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歷史(八) 諸葛亮VS司馬懿

2023-07-28 20:00:37 字數 4014 閱讀 6994

一提三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桃園三結義。

三國時期,劉備是最弱的,躲進了四川盆地。但經羅貫中一寫呢?劉備成了男一號,繫結在他身邊的幾個人也都隨之成了耀眼的明星,例如關羽、張飛、諸葛亮,哪個不璀璨?

諸葛亮為什麼選劉備不選曹操?因為曹操繼承的是整個大漢王朝的遺產,最大的遺產就是人才,司馬懿都沒有入選曹操的智囊團,諸葛亮若是投奔了曹操也只能打醬油。所以,史學家就是歷史人物的化妝師,讓你俊俏你就俊俏,讓你醜陋你就醜陋,讓你挺拔你就挺拔,讓你是侏儒你就是侏儒。

羅貫中為什麼要以劉備為第一主角呢?作家最喜歡突出弱勢人物。曹操、孫權都算強勢系列,虎狼之輩,三人裡唯一的弱勢就是劉備,彷彿乙隻迷路的羔羊,顛沛流離大半生才有了屁股大的根據地。政治遊戲是爾虞我詐,不如換個視角從仁義入手,於是羅貫中給劉備披上了仁義的馬甲,正合老百姓的胃口。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被過度神化了。研究歷史人物,一定要預防屍臭,屍臭是怎麼產生的?就是把研究物件當成了雕塑,沒有血,沒有肉,沒有七情六慾,性格和面目一成不變,要麼就是永遠正確的神,要麼就是弱智木偶。怎麼才能鮮活?把研究物件當個人,而且是成年人,要結合人性以及我們自身普遍的人生體驗去換位揣摩,要考慮到若是我在這個位置,我會怎麼生活。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的形象過於扁平化,永遠智慧型、永遠忠誠、永遠熱淚盈眶。

他的真實軍事才能如何?理論大於實踐吧。劉備比諸葛亮更懂軍事,他對諸葛亮的定位就是後勤總管,沒指望他帶兵打仗,所以劉備在的日子裡,諸葛亮幾乎沒有實戰機會,也沒得到過具體鍛鍊,劉備入益州帶的是龐統,奪漢中帶的是法正。

桃園三兄弟中,關羽死的略狼狽,畢竟是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當時,三足鼎立,荊州差不多可以理解為三家的中心點,北邊是曹魏,東邊是孫吳,西邊是蜀漢。荊州是怎麼落到劉備手裡的呢?是劉備“借”來的,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後來劉備在益州稱帝,他派得力幹將關羽把守荊州,這個時候的荊州對於劉備而言,有點類似北邊的漢中,主要戰略意義就是緩衝區,預防東吳攻打蜀國。不知道是劉備太自信了還是關羽太自信了,覺得守城太無聊,決定主動北伐,去幹曹魏,結果?後防空虛,讓人掏了老窩,丟了荊州,關羽一行急忙往回趕,到麥城時,腦袋被砍下來了。

我們作為後人分析下,關羽該如何守?第。

一、按兵不動,守要比攻容易。第。

二、如果敵人是壓倒式優勢,則回退益州,儲存實力,畢竟荊州只是個戰略緩衝區,雖然很重要,但也不是不能丟,在三足鼎立狀態下,真正決定勝敗的是兵力和財力。

假如劉備只守四川盆地,不擴張,可行不?

在秦朝之前,可行,因為那時還沒有大統一這個概念。秦始皇給後人打了樣本,後來不管誰當皇帝,都把大統一當自己的執政目標,所以不可能讓你在四川搞獨立。要想獲得生存空間,必須積極外擴,你擴到的版塊越大,你存活的幾率越大。蜀漢往北有秦嶺,擴不出去了,只能向東擴充套件,所以荊州必須要爭。三角關係是最穩定的,也是最容易坍塌的,穩定的前提是旗鼓相當,要說坍塌?又很簡單,只要一方稍微變軟,兩邊會同時捏你,都想快速蠶食你,擴大自己的版塊。

