弗,以及當時釋迦族的統治者,也是毗琉璃王的外祖父,摩訶男的極力設法搶救之下,僅免於殺盡滅絕之殃。

佛陀的晚年幸福嗎?

如果從佛陀本身的立場言,在他的一生之中,除了修道 證道 傳道之外,無所謂幸福和不幸福。若以凡夫的眼光來看佛陀的傳記,當他成道之後的四十五年之間,除了晚年來臨 時,遭遇到幾項不愉快的事件而外,都是在平靜莊嚴而又多姿多彩的化導生活中度過的。至於佛陀晚年的境遇,最足注目的,就是來自僧團內部的 以及他的祖國...

純甜的釋迦果你吃過嗎?

釋迦果,又稱釋迦花果 釋迦樹果,是指釋迦樹 佛教中的菩提樹 結的果實。它是佛教中重要的象徵之一,被視為佛陀的象徵。釋迦果的外形呈橢圓形,通常有黃綠色或橙黃色的外皮,果肉呈白色或淡黃色。果實成熟後,外皮會變得光滑而有光澤。果肉質地細膩,口感清爽,味道略帶酸甜。在佛教中,釋迦果被視為佛陀的福德之果,象徵...

回紇族的歷史與起源,現代回紇族是現在哪個民族?

回紇族是乙個歷史悠久而神秘的民族,他們在過去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他們的身份和現在的相關性卻常常引起人們的困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回紇族的神秘面紗。回紇族最早出現在公元6世紀,其活動區域位於中亞地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哈薩克 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回紇族是蒙古帝國的重要成員,他們在世界歷史上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