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後代被屠戮殆盡,無一倖存,他們到底得罪了誰?

2023-08-09 22:43:05 字數 2692 閱讀 3932

公元249年,已經70歲高齡的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的大權。皇帝曹芳淪為他手中的棋子,任人擺布。

事情後面的發展有些出人意料,司馬懿並沒有急著讓曹芳禪讓,進而取代曹家,而是穩紮穩打歷經三代,直到他的孫子司馬炎時期,才完成禪讓,建立晉朝,徹底將曹魏取而代之。

此舉,其實已經暴露了司馬家的統治存在乙個重大缺陷。也正是因為這個缺陷,讓司馬家得罪了乙個人,其子孫後代被人給屠戮殆盡。

細看高平陵之變,我們就會發現,整個過程根本算不上兵變,司馬懿最後能成功,全靠一張嘴。也幸虧曹爽是個草包,但凡曹爽有點智商,輸的必定是司馬懿。

當時司馬懿身邊只有幾個心腹,以及3000死士。雖說他也有兵權,但是曹爽一樣有,更關鍵的是,皇帝曹芳在曹爽手中。司馬懿想要調兵,沒那麼容易。

所以當他聽說有人去通知曹爽的時候,立刻開始犯慫了。只可惜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只能派人前去忽悠曹爽。沒想到曹爽一被忽悠就信了,竟然乖乖交出手中權力,成了司馬懿案板上的肉。

就在司馬懿為自己的“聰明才智”洋洋自得的時候,隱患的種子已經埋下了。

司馬懿能勝出,更多的靠的是運氣,而非實力。所以在司馬家掌握曹魏大權後,很多人是不服氣的。

這很好理解,劉邦、朱元璋雖然出身草莽,但是江山是他們真刀真槍一點點打下來的,所以他們家的皇位就坐得穩。他們是靠實力得來的地位,大家都認可。

而趙匡胤靠著黃袍加身,欺負孤兒寡母得來的江山,就一直被後人所詬病。但是人家趙匡胤好歹是靠乙個個軍功博得高位的,而且他靠著一連串硬仗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局,所以趙家的皇帝,人們還是認可的。

但是看看司馬懿,他和趙匡胤一比,可就差遠了。雖然也滅了蜀漢和東吳,但是司馬家可沒打多少硬仗,尤其是東吳,幾乎是不戰而降。

所以人們瞧不起司馬家,不認可他,也就很正常了。

一些人不滿司馬氏專權,紛紛起兵,可惜失敗了。

而剩下那些沒起兵的人,也都在觀望。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司馬氏原本是他們中的一員,現在卻凌駕於他們之上,而且還不是憑的實力,這些人自然不服。

所以在司馬炎建立晉朝後,立刻大肆紛紛族人為王,將他們派往各地。為的就是讓他們盯住那些世家大族,不給他們一點謀逆的機會,來確保晉朝的安穩。

可惜司馬炎沒想到的是,那些世家大族還沒開始**,反而是司馬家自己人開始相互攻伐,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亂”,此事也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以及西晉的滅亡。

不過司馬氏並未就此滅絕,司馬懿的後人“衣冠南渡”,在吳地建立了東晉。可惜因為司馬懿及其後人的所作所為,得罪了乙個猛人,最終導致司馬懿的後人被屠戮殆盡。

這劉裕雖然出身士族,但是到他這代早已家道中落了。雖然頂著個士族的名頭,但是日子過得還不一定有做亭長的劉邦好。

無奈之下,劉裕只得投身行伍,做了乙個大頭兵。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當時的東晉正值多事之秋。內有世家大族和藩鎮的反叛,外有前秦虎視眈眈,四處都要用兵。劉裕由於表現突出,不斷被提拔,成為東晉有名的將領。

劉裕的軍隊在當時屬於異類,其他軍隊都紀律散漫,經常四處劫掠。唯獨劉裕的部下令行禁止,軍紀森嚴。

加上劉裕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士兵們都很服他,願意跟著他衝鋒陷陣。因此劉裕的部隊往往被安排做前鋒,而他的部下也都是軍中精銳。

