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中要允許任何事情發生

2023-08-09 19:12:57 字數 1582 閱讀 4316

家庭也是乙個小社會,社會上的悲歡離合,血雨腥風會在乙個房子遮擋下的家庭裡絲毫不落得全部上演。

近期,看了一篇文章,乙個完全符合傳統邏輯思維的家庭倫理文章。

50 多歲的男主出軌 30 多歲的小三。

原配受不住打擊,一時想不開,上吊自殺了。

已經工作的女兒抱著母親的屍體幾次哭暈過去。

兒子因為父親出軌,母親上吊,受不住刺激重度抑鬱,精神**了。

故事的結局也是很符合傳統人們的思維。

兒子是個很有才華,談吐優雅,思維清晰的人,無論哪一方面都能侃侃而談,領導很看重,說媒的也是踏破門檻。

就因為父親出軌,母親上吊,兒子成了精神**症,將本來很有前途的兒子毀了。

兒子從此斧子不離身,總感覺身邊有很多人。

父親帶小三回家,又一次刺激了兒子,兒子拿斧子死命砍小三和父親。小三差點被砍死,父親也是挨了很多斧子,最終所幸沒有喪命。

小三遭此一劫,不肯再跟著男人,訛了一些錢,走了。

女兒宣告不會給男人養老送終,頂多按法律規定給他最低的贍養費,因為他逼死了母親,逼瘋了弟弟。

故事很老套,結局很符合人們的願望,可是我卻有很多很多的想法。

故事的主旨是聲討男人出軌,全部的錯都是男人的,是男人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我卻感覺作者只是寫了乙個家庭表面上的風雨飄搖,沒有深層次地寫造成這個結局的根源。

文中也寫到兒子對自己家庭的描述,父親從他們很小的時候就不回家,說他忙,也不給家裡錢,他和姐姐都是母親含辛茹苦撫育長大的。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的父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感情就已經很不好,處於各人過各人的狀態。

後來他父親事業有成,找了乙個三十多歲的小三。姐弟倆也知道了母親被家暴的無法忍受。

所以,他母親的死也不是一時想不開,而是長期預謀的結果。

至於說這個兒子有才華,我不是抬槓,我只覺得這個兒子不過是乙個知識的保管人,沒把知識轉化成價值,很難說他有什麼才華。

小三訛了一筆錢走了,乙個訛字成功地貶低了小三的人設,走了二字也讓她符合人們認為小三薄情寡義的認知。

老男人沒人養老了,也符合人們的邏輯思維,種壞因,得壞果嘛。

我之所以對這篇文章有另外的看法,是因為家庭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他沒法脫離社會而存在,家庭沒法按照我們預想的軌跡發展下去。

顯而易見,這個家庭中的男女主沒有感情,也不為出現的感情問題做出修復,兩個人披著家庭的外衣,實際過著形同陌路的生活。

男人謀劃著自己的生活,在家庭裡得不到溫暖,就在外面找溫暖。

女主忍辱負重,委屈了就死扛,也不去找別的出路,感覺沒出路了,就用死來逃避。

孩子在女主營造的壓抑的家庭氛圍下,我難以想象孩子們會是快樂的,神經不是繃緊的。女主上吊一死,孩子緊張的神經崩斷也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家庭出現悲劇,不能歸咎於乙個人的責任。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要從小就告訴他:家庭也像社會一樣,任何事情都會發生。有可能父母離異,家庭解體;有可能父母出軌,悲劇發生;也可能經濟破產,生活拮据;也可能親人離世,陰陽兩隔……

總之,我們要允許任何事情發生,不光是家庭,我們自己一生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

所有的事情,都不會按照我們的意願發展,對出現的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種結局,都要坦然接受。

如果文中的母親和兒子從一開始就允許任何事情發生,允許事情可以不按照自己的意志發展,這個家庭就不會有這個悲劇。

多子女家庭中,哪個孩子長大孝順?專家 不是老大,也不是老二

多子女家庭中,孩子長大孝順的原因並不是簡單的老大或者老二,而是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有關。雖然很多人常常認為老大最孝順,或者老二最孝順,但是實際上並不完全如此。經過與人口學家的交流,我發現家庭中處在特定位置的孩子更容易在長大後表現出孝順的行為。這些孩子往往是被家長忽視的孩子,因為家長精力有限,無法兼顧...

二胎家庭中,老二最大的安全隱患是老大,你覺得呢

生二胎之前,心存幻想,想著生了老二之後,老大可以幫忙帶老二,可以跟老二和諧相處,多個人陪伴,多點樂趣。誰知,結果卻是,老大整天哭哭啼啼的。小的時候,抱怨有了老二之後,媽媽抱她抱得少了,哄她睡覺哄得少了,帶她出去玩的次數少了。有了老二之後,老大變成了醋缸,稍不注意,就打翻了,醋意熏天。隨著時間的推移,...

家用淨化器有用嗎?空氣淨化器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與應用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空氣質素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家用空氣淨化器應運而生,成為許多人改善居家生活環境的重要工具。然而關於家用空氣淨化器的效用,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不同的聲音。本文將對此進行深入的剖析。空氣淨化器的工作原理 簡單來說,空氣淨化器就是通過內建的風扇,將室內...