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輻”島水,壞已是事實,但還有更壞的!

2023-08-28 00:08:33 字數 4263 閱讀 1186

#社會熱點#噩夢已經變成現實。

在討論之前,先明確乙個概念,日本及部分**將其稱之為h廢水,但更準確的定義應稱之為h汙水。一字之差意思卻大相徑庭。“廢”字表示廢棄、無用之義,但無用並不一定是有害的,而“汙”字則突出乙個骯髒、有害。所以再來看福島排放出來的這些處理用水到底只是沒用的還是有害?不言自明,將其定義為“廢水”是一種從本質上混淆視聽的文字遊戲。

2023年因受大**及海嘯的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事故發生後,其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持續向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注水以冷卻堆芯並**汙水。加上地下水及雨水的流入,截至目前,該核電站內已產生超過130噸萬噸核汙水,且以每天140噸的速度增加。而目前1號機組反應堆底部損傷情況非常糟糕,壓力容器隨時可能掉落,壓力容器一旦下墜,還可能造成與壓力容器連線的各種管道破損,從而導致管道內的放射性物質外洩。

機械人拍攝的1#機組內部**,外行人都看得出情況糟糕。

小日子以儲存罐已滿為由,今天起開始向大海排放核汙水,這是人類首個向海洋排放h汙水的先例!日本真的沒有地方儲存這些h汙水了嗎?除了向大海排放以外就沒有其他方式處理這些h汙水?顯然不是。

事故發生以來,為了如何處理這些有害物,各界都向日本**建言獻策,主要有五種核汙水處理方法:成水蒸氣排入大氣、沿著地下管道排入地底深處、電解處理、將其固態化埋入地底。其中,固態化埋入地底被認為是乙個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案。這種方法對人類的影響是最小的,但是成本卻是最高的。

此外中國和俄羅斯也曾向日本**提出了20項質詢清單,主張以水蒸氣形態排入大氣的方式,比直接排放入海對周邊國家和環境的影響要小。日本**也曾短暫考慮過以水蒸汽排入大氣的方式,但最終以監測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比監測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更困難為由不予採納。

中俄在問題清單中駁斥了日本**這個觀點,指出監測大氣層中放射性物質的方法,在技術上是成熟的。中俄**還援引日方估算,即海洋排放的成本約為34億日元,相當於僅為蒸汽釋放成本十分之一。顯然,日本選擇是基於經濟成本考慮。中俄兩國還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傳送了同樣檔案。日本**相關人士則表示“不可能接納該建議”。

在所有合理、有效又安全的方法之外,日本看似選擇了一條最省錢、最自私的方式一直接將核汙水排向海洋。但更多的資訊卻透露出,日本為排汙花費的公關費用是開銷最大的固化埋地的2倍。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居心?

日本**聲稱h汙水經過處理和稀釋後是安全的,他的alps h汙水處理系統很強大,在排放入太平洋之前,會對所有汙染水進行稀釋,可以將其中的 62 種放射性核素去除,達到日本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是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的七分之一。根據日本學者的說法,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是目前最好的選擇。海洋對於稀釋和分散放射性物質具有很強的自淨能力,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從而減少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

沒錯,alps處理裝置是能去除60多種放射性汙物,那麼既然乾淨又衛生的處理水,日本人自己不留著飲用,還要將其排入大海?難道小日子是在做行善積德的放生行為?

因為這些h汙水一共有一千多種放射性物質,日本只告訴大家其中60餘種被處理,剩餘九百多種有害的反射性物質閉口不談。含量最大的氚,對人體輻射危害較輕,但長期接觸依舊能成為癌的導火索,再例如碳14,其在數千年內都存在危險,有可能造成基因損害,還有很多半衰期更長也更危險的例如同位素銫137、銀90這樣的所謂能誘發和加重骨癌和白血病的元素等等。而我國早在事故發生之後就發布了禁止從日本相關地區進口食品及農產品的公告。

而事故發生至今,在福島附近海域也不止一次捕捉到被汙染甚至變異的海魚,其中一種許氏平鮋,其體內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18000貝克勒爾/千克,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的100貝克勒爾/千克標準值的180倍。而周邊其他被人發現、捕獲的變異動植物更是數不勝數。

而日本為了讓國際社會接受這件事情是煞費苦心。除了***首相等親自作秀食用飲用福島特產(至於吃進嘴裡的是不是正宗福島特產只有天知道),還積極拉攏國際人士給自己站台。

最沒節操的是在2023年4月13日,日本**正式敲定將福島h汙水排放入海當天,日本復興廳發布了乙份傳單。傳單中,把“放射性氚”被擬化成為可愛吉祥物,用來宣傳核汙水的安全性。