東晉大敗前秦的淝水之戰,劉裕部便充當前鋒,硬是在前秦的大軍中撕開一條口子,加速了前秦軍隊的潰敗。

劉裕一生,一直在領軍作戰。不僅平定了東晉內部的各種叛亂,還主動出擊,為東晉開疆拓土,奪下了不少州郡。

在長年累月的征戰中,劉裕也養成了乙個習慣,那就是只相信實力。畢竟,他的一切抖擻憑實力得來的。因此,他對於司馬氏這種靠著旁門左道上位的行為,一直都很不恥。

憑什麼要屈居這種沒本事、沒實力的人之下?不滿的種子已經種下,東晉的滅亡已經按下了倒計時。

隨著官位越來越高,劉裕對於東晉上層的不滿也越來越多。

由於連年征戰,迅速消耗著東晉的國力,以至於民不聊生。然而皇室以及世家大族依然貪婪無度,只顧自己享樂。

當時的名士范寧就曾說過:“東晉在外無戰亂的情況下,糧倉裡卻沒有一粒糧食,百姓揹負著沉重的徭役,一年到頭也沒機會休息。就這樣,人們還沒法填飽肚子,以至於百姓不敢生兒育女,以免家裡多出幾張嘴。”

由此可見,東晉當時的情況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了。

前面提到過,劉裕也是窮苦出身,他身邊的心腹、親兵,都是窮人出身。因此劉裕很懂得民間疾苦,這使得劉裕對於司馬家的不滿與日俱增。最終,他決心將司馬氏取而代之。

在一番南征北戰,搞定了東晉內外的強敵後,劉裕大大方方地接受了晉帝司馬德文的禪讓,建立了南朝宋,也被稱作劉宋。

劉裕登基後,依然保持著簡樸的生活。他一方面輕徭役免稅賦,另一方面打壓世家大族,沒有了朝廷和世家大族的盤剝,百姓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這邊百姓過上了好日子,那邊司馬懿的後人們卻倒霉了。

劉裕對於司馬一族可謂是深惡痛絕,於是對其展開了一系列報復。包括廢帝司馬德文在內的司馬族人,全都被屠戮殆盡,無一倖存。此舉直接導致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再也沒有出現過姓司馬的名人。

雖然司馬懿當初憑藉手段和運氣,讓司馬家有了上百年的榮華富貴,可惜也因此給自己的後人埋下了禍端。

當初他誅殺曹爽兄弟的時候,肯定沒想到,他的後代也會有這麼一天,而且下場比曹爽兄弟還要慘烈。歷史就是乙個輪迴,今日的因決定了他日的果,沒有誰能逃得出去。

有意思的是,雖然時隔千年,現代依然有人在重蹈司馬家的覆轍。一些沒啥本事的人,靠著溜鬚拍馬,得以公升遷。這種人如何服眾?說難聽點,下面人想忽悠他,他都看不出來,因為業務能力不行,不專業。

這種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歷史就是乙個迴圈,以史為鑑,才能少犯錯誤。人生沒有捷徑,一切捷徑的盡頭,肯定都有乙個大坑等著人們。

有些人自以為聰明絕頂,其實是在犯蠢,司馬懿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如果他知道自己後人的下場,肯定不會奪取曹魏的江山了。

司馬懿後代被殺戮殆盡 全族盡滅,司馬家族究竟得罪了誰

司馬懿憑藉一人之力,一舉奠定了司馬家的江山,徹底終結了曹家一家獨大的局面。可是,司馬家才崛起不過百年,就被人給滅了,這是招惹了什麼人?一 司馬懿被譽為 影帝 可以說,正是有了司馬懿,才使司馬家族稱帝。雖然在古代,這樣的謀朝篡位,絕對是被人所不齒,可司馬家卻依舊輝煌一時,風頭一時無兩。司馬懿身居高位,...

曹爽投降,司馬懿掌權

西元239年,對於曹魏政權來說,是乙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景初三年,魏明帝駕崩,年僅八歲的太子曹芳繼位,而輔政大臣則由大將軍曹爽和司馬懿共同擔任。這兩位都是當時的重臣,各自擁有強大的勢力,而在皇帝駕崩後,他們之間的權力鬥爭也變得更為激烈。曹爽身為皇族,又受命為輔政大臣,地位本應尊崇無比。然而,他無...

司馬懿死前立遺囑 子孫後代不准為我掃墓,他為何這樣說?

生死問題自古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對於 死亡 這個詞,古人常抱著崇敬和莊重的態度。在古代的喪葬文化中,人們並不一定要求奢侈的葬禮,但對祭祀和掃墓等儀式非常重視,這是古代文化和傳統的一部分。然而,在這樣的傳統背景下,有乙個歷史人物的遺囑卻顯得特殊,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