整個三國時期,司馬懿算不算最大的贏家?從結果來看,是!不過這涉及到乙個評判標準,是按什麼節點來評判?假如乙個人一出道就風調雨順,45歲就幹上了省部級**,但是62歲那年被雙規了,那麼他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呢?按照節點來劃分,從出道到62歲,他都是人生贏家,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但是從蓋棺定論的角度去分析呢?又覺得他的一生是失敗的,是個反面教材。我們評判歷史人物,多是階段性蓋棺論,就是乙個亂世終究花落誰家,例如最後整個三國落入了司馬家族的囊中,司馬懿就是最大贏家,比劉備、曹操、孫權還要厲害。倘若以節點論呢?在三國主要人物健在的日子裡,司馬懿雖然身居要職,其實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的活著,從未出過頭,說是苟且偷生也不為過,他的苟且不是為了謀取天下,而是為了保住榮華富貴,劉備、曹操、孫權風頭正勁的時候,誰會認為司馬懿比他們三人更智慧型更成功?!

後來為什麼變了策略呢?兩個原因,一是曹家一代不如一代,能駕馭他的人都死了;二是曹爽壓迫司馬懿壓迫的太過分,讓他喘不過氣來。舉個例子,你在阿里巴巴幹總工程師,阿里巴巴換了幾任**人都跟你相處的很好,但是新上任的財務總監(曹爽)看你不順眼,想把你擠兌出去,你若是不自救就出局,你一反擊不要緊,阿里巴巴成你家的了。

也就是說,純屬偶然。基業不保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帝王的基因不穩定,沒有足夠優秀的**人選,一旦有娃娃皇帝上任,江山就很難穩定了。曹操死的太早,**人命又太短,如果每一任**人都能活到60歲以上,司馬懿是沒有任何機會的,無論他怎麼謀劃怎麼隱忍都白搭,所以他的勝出是上天給的機會。

諸葛亮為什麼不稱帝?從春秋戰國時期起,就沒有文人起義這個說法。相反,在孔子的影響下,文人追求的是順從,君君臣臣,臣永遠是臣,而且要做聖人,千秋萬代,萬人景仰。當然,他未必沒有過這個念頭,一是內外環境不允許,二是他怕自己被後人寫成王莽翻版。對於文人而言,最大的緊箍咒就是後人黑化自己!

司馬懿會不會也是這麼想的?司馬懿跟諸葛亮師出同門,年齡也相仿,亦敵亦友,倆人其實想法都差不多,就是我們是謀士,以輔佐別人成就大業為己任,而不是謀權。司馬懿完全是被逼急了,狗急跳牆,結果跳高了,把整個江山給跳來了。

很多人推崇司馬懿說的那句:“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

這話不是司馬懿說的,而是後來的書寫者說的,玩政治的人,不可能說這麼浪漫的話。

曹操沒看出來司馬懿有稱帝的野心嗎?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真的從來沒有過這個念頭,若有,曹操臨死也會捎著他的,不可能留這個後患。相反,他一定覺得司馬懿是個人才,能輔佐自己的子孫後代。只是大環境在變,人也在變。

曹操算是成功的嗎?論實權,他是成功的。曹操是純粹的天賦型選手,整個三國,多是家族型選手,而他是獨苗式,是純粹靠自己站起來的。前面我們講過,曹操也算貴族出身,只不過他的貴族有些牽強,他父親原本不姓曹,是拜了曹姓宦官為乾爹後才改姓的。純正貴族從內心深處不認可曹操的貴族血統,認為是贗品。曹操死之前,他基本掌控了整個江山,但是曹操真正想要的,其實不完全是江山,而是成為一名高舉道德旗幟,匡扶天下,光照千古,被萬民景仰的義士,結果呢?這個頭銜讓劉備弄去了。

那劉備是成功的嗎?整個三國是悲劇色彩的,大多數人得到的都不是他們想要的。劉備真正想要的不是這些虛名,而是一統江湖,君臨天下。他想要的,後來讓司馬家族給完成了。倘若把劉備跟曹操的結果對換一下,他們的人生可能都是滿足的,成功的。

司馬懿上位,是不是也要得到當時幾大貴族的支援?