相比於日本排放h汙水的危害,歐洲在此時冷眼旁觀,美國睜乙隻眼閉乙隻眼的態度同樣值得思考。對這件傷天害理之事,我們都全可以排除任何善念,以惡人之心揣摩昂撒人的想法。

當核廢水排出後,並不會馬上顯露其危害,但第一批受到影響的,並且影響最大的有且只有東亞人,用這種方式去削弱東亞人如同天助一般是其他任何詭計都難以得到的效果。而且是靜悄悄、不知不覺之間發生的。

熱點事件的高點通常出現在事件發生的第2日,隨後開始下降,在第6日跌至14日平均關注度附近,第7日跌破14日**並持續緩慢下降。所以如果事件不是持續性的**發酵,普通人很容易被更新的其他一些事件吸引過去,進而淡忘上個事件時的義憤填膺。最簡單的例子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今年年初發生過什麼熱點大事?所以雖然現在對於排放問題討論得異常熱烈,但乙個月之後大眾對於這件事情就基本沒有了熱度,一兩年之後如果沒有後續的負面新聞甚至可能忘記這檔事,更會因為時間的延長抱有僥倖心理。

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後,東亞人發現體質大不如前時,各種疾病發病率變高時,新生兒出生健康率下降時。早已準備好的各路牛鬼蛇神開始重新宣揚西方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醫療條件,甚至是人種優勢,輝瑞等一眾藥企再宣揚基因藥物時就也會有太大的阻力。西方一眾環保人士更是要不遺餘力地揭竿而起。

也許海水是迴圈往復的,西方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問題在於——時間差。第一批,也是汙染強度最大的一批毫無疑問就在東亞地區。汙染到歐洲那是猴年馬月的事,並且一定也是被東亞人用身體稀釋過的。美國方面則不僅有太平洋,還有大西洋,更離譜的是,在8月15日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記者會上,布林肯表示,美方對日本最早於8月下旬開始的核汙染水排海計畫感到“滿意”。對,你沒有聽錯,是“滿意”!

大西洋一側的東海岸是美國當地人口密集的地區,住在東海岸的美國人口為西海岸的2倍,並且工商業發達,像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費城、邁阿密等國際知名城市都在東海岸。並且,目前美國國內民眾並沒多少人知道這事。而我們國家主要人口和經濟中心基本都集中於東部沿海地區,這對美國來說是划得來的買賣。至於小日子就不用多說了,知小理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在自身陷入危機的時候拉人下水墊背是其一貫作風。

利用這個時間差,結合各種手段措施,足夠打垮一代人,重新建立“外國的月亮更圓”的優勢。背後若無利可圖,為何會縱容,甚至表示出滿意?

這也許太遠太大了,可能有人覺得事不關你我。那麼看看直接影響普通大眾的。

我國居民的肉類營養**,相當一部分來自於魚和海產,因為沒有條件大規模發展肉牛產業,此外肉牛產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也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因此國人非常需要魚類和海產來補充蛋白質。因此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魚和海產的生產和消費國,國人消費的魚和海產,是歐美國家的數倍。排放行為將對我們的農漁牧業造成嚴重影響。

另外,海水受到汙染之後內陸淡水資源就顯得更為重要,美國的淡水人均儲量為世界第三,而我國則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僅為世界平均的1/4,美國的1/5。無需動手就對我們造成巨大傷害怎麼能令昂撒人感到不“滿意”呢。

身為普通人,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現實中也沒有超級英雄,這期間一定也會有各種無意的或是有心的謠言傳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乙份清醒和理智,做好能做的,擦亮眼睛辨別資訊真偽,多留心自己買的食品產地源自**,這是一項艱苦卓絕的持久戰,留給我們準備的時間只有兩百多天了。

福島核汙染水排放入海,誰來保護我們的地球

福島核汙染水排放入海,誰來保護我們的地球。文 麻辣新語吳能恩。2011年,日本發生大 及海嘯,受其影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事故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持續向1至3號機組安全殼內注水以冷卻堆芯並 汙水,截至2021年3月,已儲存了125萬噸核汙水,且每天新增140噸。2021年4月9...

“福島核汙染水排放引發全球關注,食品安全成為焦”

近年來,日本核汙染水的處理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最近的爭議焦點是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日本 計畫將經過淨化處理的核汙染水排入海洋。這一決定引發了國內外廣泛關注和爭議。人們擔心排放核汙染水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並對食品安全產生負面影響。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到周圍環境中,其中包括海洋。長...

日本民眾集體訴訟,要求停止排放福島核汙染水

近日福島及周邊地區的漁民和超過100名日本民眾計畫向法院提起訴狀,要求裁決停止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染水。日本 曾表示在做出核汙染水排放決定之前會徵求本國漁民的同意。原告方聲稱日本 背棄了承諾,並無視福島及日本全國漁業組織的強烈反對,執意執行錯誤的政策。這次集體訴訟對於福島核事故的後續處理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