曹操屬於假貴族崛起,沒有太多家族背景,你看聯姻就行了,曹操妻妾成群,有貴族之女嗎?多是草根。說的再直白一點,這些大家族不甘心讓曹操掌權。東漢末年,幾大家族一起開出了乙個方案,由袁家來實現統一與改朝換代,袁紹和袁術兄弟倆,一南一北,基本實現了大統一的前期準備工作,只是因為兄弟倆不合,給了曹操乘虛而入的機會。曹操天賦太強,掌權後把幾大家族治得服服帖帖,大家只能唯唯諾諾,一直在等曹氏統治力自然衰落的機會。從另外乙個角度講,司馬懿奪取江山,也是幾大家族默許或妥協的結果。司馬懿完全可以稱得上貴族代表,你看他及他兒子的婚姻就知道了,司馬懿老婆張春華是大家族;兒子司馬昭娶的是王肅的女兒,琅琊王氏;另乙個兒子司馬師先娶了夏侯徽,後娶了泰山羊徽瑜,夏侯徽的父親是大將軍,也是夏侯淵的侄子,羊徽瑜則是蔡邕的外孫女。

司馬懿為什麼沒殺諸葛亮?殺了他,自己也就沒用了,很有可能被曹氏家族清理門戶,所以他必須留有勁敵,為了自保也要留住勁敵。韓信後來為什麼被殺?就是因為沒啥利用價值了,如果項羽沒有被殺,你看看韓信還會死嗎?司馬懿與諸葛亮雖然打了不少仗,但是彼此都知道,就是過家家。諸葛亮很明白,蜀國是不可能打到中原的,之所以反覆出兵,也只是演演戲,給支持者們乙個交代。司馬懿也知道,不能真把蜀國給滅了,他們都死了,自己也就沒價值了。所以倆人都是敷衍式打法。

司馬懿常年盤踞關中跟諸葛亮打仗,會不會跟董卓似的,把自己打成大軍閥?他就是用這種方式夯實了自己的基本盤。

作為管理者,如何警惕司馬懿這樣的人?

司馬懿家族做的事,其實就是將國家資產私有化,在公器的基礎上建立了個人和家族權威。司馬懿任關中都督數年,關中就變成了他的鐵打地盤,誰來都搶不走;司馬師擔任中護軍3年,也在禁軍中培植了強大的私人勢力。後來政變發生之時,朝野上下無人可與司馬懿抗衡。換句話說,和他同一時代甚至比他小一輩的曹魏重臣和大將幾乎都不在了,他一家獨大。那麼放在今天有什麼警示作用?一是預防大家族對核心產業的壟斷,二是預防大家族在核心位置的滲透。不過,輪崗制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輪崗制也有個致命的bug,就是都會追求短期功利化,很難長線規劃。

老舍的《茶館》裡寫的好,莫談國事。作為老百姓,安安心心過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過去老百姓怕兵荒馬亂,一是怕服兵役,二是怕鬧飢荒。在吃飽穿暖的年代,戰爭之類的離老百姓很遙遠,看過茅盾寫的《子夜》沒?城外在打仗,一點都不影響上海那邊歌舞昇平。現在對油膩男的評價標準有一條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對國際政事侃侃而談讓人以為他是當代司馬懿。

諸葛亮和黃月英

話說當初諸葛亮老丈人一句 身有醜女,黃頭黑面 誤導了我們好多年,總是替一代人傑諸葛亮感到遺憾和委屈。其實,君不見如今滿大街染著黃髮,曬黑 向世人展現陽光,健康之美的時尚美人嗎?所以說,能夠歷史留名的人,眼界是具有前瞻性的,只是當時的普通人不能理解這種健康的小麥色罷了!黃月英,東漢末年出身於沔南白水黃...

諸葛亮 致遠流光,智者之風華

長江之濱,荊襄之地,一位偉大智者的人生之旅始於此。他的名字,叫做諸葛亮。在烽火連天的亂世之中,他才華橫溢,睿智過人,以其非凡的才能和深遠的謀略,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的政治家 軍事家和思想家。生於世道艱辛之際,諸葛亮的成長歷程充滿坎坷。早年喪父,貧寒之家並未剝奪他翻身的渴望。年少之時,他勤奮苦讀,...

周瑜諸葛亮,高下之分誰佔優

導語 三國時期,劉備和孫權作為當時的重要角色,各自擁有著獨特的戰略眼光和政治手段。他們在面對曹操的威脅和機遇的選擇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深入 劉備和孫權之間的政治爭奪和戰略調整,以及這些決策對整個三國格局的影響。一 戰略的初始階段。在三國時期初期,劉備和孫權都意識到了曹操的強大威脅。魯肅作為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